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三個月嬰兒童謠

三個月嬰兒童謠

母嬰 更新时间:2025-09-15 15:23:37

  

  小編的話:說到『童謠』或者『兒歌』,每個人都能随口來上兩句,比如『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但聽過珺澤老師童謠公開課的人才知道,親子童謠對孩子的好處原來有那麼大!你沒趕上聽課?沒關系,看這裡。

  徐珺澤老師:

  愛貝睿學堂家長教練

  美國波士頓大學早期教育碩士

  麻省認證幼兒教師

  美國奧爾夫協會認證音樂教師

  在中美兩國托幼機構有多年教學經驗

  我在美國的幼兒教育學習和工作時發現,童謠在孩子的幼兒園生活和老師的教育工作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孩子正式上課前先來做個手指遊戲,戶外活動的時候玩拍手歌、音樂課會有大組的集體活動、大一點還會學習和分析童謠的音韻…… 一天當中,歡快的童謠簡直無處不在。

  這些『老掉牙』的童謠,究竟有什麼魅力呢?

  給寶寶生動的語言啟蒙,學童謠 說到促進兒童的語言學習和語言發展,有的父母可能會想起字卡,還有的爸爸媽媽們第一反應可能是『講繪本』,還有的家長可能想到是讀經典和唐詩宋詞。也許大家會有疑惑,已經有這麼多很棒的學習資料了,我們還需要童謠嗎?

  Stanovich 從隻會發出哭聲到能夠比較自如的表達,無論哪個國家的孩子,其語言能力的發展都要花上好幾年時間,經過『辨音- 組詞- 造句』這三個階段的學習和練習。具體的情形,大家可以閱讀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從哇哇大哭到呀呀學語》。

  注重押韻的童謠,剛好給了孩子們一個練習辨音和發音的好機會。 童謠一般來說,很短,節奏感強,很好記。 通過不停地在一個短的時期内重複某幾個音,能夠在孩子的腦海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中文還好,而作為一個英語學習者,我們對于英文童謠的語音啟蒙性,可能感觸更深。現在很流行的英語拼讀法,就是把英文中經常出現的一些音韻音素以及他們的組合做了一個總結。這種方式确實是能夠在短時間内讓孩子對于英語拼讀的規律和記憶會比較深刻;但其實拼讀法的基礎應該是大量的英語語言材料的聽說的積累。

  如果沒有積累語言經曆的這一步,直接去記拼讀規律,那可能這種學習對孩子們而言就更像是死記硬背。如果孩子在正式學習拼讀的同時或者之前,能夠有機會記誦大量好玩的英文童謠,那很多時候學習拼讀規律對于孩子們來說就像是遇見老朋友,輕松又愉快。

  除開語音的啟蒙,從文學的角度來看, 很多童謠其實也給孩子提供了很好的範例:問答對話體、謎語、明喻暗喻、細節描寫,等等。 這首『沒有手,沒腳丫,背着屋,到處爬。風來啦,雨來啦,頭一縮,進了家。』,你能猜到說的是什麼嗎?(蝸牛)是不是很生動形象呢?

  給寶寶介紹各種知識,學童謠 跟《論語》等傳統典籍相比,童謠跟孩子們的生活非常貼近。

  有的童謠描述的是生活習慣。『排排坐,吃果果。你一個,我一個,弟弟睡了留一個。』引導小朋友們考慮食物分配該怎麼辦。又比如之前在美國幼兒園的時候,小朋友們一邊收玩具,一邊會唱着『Clean up, clean up ,everybody let’s clean up』(Clean up 是收拾的意思)。

  還有的童謠介紹的是傳統的風物變換以及民俗。比如《十二月花》:

  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蘭花盆裡裝,三月桃花紅千裡,四月薔薇靠短牆,五月石榴紅似火,六月荷花滿池塘,七月栀子花頭上戴,八月丹桂滿枝香,九月菊花初開放,十月芙蓉正上妝,十一月水仙案上供,十二月蠟梅雪裡香。

  這種中文童謠叫做『時序歌』,介紹不同時間,不同的動植物的變幻和活動的規律。

  當然了,童謠中還有大量内容的涉及到的數學中加減法、數數、對比等思維概念的啟蒙。比如《五隻猴子蕩秋千》:

  五隻小猴蕩秋千,一隻鳄魚遊過來,啊嗚啊嗚吃掉它,鳄魚高興的遊走了。四隻小猴蕩秋千,一隻鳄魚遊過來,啊嗚啊嗚吃掉它,鳄魚高興的遊走了。三隻小猴蕩秋千,……兩隻小猴蕩秋千,……一隻小猴蕩秋千,……沒有小猴蕩秋千,鳄魚再也不來啦!!

  唱這首童謠的時候,我們一開始要張開一隻手的手掌,用5根手指代表5隻猴子,另一隻手當鳄魚。當鳄魚吃掉猴子時,我們就把一隻手指縮起來。這樣從五隻猴子,到沒有猴子,就讓孩子邊唱邊玩邊體驗到『減法』的概念,對于孩子來講才是可以理解的、有意義的學習。

  除此之外,童謠同樣也是一個非常富有想象力的世界。尤其是英文童謠中,塑造了很多有魅力的角色,以及故事場景。而這是我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大一點的孩子所特别喜歡的一點,也是我自己對于童謠最愛的一點。所以在我開英文童謠課中時,也挑選了很多這類看似無厘頭的歌謠分享給大家,比如Humpty Dumpty蛋頭先生,又比如從月亮上飛過去的奶牛,能夠跳45英尺高的大象然後消失不見的Miss Mary Mack。

  幫寶寶了解傳統文化,學童謠 有人形容童謠是『時光膠囊』,它的文字之間封存了當時當的人情風俗。

  傳統習俗中,過年在中國是一件大事情。從過年前很久開始,就有很多講究、要進行很多的準備。不知道哪位先人很有才地編了這首『小孩小孩你别饞』,把我們中國人的年俗一網打進:

  小孩小孩你别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豬肉,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除夕的餃子年年有。

  如果上網搜索的話,你還能看到很多不同的版本,可能反應的是不同地方的民俗和說法吧。

  同樣,英文中的童謠也有很多字面背後的意義。

  One, two, buckle my shoe;Three, four, open the door;Five,six, pick up sticks;Seven, eight ,lay them straight;Nine,ten,a big fat hen.

  這首童謠,初看上去每一句的内容都還蠻随意的,串不起中間有啥聯系。 但其實『pick up sticks』是我們小時候也玩過的『挑小棍』的遊戲。了解了這一點,這首童謠的意象就比較清晰了——它就是說一個小孩穿鞋出門玩耍的場景。

  我自己的經驗是,如果我們不了解這些文化背景的話,對于我們理解童謠、感受童謠的樂趣就會有一些阻礙的。你會有『明明每個字我都認識,但是我就是不明白它在說什麼』的感覺。即便是中文的童謠,這種文化的差異可能也會有;而對于英文童謠來說,這種割裂可能會更大一些。

  而一旦你去探索童謠背後的故事,這既是大人的解謎遊戲,同時好多時候那些語焉不詳的說法也突然明白了。 這是大人讀童謠的樂趣。

  當然,童謠中還會有很多其他的好處。比如有研究說,給孩子唱搖籃曲的媽媽們,不僅能更容易哄睡孩子,也是給自己減壓的過程。把孩子抱在懷裡或者膝蓋上哼唱某些歌的時候,有時候可能更能感受到自己跟孩子的親情。

  還有些童謠好像『量身定制』,奶奶可能喜歡哼唱『小闆凳,三條腿,我給奶奶嗑瓜子兒。奶奶嫌我磕得髒,我給奶奶煮面湯。奶奶嫌我煮的硬,我給奶奶剝花生。奶奶嫌我剝得慢,我給奶奶蒸米飯。大米飯,蒸得好,奶奶快我孝順小兒。』而姥姥可能喜歡『拉大鋸,扯大鋸,姥姥家,唱大戲。接姑娘,請女婿,小外孫女你也去。』。

  上一期童謠課的時候,還有學員提到學習童謠能促進媽媽和姥姥關系,這是我自己都沒有想到的好處,大家感興趣可以參看她的文章:《童謠課學霸鵝姥姥背後的推手》。

  童謠是一座可以再深挖一點的寶藏。無論以哪種語言為載體,無論是0歲嬰兒還是99歲老人,童謠都将帶給我們更豐富更好玩語言體驗,不經意的民俗文化和智慧的傳承。希望童謠能成為你的家庭生活中的一部分,成為你和孩子互動的靈感來源!❖

  好消息,珺澤老師英文童謠私人指導開始啦

  玩童謠,學英語:愛貝睿親子英文童謠指導二期

  她将帶你探索英文童謠的語言美、數學美、肢體運動、歐美文化,還教你兒童心理……來吧,點擊鍊接立即報名!

  愛貝睿學堂:面向未來的家庭學院 北大心理系魏坤琳教授領銜

  彙集全球兒童教育領域頂級名校專家

  每日原創好聞,定期育兒名家課

  科學養育,與十萬爸媽一起陪伴寶寶成長

  加入愛貝睿育兒社群請聯系「小愛五君」,ibrain5

  —-愛貝睿第 226 次智慧分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