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衆号|寒山噴史
《上古先漢民族史》系列
NO.75 北商山戎
文/圖/輯|寒山憶雪
前文說到,先商部族以農耕為主業。在先商首領冥時代(夏王少康後期、夏王杼前期,約3840-3817年前左右),先商部族試圖向東方拓展,開發北黃泛區,但最終失敗,先商首領甚至死于洪水。
此後的先商部族,向南無法打敗己姓方國,領地被限制在漳河流域及以北,似乎成為一個實力穩定的二流部族,在此後的數十年裡,史籍中似乎也沒有了先商部族的記載。
直到80多年後,大約3736年前,也就是第二次大規模征讨東夷的夏王芒在位的中期,史籍中出現了「商侯遷殷」的記載。
前文說過,殷是周人對商人的他稱,殷地其實就是商地。但殷與商的概念也不是完全一樣,商可以指漳河以北、易水以南的冀南地區,而殷一般單指商後期的都城——漳河沿岸(今安陽地區),這裡的商王田獵區曾被稱作殷原。
所以,大約3736年前的這次「商侯遷殷」,是從原本的漳河北岸,擴張到了漳河南岸。
漳河南岸是己姓方國的地盤,先商人曾經被己姓方國擋在漳河以北不能南下,那麼數十年後,先商部族何以能夠打敗己姓方國,侵占了他們的部分領地呢?
原因很簡單,此時的先商部族,從他們北方燕山兩麓的親族那裡,得到了新的物産和技術——家牛、家馬和雙輪輻條車。
4000年前左右,先商始祖還沒有從燕山南下、先夏國才取得中原霸權的時代,中亞地區古印歐人中的塞種人(斯泰基人),就已經結合源自西亞的雙輪輻條牛車,和他們自己的馴馬技術,發明的馬車。
他們的文化就是中亞北部、西西伯利亞南部的「安德羅諾沃文化」,最早的馬拉雙輪戰車,就發現于4026年前的烏拉爾古墓。
此後,塞種人的家馬、家牛、青銅技術和輻條雙輪車技術,開始向東方傳播。
這條牛馬車銅的東傳之路分成南北兩條,南路通過新疆北部的天山北路文化、新疆南部的古墓溝文化、河西走廊的四壩文化,傳播到隴西和晉陝北部。不過在南線的傳播中,家馬家牛的傳播比較滞後,青銅技術和雙輪車技術先一步抵達,使得隴西的齊家文化、晉陝北部的朱開溝文化,在夏王國複興之前,就進入了青銅時代,但家馬卻極少發現。
最終,在夏王少康和夏王杼時代,青銅和雙輪車技術傳播到中原,使得夏文化(二裡頭文化)的遺址中,出現了青銅器和3700年曆史的車轍。
而北路的傳播,通過阿爾泰山北麓的唐努烏梁海草原,進入到葉尼塞河上遊的蒙古高原北部,也就是漠北草原,再經過大興安嶺西麓的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最終抵達燕山兩麓的夏家店下層文化中。
由于這一路基本全是草原,所以家馬的傳播非常迅速,考古顯示,進入4000年前以内,蒙古高原以漁獵為生的古匈奴人,逐漸轉變為以馬牛羊等食草家畜為主的遊牧生活,馬車也在這個時代出現。
古匈奴人将雙輪輻條車改造成新的車型,車身加長,以方便他們遊牧遷徙,搬遷生活物品。這就是草原上著名的勒勒車的起源。
大約與夏王國複興、先商部族形成處在同一時期,3800年前左右,家馬、家牛(黃牛)和雙輪馬車傳播到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古商族群中。
在子姓部落南下冀南之後,留守在燕山兩麓的古商人,可以改稱為「北商人」。他們在這裡形成大小若幹個方國,擁有城市、青銅和大型宗教建築,雖然沒有文字,但也算是進入了文明時代了。這些「北商人」,在後世又被中原的夏族人稱作「山戎」。
這些方國中,比較著名的,就是孤竹、無終、令支、屠何四國。
孤竹國位于燕山南麓的最東端,河北走廊的最東北部,也就是現在的山海關内側,唐山市東部的盧龍、灤南、樂亭、昌黎一帶。
商攻滅夏國之後,将商族王室的同姓分支墨台(yi)氏(目夷)分封到此,建立孤竹國。五百多年後,西周滅商,孤竹國臣服于周,成為周的諸侯。
令支國位于孤竹國的西北側,灤河中遊,今唐山市中北部的灤縣、遷安、遷西一帶。史籍沒有記載令支國貴族與商王室的關系,不過根據常理判斷,應當是古商人集團成員之一,與商王室可能有一定的血緣關系。
商滅夏前令支可能已經存在,滅夏後,令支國得到商國冊封,西周時,令支國臣服于周。
屠何國位于孤竹國的東北方,遼西走廊以及大淩河流域,現在的遼甯葫蘆島、朝陽、建平、建昌一帶。熟悉名士的應該知道,這裡就是山海關外的關甯錦防線所在地區。
屠何國何以立國難以考證,但商滅夏時,以及得到商國冊封,可能也屬于古商族集團,存在一定的血緣關系。周滅商之後,屠何與令支、孤竹一樣,成為周的藩屬。
但屠何地處燕山以北,周國的北方強藩偃國(燕國)實力無法控制這裡,所以屠何隻是名義上臣服于周。等到平王東遷,周王國衰落,屠何聯合令支、孤竹攻打燕國,這便是春秋時期著名的山戎伐燕事件。最終,屠何、令支、孤竹三國被「尊王攘夷」的齊桓公派兵攻滅。
攻滅山戎三國的除了燕齊軍隊以外,還有一個北商人中的「商奸」——無終國。
無終國是古商集團中的小部落,與商王室的關系比較疏遠,因而在周滅商後,投靠周王國,成為周的忠實藩屬。在燕齊北伐山戎的戰争中,無終國出兵出力,戰争勝利後,無終國的領地從現在的薊縣一帶擴大到了東北兩面的山區,今玉田、遵化、豐潤、興隆一帶,與燕國并立于燕山南麓。
不過無終國最終也沒逃脫亡國之命。戰國時期,趙國越過燕國領土攻滅無終,後來燕趙相争,無終國的舊土被燕國悉數吞并。
在周滅商之前,北商四國(山戎四國)是商國在北方的藩屬,他們的考古文化被稱作「夏家店下層文化」。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四國中有三國都位于燕山以南,隻有屠何國位于燕山以北,而且還偏居東部。而燕山北麓的中西部,承德赤峰一帶,古商人的祖地「紅山文化」的核心地區,似乎并沒有商系方國分布。
事實也的确如此,夏家店下層文化在4300年前就已經出現(由小河沿文化演變而來),而且最早就分布在燕山北麓的赤峰、承德一帶。此時的燕山南麓的文化,是由小河沿文化被龍山文化同化而形成的雪山二期文化。
到了4000年前左右,山北的文化南下,才将燕山南北兩麓的古商文化重新「統一」為夏家店下層文化。
而到了3600年前左右,夏商對峙的重要關頭,先商部族借用北方親族的力量來對戰夏王國,是的燕山北麓人口空虛。大興安嶺中北部山區,以及東麓嫩江平原的部族開始南下,逐漸蠶食古商人的燕北領地,現實西遼河以北,再是西遼河以南,到四五百年後,這些部落已經占據了赤峰承德一帶,形成「夏家店上層文化」。
他們就是古通古斯人的西支——東胡人。
在東胡人南下之前,北商人(山戎)還控制着遼上地區。3800年前左右,就在先商首領冥被水淹死的同一時期,北商人從大興安嶺西麓的鄰居古匈奴人那裡,引進了家牛、家馬和雙輪輻條車。這一時期的夏家店下層文化中,可以發掘出零星的馬骨,其中有野生的,也有馴化的家馬。雖然沒有發現馬車實物和車轍,但至少可以肯定家馬的存在。
随後的幾十年裡,北商人的家牛和家馬逐漸向南傳播,傳入他們南方的親族先商不住中。
那麼,引進了家牛家馬,已經可能存在的馬車,先商部族又将迎來什麼樣的改變呢?我們下節繼續解讀。
END-
本文為寒山噴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及原作者。
看更多曆史文章,請關注公衆号 寒山噴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