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看排座位,其中蘊含着“有教無類”的教育主張
不要小看排座位,其中蘊含着“有教無類”的教育主張
王營
關于如何編排中小學位置,近日江西樟樹市教育局下發《關于進一步規範學生座位編排工作的通知》,對中小學編排學生座位提出了具體要求,并表示将不定期對各學校的座位編排情況進行督查,及時糾正和處理違規行為,使“陽光排座”制度化、常态化、規範化。
給學生編排座位,是班主任老師的日常工作。有的班主任依據學生成績編排,有的班主任依照學生的個頭高矮編排,有的班主任根據學生視力差别編排,還有些班主任依據與自己的關系親疏編排……江西樟樹市教育局下發文件規範學生座位編排,我沒有看到具體要求,但我認為無論哪一種編排方式,都不能違背孔子所提出的“有教無類”的教育主張。
不要小看排座位,其中蘊含着“有教無類”的教育主張
孔子以前,學在官府,隻有貴族子弟才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和權利,因而也隻有貴族子弟才有當官從政的資格。到了孔子時代,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教育都在下移,為私人辦學提供了機會。孔子抓住這一機會,開始了其創辦私學的職業生涯,希望通過興辦教育來培養“賢才”和官吏,實現其“仁政”的政治思想。在教育對象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無類”的主張,意思是不管貴族還是平民,不論貧窮還是富有,隻要潛心向學,都可以入學受教。在他的學生中,既有一天隻吃一頓飯、死了買不起棺材的顔回,也有富可敵國的子貢;既有出身寒微的仲弓,也有地位顯赫的魯國貴族孟懿子。孔子一生弟子三千餘人,來自魯、齊、晉、宋、陳、蔡、秦、楚等不同國度,不僅打破了當時的國界,也打破了當時的夷夏之分,孔子吸收了被中原人視為“蠻夷之邦”的楚國人公孫龍和秦商入學,還欲居“九夷”施教,充分體現了孔子“有教無類”的教育主張。
孔子“有教無類”的教育主張事實上為我們提供了一種“人人皆可為堯舜”的樂觀教育信念,在今天仍有現實意義。今日之中國,已經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高中教育和大學教育正逐步走上普及化,每個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機會,都應當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因此,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應當把孔子“有教無類”的教育主張貫徹到日常教育行為中。具體工作中,要着重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要平等對待每一名學生,相信每一名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施教下,将來都能成為有用之才。教師在日常所有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不可戴着有色眼鏡看學生,将學生人為地分成三、六、九等;不可過分偏愛上等學生,忽視甚至歧視中下等學生;更不可因“位”、因“财”施教,對領導的孩子、富家子弟偏愛有加,對平民子弟置之不理,使其邊緣化。要認真貫徹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促進每一位學生全面發展,特長發揮。
不要小看排座位,其中蘊含着“有教無類”的教育主張
其次,教師不可過分渲染學生的差異。孔子承認學生之間無論在智力水平,還是人格修養等方面是有差異的,但據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這種差異的程度非常之小,在100名學生中,隻有5%左右的學生智力超群,5%左右的學生智力水平稍差,另外90%學生在某些方面都是可造之才,正如美國教育家布魯姆所言:“隻有提供适當的先前和現實條件,幾乎90%以上的學生都可以成才”。事實上,5%的智力超群的學生,幾乎不用教師下太大的力氣,而需要下力氣的正是那90%左右的學生。能把“好”學生教好,算不上教師的本事,能把所謂的“差”學生教好,才更能體現一個教師的能力。
再次,要揚長避短,正确對待犯錯誤的學生,這也是“有教無類”的應有之義。在這一點上,孔子給我們做出了榜樣,當時有一個叫“互鄉”的地方,可能這個地方民風不正,外人都難與這裡的人打交道,這樣的習氣自然會影響到這裡的孩子,但其中有一個孩子卻主動去見孔子,大概是要拜孔子為師,孔子按照禮節接見了他。學生們疑惑不解:老師您不是常教我們“道不同,不相為謀”嗎?為什麼要與這種地方的人為伍?孔子義正辭嚴地告訴學生:“我是贊同他的進步,不是贊同他的倒退。何必做得太過分呢?人家潔身自好以求進步,我們要肯定他這種改過自新的行為,不要死抓住人家過去的錯誤不放。”人總是要犯錯誤的,成人尚且大錯不犯、小錯不斷,何況是一個孩子?學生隻要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下決心改正錯誤,當老師就不要老是抓住他過去的錯誤不放,而應當給予學生改過自新的機會,與其他同學一視同仁,這是對教師素質的一項基本要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