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大學學曆有三種:專科學曆、本科學曆和研究生學曆,對應的是三種大學生:專科生、本科生、研究生。這三種學曆和這三種大學生,區别大不大呢?現在,就讓我們來比較一番。
首先,這三種學曆,體現的大學生的學習能力不一樣。高考上大學,能上專科還是本科,與個人的學習能力水平密切相關。通常情況下,考上專科,都是受學習能力或發揮失常所限。同時,能不能考上研究生,也考驗着個人的專業能力和專業水平。因此,在這三種學曆和文憑都是全日制的情況下,如果不考慮學校的層次(是否雙一流、985或211),通常大家會認為,研究生不僅僅學曆層次更高、專業能力也更強。
其次,從獲取成本來看,本科生和專科生相比,上大學的年限更長。需要付出的教育成本和時間成本也更多。研究生與前兩者相比,又需要多付出兩年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通常情況下,綜合成本越高的學曆,含金量相對越高。因此,多數人都會認為,研究生學曆的價值是最高的。當然,一部分“以盈利為目的”的三本學院或研究生培養計劃不在此列。
再次,比較學曆層次和含金量的高低,最重要的是看這三種學曆在市場上的應用價值。比如,我們以公務員考試為例。雖然專科生還能夠參加公務員考試,但是,專科生選擇的崗位卻不多。有時候,一個省一次性發布了幾千個招考職位,一名專科生能夠選擇的職位,往往隻有三五個,就是因為學曆層次太低,可選擇餘地少。相比之下,研究生能夠在公務員考試中選擇的職位就比較多。
在職場上,研究生學曆和本科學曆,也比專科學曆更管用。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對于求職者的要求,都已經開始從研究生學曆起步。從目前而言,每年選擇考研的人數也越來越多。因此,如果有機會,建議同學們還是盡量争取将自己的學曆提升到研究生水平,才能夠适應就業市場對于學曆需求的轉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