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未來數字教育的探索方向

未來數字教育的探索方向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23 19:21:05

#頭條創作挑戰賽#當現代化技術的觸角延伸到祖國大地的教室、黑闆和書桌,教育正以一種更為開放的姿态挺進屬于它的2.0時代。以AI算法、大數據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正在支撐起中國教育的新變革,成為牽動其發展的重要引擎。在這一過程中,高科技企業也在尋找自己的坐标與發力點,希冀利用自身技術優勢,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普惠、優化教育結構。

未來數字教育的探索方向(推動教育從質變)1

如果為教育2.0尋找關鍵詞,“數字化”一定榜上有名。2022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明确提出“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這一次行動是建立在已取得的數字化成果基礎之上而做出的調整,更注重數字技術在傳統教育變革中的作用。這樣的調整,起源于知識獲取和傳授方式的颠覆性改變,而這些将為分别位于教育現代化發展鍊條兩端的學校和高新技術企業,帶來怎樣的挑戰與難題?

“當前,教育正在數字化轉型的風口,高新技術企業應該在數字校園轉型、區域智慧教育體系建設、産教融合創新等各個層面全面發力,為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價值。”新華三集團教育事業部總經理鄧偉表示,作為教育行業數字化變革的賦能者,新華三緊跟教育領域需求,依托“數字大腦”的全棧實力,以數字化技術為教育變革賦能,重構未來校園的管理、服務和教學模式。

01 “數字大腦” 推動教育從質變邁向“智”變

如果說數字化是我國教育變革的一個風口,那麼“雙減”就像一台鼓風機,帶動教育模式更快轉型。作業負擔與課外培訓負擔的減少對學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雙減”的背後,映射着校内教育的“質效雙增”。鄧偉認為,教育的本質是以人為本、立德樹人,要避免‘唯技術論’。對此,新華三始終秉持以數字化技術為科學教育理念服務的基本精神,專注服務傳統教學模式的革新與重塑,幫助教師更高效、精準地備課、授課、評測,實現真正的“減負”。

在落實“雙減”政策進程中,新華三集團以“數字大腦”全棧實力探索智慧教育和數字校園的變革新模式,用數字化手段構建“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推出了一系列創新産品、技術和解決方案。

針對基礎教育階段,新華三設計了1雲、1網、1中台賦能教學的6個場景,從網端開始,依托校園網絡智慧教育奠定堅實基礎;進而延伸至雲端,支撐校園全域業務;繼而在中樞發力,通過校園摩超腦打造智慧中樞,滿足智慧校園、智慧管理、校園安全、智慧生活、校園文化、智慧環境六個場景的多元化應用;最後統一整合協調,運用智慧教學産品體系、校園中台、大數據(教學、管理、評價等維度)打造智慧校園全能力集。

在校園摩超腦的基礎上,新華三集團攜手紫光摩度教育打造出了“無邊界課堂”,搭建出學生學習共同體、教師發展共同體、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的共同體,化“平面式、訓練式”的課堂為“立體式、多元化”的課堂,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全面實現減負增效,探索面向智能時代的人才培養方式。

在新華三集團看來,智慧校園發展困境主要集中在個性化教學、管理優化、信息孤島以及基礎設施幾方面,解決這些問題須通過技術深度賦能教育全流程、全場景,通過環境、資産的數字化與智能化,打造宜學宜居的校園環境,提升了學校治理效率,同時豐富易用的智慧應用更徹底重構了教與學的傳統模式。

“學生的‘減負’絕不意味着‘減’教育質量。”鄧偉表示,“雙減”不僅能有效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更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校内教育服務提質增效,才能實現“雙減”政策目标,完成“立德樹人”的任務。秉承這一理念,新華三在“數字大腦”的支撐下,規劃了智能化教學、科研、管理、服務、校園環境5大智慧應用場景,通用能力支撐中心和全域數據中心兩大能力支撐平台以及一個基礎設施支撐底座,結合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和組織機制保障體系,實現信息技術和前端應用的深度融合,幫助用戶打造新型智慧校園,助力學校中心工作,實現教學、科研、管理、服務全域賦能,助力教育從質變邁向“智”變。

02 大數據技術 解鎖個性化教學的更多模式

在傳統的課堂中,教學往往圍繞着學習能力強、積極性高的學生而展開。但未來的教育模式,是關注全員的成長與成才,也就是如今經常提到的“個性化教學”。“新華三對學生的全學習環節、流程進行數據采集。”鄧偉介紹,新華三依托大數據技術優勢,對學生做追蹤數據畫像。畫像将對學生認識自我、定位發展、職業規劃起到輔助作用,也會為學校育人、家庭教育、企業用人提供重要參考。

個性化教學,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學生成長?在新華三教育團隊看來,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每一個踐行者的日常行為中。

在位于闵行區的上海市實驗學校西校,每個孩子都有一張“數字畫像”,這是學校利用信息化技術,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提供的對應教學課程和幹預手段,用智慧化助推個性化教育。而在華東理工大學附屬闵行科技高級中學,現代化技術探索了分層教育新模式,開發出線上虛拟走班的教學方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主地切換選擇課程難度;同時,線下的導學檢測、分組學習、分層練習、實時互動等手段,又保障每個學生進入最适合自己的學習軌道,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實現差異化的數字化轉型,教育信息化的技術回應個性化教育的時代要求,而解讀數據、運用數據的能力,将成為每一個學校必備的能力。在新華三教育團隊眼中,為學生随時随地、個性化學習提供資源和扶持,才能真正将因材施教的理念落到實處。“智慧教育貫穿教與學的全過程,最終作用于學習者,讓學習者獲得與自身匹配的個性化學習服務。”

03 技術深度賦能 助力教師養成數字化思維

一場疫情将講台從線下轉移到線上,當備授課模式發生改變,學校的教學理念也随之變化,這就要求教師樹立數字化意識和思維、鍛煉數字化能力和方法,同時要求學校形成數字治理體系和機制。“數字化思維”并不是簡單地從形式上改變教學方式,而是通過技術改變教師的教育模式,讓技術持續完善、優化教學能力、提高教學效率。“數字化能力”也不是技術與教育方式的簡單疊加,而是讓技術滲透于教育的内容、教學、評價和管理的全過程,進而優化教學方式,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重構。

教學與數字化的深度融合,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育教學更快更好發展,是教育工作者、高科技企業都要思考的問題。

“對學校來說,重點是推動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鄧偉介紹,新華三緻力于通過優化和升級學校的基本設施、硬件設備、網絡條件等,持續建設智慧校園、智慧教室和智慧生活場所,打造時空和教學深度融合、線下和線上虛實融合的智能學習空間。

鄧偉還從國家和區域的層面談了新華三的思考——從國家層面來說,重點是加強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制定教育大數據确權、開放、對接和保護制度,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和資源平台間的數據融通;從區域層面來說,重點是整合優化教育數字化組織機構,建立信息、知識、資源交換機制,促進區域内機構間業務的高效協同。

智慧教育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目标形态,新華三旨在構建智慧的學習環境,變革傳統的教與學方式,催生智能時代的教育制度,構建由國家、區域和學校提供的提升學習體驗、高内容适配性和高教學效率的教育系統。

在基礎教育階段,新華三進行了智慧教育的整體布局。“教育的核心是立德樹人,其主戰場是教室。“參透這一要義後,新華三打通備課、授課、測試、練習、教研五個環節,構建出完整的智慧教室;同時在這個基礎之上外延到校園安防、教務、辦公、管理這一塊,構建出更加完整的智慧校園解決方案;再外延到區域管理,打造智慧區域教育方案。“這樣的話,我們可以立足教室、學校輻射區域,整體推進教育的數字化轉型。”

04 教育現代化 鄉村孩子通往大世界的入口

鄉村孩子的世界,或許僅僅是從家到學校的泥濘山路,抑或是幾方尚待開墾的田地。他們生活的世界很小,但真實的世界很大。而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他們終于找到了通往大世界的入口。

信息技術之于鄉村孩子,是不斷拓寬世界地圖的戰車,讓他們的目光所及從一個家延伸至一個村莊,從一座山蔓延到一片星空,從有限的認知拓展到無限的可能……互聯網浸潤他們的成長,一點點打開他們的視野和想象。

但打開通往世界的入口,并沒有那麼容易。

盡管政策大力推進教育普惠,但偏遠地區實際上仍存在教育資源匮乏的問題。一方面,偏遠地區的現代化教學資源配置不足;另一方面,偏遠地區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方式也落後于大城市。

經過團隊研究,新華三提出了方案:首先通過“五備合一”解決備課需求,用超過40萬套資源全面引導規劃整個教學過程,将優質資源、音視頻、課堂活動、課堂練習、學情信息等進行合理規劃、整合輸出;再通過“智慧教室”擊破授課難題,運用智慧教與學系統同步備課資源,再結合智能筆盒搜集課程中的學情數據,充分利用智能終端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分析學生能力模型,實現精準教學;進而用AI輔助組卷集中解決測試難、練習難的問題,實現智能組卷、智能批改、精準分析,生成學生、班級、學科、學年的學情報告,形成校級一體化題庫,通過将雲資源、區本資源、校本資源打通,形成本校個性化數據資産;最後以課前、課中、課後全場景數據智能分析來支撐教學反思,在全場景進行學情追蹤,同時利用AI輔助分析,描摹個人知識點圖譜、進行成長畫像分析以及學業發展智能建議。

“從智慧屏、電子白闆到錄播系統,整個智慧課堂都應用了我們的筆盒,Pad也是由我們自己生産的。“鄧偉介紹,編輯課堂應用的軟件系統也是新華三開發的,其中儲存了很多課程,可以開發講義、教程,教師可以跟學生互動;雲課堂則解決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分屏式)的傳播,新華三的一個雲課堂可以支持40個分課堂的整個講解,一個人可以和數千人在線交流,包括答題與求助,實現一對多的整體互動。“西部教學條件的落後,你無法想象。”最近新華三參與了教育部在青海玉樹縣的公益活動,捐贈了一批新華三PC。“當地教師工資才一千多,教學條件堪憂。”鄧偉判斷國家未來會重點關注,将優質教育資源以線上共享的方式輸送到西部。

随着計算能力和軟件技術的發展,時空的壁壘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被打破。新華三通過通信技術和互聯網平台的結合,加速推進着教育普惠的進程。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将為教育插上翅膀,構建起一座通往未來的“隐形橋梁”,為推進教育普惠、消除不同地區間的教育鴻溝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智慧教育帶來的改變,或許暫時還無法衡量,但這份由内而外的改變,正随着時間推移而持續累積,指向更長遠的未來。“我們希望不僅僅是建了一個雲端教室、送了幾台電腦,更希望改變能從此開始。”鄧偉說。

作者 | 石淼淼;來源 | 特約推廣;光明社教育家;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原出處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