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台雪超
出生不到1個月便被診斷為右眼先天性角膜混濁、先天性小角膜,如不及時治療,會導緻視力發育嚴重受損甚至會緻盲。一眼疾患兒4個月時在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青島眼科醫院順利接受角膜移植手術,黑眼球終于透明,日前出院。
茗茗(化名)出生後不久,父母就發現其右眼睛黑眼球發白,且比對側眼小。出生後不到1個月,茗茗父母就慕名來到了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青島眼科醫院,經過謝立信院士檢查,診斷為右眼先天性角膜混濁、先天性小角膜。
據醫生介紹,先天性角膜混濁是指出生時單眼或者雙眼角膜混濁,角膜失去正常透明性和形态,若不及時治療,會導緻視力發育嚴重受損甚至會緻盲。角膜移植手術可帶來複明的希望,但角膜移植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眼科手術,嬰幼兒角膜移植更是極具挑戰性且要求嚴格。由于術前對兒童眼表情況評估困難,睑裂小、眼球軟不利于手術操作;手術時間相對較長,增加麻醉風險;兒童依從性差,增加術後護理難度;術後檢查配合度差、視覺評估困難、弱視治療難度大等等,該類手術需要兒童眼科專家、角膜病專家、麻醉醫師、兒科護理之間緊密協作。
嚴重的視覺損害對嬰幼兒的整體發育有着嚴重的影響,一般來說,先天性角膜混濁的患兒應在出生後盡快手術,因此,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青島眼科醫院院長謝立信建議盡早住院行手術治療。等到孩子4個月時,家長終于決定給孩子進行手術。術前檢查發現,孩子右眼虹膜前粘、發育異常,術中需分離粘連虹膜、形成正常前房結構,晶體位置及玻璃體、視網膜雖未見異常,但術中依然需關注晶體是否存在混濁。手術難度尤其大、風險格外高。
謝立信院士團隊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為茗茗實施了角膜移植手術。手術過程非常順利,角膜植片成功存活,眼壓正常。孩子的黑眼球終于透明了。
日前,茗茗出院,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開始進行手持紅光弱視治療儀的訓練,後面還需要長期的視覺康複訓練。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