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褚遂良筆法全解

褚遂良筆法全解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29 17:02:38

  文/一者

  中國的漢字又稱方塊字,這是源于中國人所一貫追求的端莊、穩重、中正之美。再就是中國漢字的結體架構所限制。排除行書和草書,從古體篆書、隸書到新體正書(楷書),皆是方正為體。書法發展為藝術,書法層面的寫字是一個綜合面貌的展現,因此書寫主體的主觀性将大大加強,書家的學識、性格、精神面貌等會其筆下流露,體現在其書寫的字體特征上。如,有人寫的書法偏瘦硬,有人寫的偏肥匾,而有人則寫的寬博,這就發展為中國書法的風格美,隸屬書法美學範疇。

  無論是哪一種結體形式總表現出不同的美。一個字以筆畫形式在一個空間中結體,筆畫之間的結合有疏有密的,而一個字的方塊空間就有疏有密,點畫的緊結美表現為内聚外舒,那麼,寬博美則相反,表現為外滿内疏,特别是中宮的虛疏,表現一種“海闊天空”的空間美。

  楊景曾《二十四書品·寬博》說:“如天斯空,如海斯闊。魚躍鸢飛,機神活潑。……”

  楊景曾用極度誇張地描述了寬博的内美,是一種敞豁闳大的境界。書家若能創作出寬博美的書品,确乎應有這樣的審美心胸。唐顔真卿楷書是唐代寬博美的典型。

  孫鑛《〈書畫跋〉跋》評顔真卿《家廟碑》:“此碑不但有玉飭筆,其結構取外滿,亦是篆法。”

  孫鑛對顔書的評語,揭示寬博結體的源頭來自篆書的篆法。“外滿”的寬博美就金文大篆來看,西周的《大盂鼎銘》比較規整,縱有行,橫成列,字字呈長方形,其中的字更多地向四周撐足,它可看做是大篆外滿、中曠的結體美開始走向成熟的一種表征。

  褚遂良筆法全解(顔真卿筆畫不同)(1)

  《衡方碑》拓本

  大篆《散氏盤銘》《毛公鼎銘》等,不同程度地呈現出外滿的結體;秦代小篆《泰山刻石》、《峄山刻石》更是寬博規整。漢代的小篆,如《少室石阙銘》、《開母廟石阙銘》等,其體勢近方,結體更臻于嚴格意義上的外滿。除了篆書,隸書中有少量屬于寬博一類,漢隸中《衡方碑》是代表。它在章法上行密格滿,在結體上中宮寬舒。例如“光”字的下部兩筆,本可向左右一波三折地展延,但它卻縮多于伸,使之與上部接近邊緣的兩點大體相齊;又如“霜”字,字勢被左右兩邊的豎向筆畫所界定,就不再出現展蹙斂放的變化。圖中八個字,筆畫均盡可能抵及四邊,構成方形,以實現其結體的外滿,再加上豐厚、雄偉等質素,就呈現出方滿嚴整、寬博雄強、安貞敦厚的風格美。翁方綱《兩漢金石記》評說此碑:“是碑書體寬綽而潤,密處不甚留隙地,似開後世顔魯公正書之漸。”寬博的顔書與該碑有着異體同構之處。

  褚遂良筆法全解(顔真卿筆畫不同)(2)

  《衡方碑》局部字例

  隸書寬博的範例還有《郵閣頌》,該碑外廓更注意滿密方齊,風格更為寬舒古拙。包世臣曾評其為“渾穆簡靜,自在滿足”(《藝舟雙楫·曆下筆譚》)。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本漢》也說:“吾嘗愛《鄘閣頌》體法茂密,漢末已渺,後世無知之者,唯平原章法結體獨有遺意。”

  這裡的所謂“茂密”,是指由于《郁閣頌》結體取外滿,因而其行距、字距更為靠攏,更為滿密化,特别是其行筆粗重,其筆畫之間也顯得較緊密,故而康有為極其贊賞它的體法茂密,其實,這也就是贊賞其結體的寬博。同時康有為又看到了該刻石與顔真卿書法在寬博風格上的同構相應之處。

  褚遂良筆法全解(顔真卿筆畫不同)(3)

  《泰山經石峪》原刻石

  北朝碑刻中,體現了寬博之美的,有《泰山經石峪》。《泰山經石峪》,康有為推為榜書第一,該摩崖刻經不但是楷法結體,隸書用筆,而且是草情、篆韻皆備,纡餘容與,淵穆安詳。其字體雖大小相雜,參差不一,但中宮均較寬綽,因而筆畫雖豐厚肥腴,卻不見壅塞。如果說,《泰山經石峪》表現為豐肥型的寬博美,那麼,《吊比幹文》則表現了瘦硬型的寬博美。該碑以瘦硬堅挺的線條,架構起峻拔的藝術空間,四圍的線條盡可能抵邊撐足,而聳長的空間内部,由于線條細勁,中宮寬餘,因而既有“虛而不屈(竭)”(《老子·五章》)之妙,又有“博帶峨冠”之度。無論是漢代還是北朝,隸、楷的寬博之作往往又兼豐肥之美,《衡方碑》、《郵閣頌》是如此,《泰山經石峪》更是如此,但《吊比幹文》則以其瘦勁硬朗獨樹一幟,别開生面,豐富了寬博一品的藝術表現。

  褚遂良筆法全解(顔真卿筆畫不同)(4)

  《泰山經石峪》拓本

  在書法寬博美的流程中,個人書家非顔真卿莫屬了,顔真卿書法是寬博美的一個豐碑。我們通過他的書作來分析其寬博之美。在顔體卡楷書中其中年時期作品《東方朔畫贊碑》是為典型。該碑在結體方面,表現筆勢不旁逸,寬内而斂外,氣象開闊,魄力宏大,并且不特意讓一些筆畫展蹙斂放,而是适當控制,注意中宮留空,使之寬綽有餘;該碑中左右結構的字,力求密外疏中,内留空間。顔體獨特的審美風格,在此碑已初具規模。在章法方面,是由字勢滿格而形成的“字間栉比”,亦即整幅的格滿而行密。

  蘇轼《題顔魯公書〈畫贊〉》寫道:“顔魯公平生寫碑,唯《東方朔畫贊》為清雄,字間栉比而不失清遠。”

  蘇轼從章法的視角來評價了顔書的寬博美。顔真卿楷書的寬博自字體的結體即開始,字字外放,四圍盡可能撐足,求其外滿。由于字本身的寬博,自然造成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必然靠攏字距與行距緊結,于是表現出鱗次栉比的審美特色。由此可見,寬博的作品一般說來不僅字字外緣滿密,而且字間、行間也往往傾向于滿密栉比。

  褚遂良筆法全解(顔真卿筆畫不同)(5)

  顔真卿大字《麻姑仙壇記》局部

  寫書法的都清楚,字體寬博很容易造成結體形散,顔真卿則把那種弱形式的“外抱”為強形式的“内抱”,使得字形寬博,内部呈現出具有強勁張力的空間。如“有”、“南”二字的“冂”之中,其境域真是“如天斯空,如海斯闊”,可供鸢飛魚躍;又如“撫”字右部三橫四直四點,“山”字的三個豎向筆畫,均較齊整,它們或取下齊,或取上齊,或取左右齊,以成其四周近于撐滿的體勢,“南”字的下齊亦複如此;再如“唐”字之撇、“城”字之戈、“麻”字最後一捺、“姑”、“壇”二字之橫畫、“記”字最後的浮鵝鈎,均絕不如“緊結”書風那樣放縱展伸,相反,均作有意識的控制收斂,使字格較為平滿,形态較齊整。

  梁巘《評書帖》說:“顔書結體喜展促,務齊整”

  正是從這一視角來品評的。所謂“展”,即展延其短畫;所謂“促”,即促縮其長畫。展短促長,主筆就不明顯,字形也就趨向于齊整了。境界闳深,在審美形式上除了獨特的用筆外,上文所概括的結體寬博的種種獨特處理,更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

  該碑字結體外形飽滿,中宮散朗,意象雄闊,寬博同時具有圓融之美,啟功主編的《書法概論參考資料》中這樣總結顔書的結體和章法:

  在章法上,顔字體态端莊大方,雍容大雅,給人一種舒展、開闊的感覺。從整體上觀察,顔體以“雄”代“秀”、以“俗”代“雅”,從字裡行間分析,顔體是外緊内松,左右均衡,重心平穩。總之,顔體是我國盛唐時期精神面貌的産物。它标志着我國書壇已從典雅清秀的書風,轉向追求雄偉端莊、氣勢開張的風氣,從而體現盛唐的時代風貌。

  褚遂良筆法全解(顔真卿筆畫不同)(6)

  褚遂良《伊阙佛龛碑》

  寬博主要表現在結體,筆畫瘦硬同樣可以有寬博美。初唐大家褚遂良的《伊阙佛龛碑》就是瘦硬而兼寬博的名品,外圍也注意以筆畫撐足。如個“圓”字,四邊盡量外占地盤,再加以全包圍結構中的“員”,其線條表現也是橫平豎直,疏瘦勁煉,這就使内部空間更為寬餘博大,真可以“海闊天空”來形容了。再如“載”、“邪”等字,不同于全包圍結構,其橫、戈、撇、豎等筆畫本可予以展放,其他筆畫則可加以聚斂,造成一種緊結風格,但褚遂良此碑則不然,注意追求筆下的外滿,從而造成一種方整虛舒的寬博風格。

  寬博美往往和方正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有機的聯系。有些作品方正就是寬博,寬博就是方正。但是,有些寬博就不一定方正,寬博表現在結體上而非點畫的用筆上,從同樣表現寬博美的褚遂良即可窺見,褚遂良用筆是偏瘦的。方正和寬博還有一個的區别,在于方正主要體現于隸書,而寬博的結體則主要來自篆法,這與曆史流程的積澱有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