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詩歌30年回顧

詩歌30年回顧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1 13:26:48

  –藍中清

  從1917~2015年,作者李朝全收錄了104位作家的詩歌,說實話,多數我個人看不下去的,可能是我的欣賞風格下降了,但是經典中的經典,即使曆經千年萬年,照舊風采依舊,因為篇幅的問題,我選取了其中将近二十首,不乏偉人佳作,各個翹楚騷作,讓人回味無窮。

  《死水》–聞一多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 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 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

  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 鐵罐上鏽出幾瓣桃花; 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绮, 酶菌給他蒸出些雲霞。

  讓死水酵成一溝綠酒, 漂滿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們笑聲變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麼一溝絕望的死水, 也就誇得上幾分鮮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這裡斷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讓給醜惡來開墾, 看他造出個什麼世界。

  詩歌30年回顧(不可能百年這麼些存量的詩歌)(1)

  聞一多

  聞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聞家骅,字友三,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縣巴河鎮,中國現代詩人、學者、民盟盟員、民主戰士。

  《再别康橋》–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着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斓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離的笙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詩歌30年回顧(不可能百年這麼些存量的詩歌)(2)

  徐志摩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留學曾用過的筆名有南湖、詩哲、海谷、谷等。浙江海甯硖石人(今嘉興市海甯市硖石街道人),中國現代詩人、作家、散文家、新月派詩人、新月詩社成員、景星學社社員。

  《有的人》–臧克家

  -紀念魯迅有感

  有的人活着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着。

  有的人

  騎在人民頭上:“啊,我多偉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有的人

  情願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騎在人民頭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給人民做牛馬的,

  人民永遠記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

  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

  隻要春風吹到的地方,

  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場可以看到;

  他活着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衆把他擡舉得很高,很高。

  詩歌30年回顧(不可能百年這麼些存量的詩歌)(3)

  臧克家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山東諸城人,筆名少全、何嘉,中國現代詩人、作家、編輯家,忠誠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三屆代表,全國政協第五、六、七、八屆委員,第七、八屆常務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第一、二屆理事,第三屆理事、顧問,第四屆顧問,第五、六屆名譽副主席,中國文聯第三、四屆委員,第六、七屆榮譽委員,中國詩歌學會會長,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寫作學會名譽會長。

  《斷章》–卞之琳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别人的夢。

  詩歌30年回顧(不可能百年這麼些存量的詩歌)(4)

  卞之琳

  卞之琳(1910年12月8日—2000年12月2日),生于江蘇海門(今屬江蘇南通),祖籍江蘇溧水(今南京市溧水區)。詩人、文學評論家、翻譯家。中共黨員。曾用筆名季陵、薛林等。

  《詩人》–綠原

  有奴隸詩人

  他唱苦難的秘密

  他用歌歎息

  他的詩是荊棘

  不能插在花瓶裡

  有戰士詩人

  他唱真理的勝利

  他用歌射擊

  他的詩是血液

  不能倒在酒杯裡

  詩歌30年回顧(不可能百年這麼些存量的詩歌)(5)

  綠原

  綠原(1922年11月8日—2009年9月29日),原名劉仁甫,曾用譯名劉半九。詩人、作家、翻譯家、編輯家。湖北黃陂人。獲第37屆斯特魯加國際詩歌節金環獎的中國作家。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詩壇廣受關注,早期詩作《小時候》被收入台灣教科書。抗戰勝利前後,綠原的愛國戰鬥詩篇,在進步學生和年輕的讀者中廣為流傳,為“七月詩派”後期重要代表之一。1949年後曾在長江日報社和中共中央宣傳部任職, 因受胡風案件牽連,喪失自由七年,在囚禁中自學掌握了德語,獲釋後轉人民文學出版社工作。1980年胡風案件平反,恢複中共黨籍,離休前為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

  《泥土》–魯藜

  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

  就時時有被埋沒的痛苦

  把自己當作泥土吧

  讓衆人把你踩成一條道路

  詩歌30年回顧(不可能百年這麼些存量的詩歌)(6)

  魯藜

  魯藜(lí),原名許圖地。詩人。福建同安人。1933年加入反帝大同盟。1936年參加左聯。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38年入延安抗大學習。曾任晉察冀軍區民運幹事、戰地記者。建國後,曆任天津市文學工作者協會主席,中國作者協會第四屆理事、天津分會副主席。著有詩集《醒來的時候》《時間的歌》《天青集》《山》《魯藜詩選》。

  《憶秦娥·婁山關》–毛澤東

  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馬蹄聲碎, 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 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

  詩歌30年回顧(不可能百年這麼些存量的詩歌)(7)

  毛主席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産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中國共産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中國共産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

  《回答》–北島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 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 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

  冰川紀過去了, 為什麼到處都是冰淩? 好望角發現了, 為什麼死海裡千帆相競?

  我來到這個世界上, 隻帶着紙、繩索和身影, 為了在審判之前, 宣讀那些被判決的聲音:

  告訴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 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藍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聲; 我不相信夢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無報應。

  如果海洋注定要決堤, 就讓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陸地注定要上升, 就讓人類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

  新的轉機和閃閃星鬥, 正在綴滿沒有遮攔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來人們凝視的眼睛。

  詩歌30年回顧(不可能百年這麼些存量的詩歌)(8)

  北島

  北島(1949年8月2日—),原名趙振開,“北島”是詩人芒克給他取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湖州人,出生于北京。中國當代詩人、作家,為朦胧詩代表人物之一,是民間詩歌刊物《今天》的創辦者。

  《緻橡樹》–舒婷

  我如果愛你一

  絕不像攀援的淩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純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

  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裡。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緻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歎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裡: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詩歌30年回顧(不可能百年這麼些存量的詩歌)(9)

  舒婷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龍海石碼鎮,祖籍福建泉州,原名龔佩瑜,後改名龔舒婷,中國當代女詩人、作家,朦胧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曆任福建省文聯、作協副主席;廈門市文聯主席;中國作協第四屆理事、第五屆全委會委員、第六、七、八屆主席團委員;全國人大第十二屆代表;全國政協第十一屆委員;福建省政協第六、七、八屆委員、第九屆常委。

  《一代人》–顧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詩歌30年回顧(不可能百年這麼些存量的詩歌)(10)

  顧城

  顧城(1956年9月24日—1993年10月8日),男,原籍上海,1956年生于北京一個詩人之家,中國朦胧詩派的重要代表,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顧城在新詩、舊體詩和寓言故事詩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

  《漢英之間》–歐陽江河

  我居住在漢字的塊壘裡,

  在這些和那些形象的顧盼之間。

  它們孤立而貫穿,肢體搖晃不定,

  節奏單一如連續的槍。

  一片響聲之後,漢字變得簡單。

  掉下了一些胳膊,腿,眼睛,

  但語言依然在行走,伸出,以及看見。

  那樣一種神秘養育了饑餓。

  并且,省下很多好吃的日子,

  讓我和同一種族分食,挑剔。

  在本地口音中,在團結如一個晶體的方言

  在古代和現代漢語的混為一談中,

  我的嘴唇像是圓形廢墟,

  牙齒陷入空曠

  沒碰到一根骨頭。

  如此風景,如此肉,漢語盛宴天下。

  我吃完我那份日子,又吃古人的,直到

  一天傍晚,我去英語角散步,看見

  一群中國人圍住一個美國佬,我猜他們

  想遷居到英語裡面。但英語在中國沒有領地

  它隻是一門課,一種會話方式,電視節目,

  大學的一個系,考試和紙。

  在紙上我感到中國人和鉛筆的酷似。

  輕描淡寫,磨損橡皮的一生。

  經曆了太多的墨水,眼鏡,打字機

  以及鉛的沉重之後,

  英語已經輕松自如,卷起在中國的一角。

  它使我們習慣了縮寫和外交辭令,

  還有西餐,刀叉,阿司匹林。

  這樣的變化不涉及鼻子

  和皮膚。像每天早晨的牙刷

  英語在牙齒上走着,使漢語變白。

  從前吃書吃死人,因此

  我天天刷牙。這關系到水,衛生和比較。

  由此産生了口感,滋味說,

  以及日常用語的種種差異。

  還關系到一隻手,它伸進英語,

  中指和食指分開,模拟

  一個字母,一次勝利,一種

  對自我的納粹式體驗。

  一支煙落地,隻燃到一半就熄滅了,

  像一段曆史。曆史就是苦于口吃的

  戰争,再往前是第三帝國,是希特勒。

  我不知道這個狂人是否槍殺過英語,

  槍殺過莎士比亞和濟慈。

  但我知道,我牛津辭典裡的、貴族的英語,

  也有武裝到牙齒的、丘吉爾或羅斯福的英語。

  它的隐喻,它的物質,它的破壞的美學,

  在廣島和長崎爆炸。

  我看見一堆堆漢字在日語中變成屍首-

  但在語言之外,中國和英美結盟。

  我讀過這段曆史,感到極為可疑。

  我不知道曆史和我誰更荒謬。

  一百多年了。漢英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為什麼如此多的中國人移居英語,

  努力成為黃種白人,而把漢語

  看作離婚的前妻,看作破鏡裡的家園?究竟

  發生了什麼?我獨自一又在漢語中幽居,

  與衆多紙人對話,空想着英語,

  并看着更多的中國人跻身其間,

  從一個象形的人變為一個拼音的人。

  詩歌30年回顧(不可能百年這麼些存量的詩歌)(11)

  歐陽江河

  歐陽江河,男,漢族,1956生于四川省泸州市,原名江河。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3年至1984年間,他創作了長詩《懸棺》。其代表作有《玻璃工廠》《計劃經濟時代的愛情》《傍晚穿過廣場》《最後的幻象》《椅中人的傾聽與交談》《咖啡館》《雪》等。著有詩集《透過詞語的玻璃》《誰去誰留》《事物的眼淚》和評論集《站在虛構這邊》,其寫作理念對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中國詩壇有較大的影響,現居北京,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一個人老了》–西川

  一個人老了,在目光和談吐之間,

  在黃瓜和茶葉之間,

  像煙上升,像水下降。黑暗迫近。

  在黑暗之間,白了頭發,脫了牙齒,

  像舊時代的一段逸聞,

  像戲曲中的一個配角。一個人老了。

  秋天的大幕沉重地落下。

  露水是涼的。音樂一意孤行。

  他看到落伍的大雁、熄滅的火、

  庸才、靜止的機器、未完成的畫像。

  當青年戀人們走遠,一個人老了,

  飛鳥轉移了視線。

  他有了足夠的經驗評判善惡,

  但是機會在減少,像沙子

  滑下寬大的指縫,而門在閉合。

  一個青年活在他身體之中;

  他說話是靈魂附體,

  他抓住的行人是稻草。

  有人造屋,有人繡花,有人下賭。

  生命的大風吹出世界的精神。

  唯有老年人能看出這其中的摧毀。

  一個人老了,徘徊于 昔日的大街。

  偶爾停步, 便有落葉飄來,要将他遮蓋。

  更多的聲音擠進耳朵,

  像他整個身軀将擠進一隻小木盒;

  那是一系列遊戲的結束:

  藏起失敗,藏起成功。

  在房梁上,在樹洞裡,他已藏好

  張張紙條,寫滿愛情和痛苦。

  要他收獲已不可能, 要他脫身已不可能。

  一個人老了,重返童年時光,

  然後像動物一樣死亡。他的骨頭

  已足夠堅硬,撐得起曆史,

  讓後人把不屬于他的箴言刻上

  詩歌30年回顧(不可能百年這麼些存量的詩歌)(12)

  西川

  西川,1963年出生于江蘇徐州,1985年畢業于北京大學英文系。美國艾奧瓦大學2002年訪問學者。曾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任副院長、圖書館館長。現為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書作《唐詩的讀法》西川自80年代起即投身于全國性的青年詩歌運動。他和海子、駱一禾被譽為北大三詩人。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将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隻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詩歌30年回顧(不可能百年這麼些存量的詩歌)(13)

  海子

  海子(1964年3月24日—1989年3月26日),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懷甯縣高河鎮查灣村,當代詩人。海子在農村長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1982年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自北大畢業後分配至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附近卧軌自殺,年僅25歲。

  《在希望的田野上》–曉光

  我們的家鄉

  在希望的國野上。

  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

  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滿。

  啊,一片冬囊,一片高梁。

  十裡荷塘,十裡果香。

  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生活。

  為她富裕,為她興旺。

  我們的理想 在希望的田野上。

  未苗在農民的汗水裡抽穗。

  牛羊在牧人的笛聲中成長。

  啊,西村紡花,東港崇網。

  北疆攝種,南國打場。

  我們做世代代在這田野上勞動。

  為她打扮,為地梳妝。

  我們的未來

  在希望的田野上。

  人們在明媚的陽光下生活,

  生活在人們的勞動中變樣。

  啊,老人舉杯,孩子歡笑,

  小夥彈琴,姑娘歌唱。

  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奮鬥,

  為她幸福,為她增光。

  陳曉光, 河北景縣人。曆任文化部副部長、黨組成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發表詩歌近千首,其中《在希望的田野上》《那就是我》被選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音樂教材。

  《光輝》–雷平陽

  天上掉下飛鳥,在空中時

  已經死了。它們死于飛翔?林中

  有很多樹,沒有長高長直,也死了

  它們死于生長?地下有一些田鼠

  悄悄地死了,不須埋葬

  它們死于無關?人世間

  有很多人,死得不明不白

  像它們一樣

  詩歌30年回顧(不可能百年這麼些存量的詩歌)(14)

  雷平陽

  雷平陽,男,當代詩人,散文家,1966年秋生于雲南昭通土城鄉,1985年畢業于昭通師專中文系,現居昆明,供職于雲南省文聯。一級作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四個一批”人才,雲南有突出貢獻專家、雲南師範大學特聘教授,詩歌創作委員會主任,雲南師大碩士生導師,中國詩歌學會常務理事,省政協委員,現任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雲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曾獲魯迅文學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人民文學詩歌獎、駱賓王詩歌獎、十月詩歌獎、李杜詩歌獎等。

  《鮮花不能對抗子彈》–巴音博羅

  鮮花不能對抗子彈

  但是少女們能

  少女們踮起腳跟隻消用一個個熱吻

  就能把冷卻的子彈刹那融化

  鮮花不能對抗子彈

  但母親們能

  母親們揮舞着炊煙般的紗巾

  就能讓旋轉着的子彈減速跌落

  鮮花不能對抗子彈

  但孩子們能

  那無數雀躍張開的翅膀

  使扣動扳機的手指節節斷掉

  鮮花不能對抗子彈

  也許槍管能

  隻需用力把它扭曲、彎折

  再厲害的子彈也失去了惟一通道

  哦,也許這一切都是虛妄的愚行

  鮮花不能對抗子彈

  但死亡能

  死亡用它寬廣無邊的岑寂

  使人們在巨大的歡呼之後:自悼

  詩歌30年回顧(不可能百年這麼些存量的詩歌)(15)

  巴音博羅

  巴音博羅:詩人、小說家。中國作協會員,國家一級作家,遼甯鞍山市作協副主席。著有詩集《悲怆四重奏》《龍的紀年》。獲過遼甯文學獎和各類刊物獎30餘次。從事小說創作,曾在《人民文學》《花城》《十月》《大家》《上海文學》《中國作家》等刊發表200餘萬字的各類文學作品。并被各種權威年度選集選載百餘次。《吉祥蒙古》《誰能在午夜夢見星星》《給自己寫匿名信的女人》等多次被《新華文摘》《小說月報》《中華文學選刊》《二十一世紀中國文學大系——2005年短篇小說》《百年中國散文經典》選載。現在民進鞍山市委工作。

  《國殇》–于右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陸;

  大陸不見兮,

  隻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鄉;

  故鄉不見兮,

  永不能忘。

  天蒼蒼,

  海茫茫,

  山之上,

  有國殇。

  詩歌30年回顧(不可能百年這麼些存量的詩歌)(16)

  于右任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漢族,陝西三原人,祖籍泾陽鬥口于村,中國近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别署“騷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

  《鄉愁》–餘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呵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呵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詩歌30年回顧(不可能百年這麼些存量的詩歌)(17)

  餘光中

  餘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出生于江蘇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因母親原籍為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

  《錯誤》–鄭愁予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顔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如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詩歌30年回顧(不可能百年這麼些存量的詩歌)(18)

  鄭愁予

  鄭愁予,原名鄭文韬,祖籍河北甯河,1933年生于山東濟南,當代詩人。台灣中與法商學院(現台北大學)統計系畢業,東海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暨駐校詩人。

  《一棵開花的樹》–席慕蓉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于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詩歌30年回顧(不可能百年這麼些存量的詩歌)(19)

  席慕蓉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蒙古族,全名穆倫·席連勃,當代畫家、詩人、散文家。原籍内蒙古察哈爾部。

  今篇及止,下文再會。

  點贊加關注,莫大的鼓勵。

  注:1.圖片來自于網絡.2.主要文獻參考于《詩歌百年經典》.

  願讀者四體勤,五谷分,愛思考,有進步,事竟成

  [展現強力圖文思想]·[煩請關注給與置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