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教育“品牌系列”展示傳播——威海職院創新實踐實訓導向教學模式:教師有真本事 教學生真本領
為全面總結梳理黨的十八大以來山東教育改革發展成就,充分展示各地各高校特色品牌,省教育廳在全省教育系統開展了“緻敬品牌·獻禮二十大”大型展示傳播活動。
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鑄魂!今天,随小編一起走近威海職院創新實踐實訓導向教學模式:教師有真本事 教學生真本領。
陶行知先生有言:“無治病之經驗者,不可以教醫;無貿易之經驗者,不可以教商。百凡職業,莫不皆然。故職業教師之第一要事,即在生利之經驗。”要把這一理念落到實處,關鍵在于專任教師有沒有能力,關鍵在于教學活動有沒有設計,關鍵在于學校内部有沒有資源。
威海職業學院從2016年開始進行專業教學改革。最早的理念是“以實訓為導向的教學”,圍繞學生能力培養,特别是動手能力培養,加大實訓教學在教學中的比重,讓理論課服務于實訓課。在此基礎上,2019年,學校提出“生産性實訓”的概念,在以模拟、虛拟為主的實訓教學中盡可能增加真實的生産性元素,讓實訓教學更接近于現實生産。最近一年來,學校推出實訓教學3.0版,把“生産性實訓”提升到“實訓性生産”,在學校内部創造更多的真實工作崗位,讓學生在學校裡就能邊學習邊工作。
以實訓為導向的教學改革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一場革命,面臨的困難多,需要解決的問題複雜。為了從根本上清除“普教思維”,學校開展了大規模的“砸牆運動”——全面取消理論課教室,把實訓室的設備搬出一部分,把講台和課桌椅搬進去,讓學生在實訓室上理論課;全面取消專任教師在辦公樓裡的辦公室,轉而在每個實訓室裡辟出一個房間,讓教師在車間裡辦公。
開展以實訓為導向的教學,特别是生産性實訓和實訓性生産,如果沒有實訓載體,一切都是空話。為此,學校提出“學校的一切資源都是教學資源”的理念,對學校所有的生産經營活動進行全面梳理,對外出租的場所到期收回,鼓勵和支持二級學院結合專業建設主動承接。
學校對實訓耗材實行分類管理,除了化學試劑等耗材不要求出産品外,将食品、服裝、廣告、建築等相關專業的實訓耗材,全面納入生産性耗材管理。在服務教學的同時,生産出來的産品交由學院相關部門統籌處置。比如,學校上千名教職工的生日蛋糕、内部接待用的酒水等,都是學生的實訓衍生品。
學校對具備生産經營能力的實訓室進行企業化改造。把連鎖經營專業實訓室改造成商場,把物流專業實訓室改造成菜鳥驿站和京東物流倉,把幼兒園、電競館、健身房等交給教育學院,把校醫院交給康養學院,把拓展基地交給國防學院,由各二級學院結合實訓教學進行管理和經營。
學校把後勤保障全部下放到二級學院。本着“自己的事自己幹”的原則,學校按照現代學徒制的理念,由實訓指導教師當導師,成立了42個卓越工匠班,全面承接學校的水電暖維保等業務。按照“保安當教官、學生當保安”的理念,學校将安保工作全部交給武警士官班。最近,學校還成立了會計工場,大大小小十幾個公司的财務全面由教師帶着學生管起來。
回顧過往,威職“實訓導向”教學改革在重重困難中走出了堅定自信的威職之路,以真項目、真崗位、真成果培養師生真本領,實崗、實做、實效檢驗師生真本事的實踐育人“真實”文化正在實踐探索中被不斷賦予新的内涵,學院教學改革已由“技能化引領”邁向“實戰經營化引領”新征程。(來源:威海職業學院)
編輯:冀春鑫
審核:周玉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