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每到安全生産月,我們都會收到很多通訊員發來的相關圖片新聞,今年也不例外。既有“安全大檢查”“消防大演練”這類的常規活動,也有“安全快閃”、安全“零點行動”這樣的創新之舉,安全生産深受企業重視可見一斑。然而,今年的來稿也跟往年一年,存在“安全圖片不安全”的問題,比如在一張維修工消除線路隐患的照片中,有人的安全帽形同虛設——帶子沒系。類似的“小問題”年複一年地出現,令人心憂。“小問題”所暴露出的問題并不小,因為隐患之“虎”往往就出沒于這樣易被人們所忽視的薄弱之處。——編者
如芒在背
6月17日一大早,董永東到食堂扒了幾口飯,就催着同事快點吃,吃完了快點走。
同事說,今天至少要幹到下午兩點,多吃點,不就是個演練嗎?
他白了同事一眼:你還知道是演練?快快,快點!
48歲的董永東是個幽默風趣的胖子,心寬體胖,平時樂呵呵的,但一遇上工作上的事兒,立刻像換了一個人,嚴肅認真,不苟言笑。
勝利油田在新疆克拉瑪依有塊“飛地”叫春風油田,管理這個150萬噸油田的單位叫新春公司,董永東是這個公司的采油管理部副經理。
6月是安全生産月,安全演練是生産性企業的“規定動作”。新春公司決定與同在克拉瑪依的中石油新疆油田應急救援中心一起搞一次現場井控事故應急處理演練。
兩家幾次碰頭讨論,敲定以閥門刺漏造成井噴排險作為演練内容。
雖然合作方是專業隊伍,公司也有專門的HSE科,領導還是把拟定演習方案的事兒交給了董永東。
因為董永東在當采油一區副經理時寫過演練方案。人家的方案,一般是寫演練的流程,包括作業的順序、内容和要求。而他起草的演練方案,更像一個劇本——關鍵節點上,誰應該在哪個位置,在什麼時間,做什麼動作,做到什麼程度,甚至怎樣報告、說哪些話都列出了具體要求。
後來,廠領導在總結會上特别表揚了他:事故現場分秒必争,要是平時我們沒練到,關鍵時刻就會掉鍊子,董永東的方案能讓演練更規範、更精确。
這一次是公司級的演練,制定方案的壓力更大了。現場踏勘、收集數據、征求意見,董永東都做得認真細緻,比較以前公司的方案,他覺得這次不但做了優化提升,還對細節再三推敲,不大會出現意外。
可讓他沒想到的是,演練剛一開始就出了意外。
雙方各派出的兩輛消防車,到了現場應該和新疆油田的現場指揮交接,由其統一調派。
因為方案中沒寫如何交接,在消防車進場降溫并制造保護水幕時,新春公司的消防車卻停在原地。
于是,有人跑過去叫消防車進場。
這也就耽誤幾分鐘的工夫,似乎沒人在意這個失誤。也可以說,現場資源統一調配,是應急處理最基本的常識。可在董永東看來,方案上沒寫,那是他的責任。
13時,演練到了關鍵時刻——更換刺漏的閥門。董永東看見現場指揮作業的班長不是站在指揮的位置,而是不斷地上前親自帶頭卸閥門,甚至親自揮起榔頭松螺絲。
在警戒線外,遠遠地看着那個粗犷結實的西北漢子在現場的“任意發揮”,董永東急得抓耳撓腮。幹基層出身的他,明白身先士卒的重要,但此刻班長的職責應該是“指揮”。董永東想起,在方案上他寫的是班長要“堅守崗位,負責到底”,卻沒注明如何“堅守”。他覺得背上的衣服慢慢粘在了身上,袖口裡的汗流到了手上。那10多分鐘,特别漫長。
即使是演練,即使是一點小瑕疵,他都如芒在背。
那是他當作業隊主管安全的副隊長落下的“病根兒”。作業隊天天鋼家夥碰鐵家夥,他最怕好好的兄弟突然手上就血肉模糊了,還有那些盡量壓抑着的呻吟,都折磨着他的神經,讓他内心更痛苦的是無顔面對傷者的親人。
演練結束了,評估組和指揮部對這次演練都給了高度評價,雙方領導都特别表揚了演練方案做得具體細緻。
董永東卻感到心裡沉甸甸的。他想,回去之後,自己一定再認真推敲方案,争取下次做得更好。(秦柯)
一個秘密
山巒寂靜。一條蛇靜靜地卧在路肩上。它穿了一件土灰色的衣服,細碎的豹紋冷傲地裝飾在身上,不細看是發現不了這個“攔路虎”的。
“大家注意腳下安全,這個季節蛇比較多”。劉旭一邊叮囑一邊将目光盡可能投向要經過的路肩更遠處,她的面前是一群身着黃色工作服的作業人員。遠遠看去,整個隊伍像朵盛開的向日葵。
“停一下,前面有蛇”。劉旭果斷冷靜地下令,然後她撿起一塊石頭驅趕着那條冷酷的蛇。走在最前面的溫松康看着受到驚吓的蛇“嗖”地擡起頭,驚出一身冷汗。他與蛇的距離不足1.5米,有一雙大長腿的他隻要再跨兩步就可能踩到蛇身上。
瘦小的劉旭其實最怕的動物就是蛇,但作為廣州通信段惠州通信車間集中檢修車間的防護員,她知道安全生産的重要性,也知道現場防護員身上的責任。
今天的作業内容是橋槽整治,作業區間線路複雜,通行列車多。劉旭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一會兒跟駐站聯絡員彙報自己所在的位置,一會兒給作業人員下達列車通過前下道避車的指令,一會兒關注作業人員的勞動保護情況。她像個護雛的老鷹,時刻關注着現場作業人員的安全操作。
從2020年來集中檢修工區到現在,她參與防護的次數超過上百次。她的背包裡裝着蛇藥、防暑藥和各種常用的應急藥品。為了勝任防護員一職,她專門利用下班時間到醫院請教外傷包紮、心肺複蘇、中暑急救的一些醫學知識,為此,她成了内科和外科醫生的“常客”。
而另一邊的車站信号樓内的駐站聯絡員,正聚精會神地盯着電子顯示屏,耳朵專注地聽着車站值班員的行車指令,時刻關注列車通行情況,并将每一趟列車的通行信息準确而又及時地通報給現場防護員。
此起彼伏的專業聯絡用語回蕩在山間,在電台裡織起一道又一道堅固的安全生産防線。
“上道作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安全問題,除了要自防,也要他防,所以我們車間一直以來嚴格執行聯絡防護安全生産制度,杜絕勞動作業安全漏洞、盲區,說起來,現場防護員和聯絡員責任心最重,一場作業下來,她們付出的比我們還多。她們保護我們,我們保護通信大通道,守護列車安全,形成了一個環環相扣的安全‘同心圓’。”檢修工區副工長殷水強介紹道。
11時40分,整治工作完成,看着人員和工機具全部安全撤離作業現場,在跟駐站聯絡員彙報完畢後,劉旭摸了摸自己的後背,那裡早被汗水濕透了。通常,她遇到害怕的動物或者壓力大的時候,後背就會不由自主地流汗,這個秘密隻有她自己知道。(賴雨冰 張磊)
咬文嚼字
“今天的安全監督例會,我們先讨論一下‘宜、應、要、須’這些字的含義。”
“宜,就是允許、适宜、适合;應,就是應當、應該;要,就是需要;須,就是必須,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
“這幾個字是程度不同的肯定,語氣由輕到重。”
6月6日,中石化經緯公司西南測控QHSE監督站安全監督例會上,安監員們就“宜、應、要、須”幾個字進行了熱烈讨論。
乍一聽,這仿佛是一場語文課。一群被人們稱作“鐵面包公”的安監員,在這裡讨論常用字的含義和區别。他們說,這樣的“咬文嚼字”是安監員的必修課。
“在各類安全制度中,這幾個字是常用字,安監員必須深刻領會,才能在現場檢查時準确把握尺度,對現場安全提供指導性的監督意見”。西南測控公司安全總監代道文發表自己的見解。
作為石油勘探開發鍊條上的重要一環,西南測控公司常年保持110個左右的基層隊在生産現場從事測井、錄井、定向井施工,存在帶壓作業、危化品使用、吊裝作業、高空作業、自然災害、井控安全等風險。今年的安全生産月活動啟動以來,西南測控公司圍繞“遵守安全生産法,當好第一責任人”主題,組織安監員深刻領會相關法律、法規和操作規程,開展施工現場安全隐患拉網式排查,深究問題,治理隐患,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安監員在檢查時發現,針對“在高壓作業區與射空區宜安裝防護牆”這一條,各施工隊就其中的“宜”字,有着不同的執行方式。比如在單井作業時,沒有安裝防護牆,在井工廠作業時,安裝了防護牆。後來,安監員們通過集體讨論并對現場評估,本着從嚴管理,把“宜”改成“應”,要求單井作業也要安裝防護牆,做到本質安全。
安監員王學峰在檢查電纜鋼絲時,根據“發現電纜鋼絲斷裂時,應及時進行處置”這項規定,不僅檢查施工隊在發現電纜鋼絲斷裂時是否做到及時處理,同時要求施工現場配備處置工具、物資,還現場考核作業人員是否具備處置能力和相關知識。
這項規定中的‘應’是應該,事不宜遲的意思,不僅要處置,還要具備處置能力和處置工具,所以我延伸了相關的檢查内容”。王學峰認為,咬文嚼字可以讓自己更好地吃透政策,做安全明白人,檢查時才能查出要害點、關鍵點,才能以理服人,發揮安全監督的作用,把安全制度真正貫徹好、執行好。( 田宏遠 王學峰 邵曉玲)
來“找茬兒”
“大家快來看啊,咱們的急救演練過程拍成視頻紀錄片了”。6月初,在中石油管道局四公司盾構工地會議室,員工們緊盯投影儀幕布,對照演練步驟、演練動作進行“找茬兒”。
盾構非開挖業務是在地下構築隧道,科技含量高、施工風險大,為增強施工人員的安全防範意識,提高應急指揮系統的處理應對能力,檢驗應急預案在實際工作中的效果,他們将以往工程策劃的急救演練視頻整理後,為一線員工送去安全大餐。
在觀看完演練視頻後,員工王奇說:“通過大家來‘找茬兒’,讓我們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教育,像在盾構隧道這種受限空間内作業,發生事故後無論是受傷者還是施救者都不要慌亂,隻有保持鎮定,傷者才能盡快得到救助,且不會導緻其他工序出現差錯。”
“在對受傷人員急救時,我們進行簡單止血處理後,用竹闆進行了綁紮,避免傷者受到二次傷害。我們要通過視頻紀錄片告訴大家,‘三違為零、傷害為零、職業病為零’的目标就是我們的安全夢。”參與演練的員工郭培鶴補充道。
演練不是目的,而是實戰。正如安全總監朱建明所說:“應急演練就是要暴露出來一些問題,驗證應急預案的不足之處,讓每位參與者做好總結,不斷提高遇事時的處理能力。”
目前,中石油管道局四公司正在進行盾構項目前期籌備工作,他們将根據從演練視頻中發現的問題,查找不足,剖析問題根源,進一步完善應急救援預案,以提高員工遇到突發緊急情況的救援能力。(宋洋)
“安全快閃”
在安全生産月活動期間,安徽淮北礦業集團臨渙選煤廠組織安全小分隊深入生産現場、車間班組、職工食堂等,開展“快閃”趣味答題活動,結合廠區安全生産風險隐患和職工崗位安全技能進行快問快答。 (石啟元 攝)
不打招呼
“走,快走,油罐起火了!”6月16日,烈日當空,氣溫高達39攝氏度。剛巡檢完流程設備回到值班室的河南油田安棚轉油站集輸工倪德強滿頭是汗,還沒來得及擦,就接到站上緊急指令,說三相分離器旁邊的事故罐也不知道什麼原因突然着火,趕緊搶險去。
很快,整個轉油站緊張起來。隻見背着正壓呼吸器的值班員張詩東也朝着事故罐方向跑,正在注水泵房裡修泵的于學平手拎滅火器也趕來了,手舉彩旗的魏威恒已經站在轉油站門口引導消防車……
不一會兒,拉着警報的消防車也趕到了,很快,一條條滅火的水龍帶冒着柱狀泡沫向烈日下的事故罐打去。
後來大家才知道,這是一場消防演練。
“今天特意搞這場不打招呼的演練,目的就是要考驗我們的整體作戰實力,一旦真的遇到緊急情況,看我們到底能不能拿得下。”站長易偉剛說。(王秉)
當上“主角”
“這個方式比單純的參加培訓好,主動性高。”
“由于是自己示範,得保證示範質量,免得人笑話。”
“不能誤導别人,操作必須符合标準。”
6月16日,首鋼水鋼博宏創業分公司請職工當“主角”,以“五點式安全帶正确使用”和“背負式空氣呼吸器正确佩戴”等為内容,制作安全生産短視頻,力争營造人人學安全、人人講安全、人人守安全的氛圍。對此, 職工們紛紛表示贊同。
該公司每年承擔的水鋼設備年修項目,大多都在有限空間、煤氣區域、高空作業、罐體爐内等危險場所。對職工們而言, 時刻牢記安全生産的重要性尤為關鍵。
為切實提高安全監護人員綜合素質,确保檢修安全,該公司結合“安全生産月”推進計劃,組織職工開展拍攝安全生産短視頻活動。通過親身參與,職工們不僅學到了具體的安全生産知識,又增強了安全生産意識。(沈小平)
萬無一失
我是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公司淄博工務段周村線路工區的一名防護員,入職11年,我的職責是對現場作業人員提供人身安全防護,确保萬無一失。
剛入路時,看到身着紅色防護服,胸前佩挂對講機、喇叭等防護備品的防護員,我特别羨慕。當時我以為防護員就是預報車次、吹吹喇叭,提醒職工按規定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誰都能勝任這項工作。
通過培訓和考試,我取得了防護員單獨頂崗作業資格證,那天我心裡樂開了花,盼着上線作業時一展身手。
機會終于來了。一次天窗維修作業,工長安排我擔任現場防護員。封鎖命令下達後,我要與駐站聯絡員複誦命令,在确認無誤後,迅即将作業項目、封鎖時間和施工區段詳細記錄在防護記錄本上,并将信息傳達給施工負責人。施工現場機具與鋼軌、石砟的撞擊聲此起彼伏,淹沒了對講機裡的聲音,不由得讓我手忙腳亂。
180分鐘的天窗作業時段内,每3分鐘就要與駐站聯絡員進行一次呼喚應答确認,再将信息傳遞給各作業小組。一個天窗點内,“明白”“鄰線列車接近”這十多個字複誦、傳達的次數少說有300次。有時現場噪聲大,喇叭都快吹爆了,職工也聽不到,連吹帶喊,聲帶都破裂流血了。
“能吃得消嗎?”作業結束後,工長笑着問。
“能。不過這活兒還真不簡單。”我說道。
“防護員要耳聰、眼疾、手快、嘴靈,做到萬無一失。”工長說着掏出風險卡控表,與我核對防護記錄本上的關鍵作業信息,“由于每日作業地點不同,各作業區段天窗給點時間、列車運行密度都不相同。防護員要背熟列車時刻表,了解掌握列車運行速度、間隔時間等等,這樣才能萬無一失”。
我開始真正理解這個崗位的職責了。
作為現場作業人員的“眼睛”和“耳朵”,我既要熟知每個作業區段的線路分布和地形地貌情況,又要掌握各項作業流程和注意事項。工區管轄38公裡的線路設備,哪裡小半徑曲線多、哪裡路肩窄、哪裡病害多……必須全都了然于胸。
一路上,工長反複說着一句話:“防護員能安安全全帶着夥計們上線路,讓夥計們平平安安歸來,就是大功一件。”
從那以後,現場防護時我無時無刻不在了解、監控列車運行信息,不給安全隐患鑽任何空子。(口述/呂明 整理/郭修山)
心存愧疚
又到安全生産月,我又想起十幾年前的一幕。因為自己的魯莽操作而燙傷同事的情景在我眼前閃現,讓我心存餘悸,充滿愧疚。
那是2004年的一個夏日,當時崗位上有我和同事兩人操作。那天,我負責打放樹脂渣,接過班後,我按慣例對所有管道進行通氣疏通,以免堵塞而影響生産進程。當我打開放渣管道上面的蒸汽閥門進行疏通時,發現管道堵塞了。我初來乍到經驗不足,以為蒸汽壓力過小,又把閥門擰開一圈。這時同事走過來,說幫我控制住管頭。
于是,他雙手抓住管道尾部的鐵頭,摁在樹脂渣槽邊。沒過半分鐘,隻聽“嘶”的一聲,一團蒸汽夾裹着被融化的樹脂沖開鐵管與軟管的接頭處,把同事罩住。同事“哎喲”一聲,丢下鐵管,轉身跑開。我趕緊關閉蒸汽閥門,可為時已晚,無情的蒸汽已經融化為液體,緊緊貼在同事的T恤、雙臂以及臉部。
我哪見過這種陣勢,望着滿是樹脂和被燙得龇牙咧嘴的同事,我的腦袋“嗡”的一下,呆住了。
班長聞訊趕來,迅速把雙手往清水裡一插,飛快地把同事雙臂上的樹脂揭去,并囑咐我去拿剪刀。我驚慌失措地找來剪刀,卻怎麼也剪不開同事的T恤。班長一把推開我,操起剪刀,三下五除二,把同事的衣服剪開。隻見同事的左腹部出現了一個巴掌大的紅暈,隐隐地鼓起來……
這時我才回過神來,一個勁地對同事說:“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雖然同事、班長、車間主任都沒有責備我,但我看着同事那痛苦的樣子,愧疚極了。如果我拒絕了同事的幫忙,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
經過那起事故,我變得更加小心謹慎了。
特别是在冬天,放樹脂渣管道更易堵塞,我吸取了燙傷同事的教訓。接班後,去疏通放樹脂渣管道時,微微放開一點點蒸汽閥門,讓蒸汽慢慢地去疏通,去加熱。經過兩三個小時的加熱,閥門及管道變得熱乎了,等到開啟閥門時就變得輕松自如,也避免了蒸汽外洩傷人的事故發生。
在高危的化工行業中,進行生産操作時必須事事小心,時時謹慎——這一點我一直謹記在心。(韓成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