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保質期是我們都不陌生的概念,逛超市時拿起包裝仔細觀察,保質期就是首先看的指标。
關于食品保質期,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理解, “沒過期”就安全, “過期了”就肯定不能留。
但實際上我們對保質期有着很大的“誤會”, 這不僅影響飲食安全,也會造成很多食物浪費,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重新認識一下“保質期”。
「保質期」是食品品質的一種「保證」在國家标準 GB 7718 中,對保質期有如下官方定義:
預包裝食品在标簽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在此期限内,産品完全适于銷售,并保持标簽中不必說明或已經說明的特有品質。
保質期說到底,就是商家對于食品品質的一種「保證」。保證這個期限内食品品質不出問題。保質期内如果品質不好了,商家就要承擔責任。但如果過了保質期再有品質問題,商家就不用承擔責任了。
因此:食品保質期≠食品變質标準!它隻是商家定制的一種責任期限。
食品過期≠食品變質有很多人肯定會疑惑,那究竟過期了還能不能吃呢?【剛過期一天】的食物能吃嗎?吃【過期一天】的食品和吃【還有一天過期】的食品,到底有什麼區别?
如果這個食品是短保質期食物,那「過期一天」産品的食品安全風險會遠高于「還有一天過期」産品。短保食物建議過期就扔掉,比如21天保質期的酸奶。
如果這個食品是長保質期食物,那「過期一天」和「還有一天過期」無顯著差異。
無論是否過期,建議大家任何事物都盡早食用完!并且時刻關注是否在保質期内就已經變質特别是短保質期食物。
除了生産日期、保質期這些也要看1. 保存條件
食品變質或者是風味不好不新鮮,有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保存不恰當。而不同食物的貯藏條件也是不一樣的,有些冷藏即可,有些需要冷凍。
想要知道确切的保存方式,咱們食品的包裝袋上就标明了儲藏條件這一項!
而有些散稱糕點或者炒貨,最好就是觀察一下購買時商家是如何存放的。
2. 食品類型
食品類型是什麼?就是用一句話來說出這是什麼食品。也往往最容易看出“本質”。
舉例來說,一瓶飲料上寫有“香蕉牛奶”,那麼它究竟是香蕉味的糖水還是香蕉味的牛奶?這時就需要查看它的食品類别了:
*标注的是“調味牛奶”,那它的本質就是牛奶,其中加了香蕉味糖漿、增稠劑等;
*标注的是“乳飲料”,它的本質就是糖水,可能水中加了些香蕉漿、糖、少量牛奶或奶粉。
因此在給孩子購買一些食品特别是奶制品時,要額外注意這一點,避免花了錢卻買到了不“營養”的産品。
3.營養配料成分表
如今越來越多人注重飲食健康了,在購買零食時也會看一看背後的熱量表。
其實除了熱量需要看以外,脂肪含量以及鈉含量也要注意!另外配料表也能幫助我們認識這份食品究竟是什麼做的。
①反式脂肪有替代物
反式脂肪不好是衆所周知的,因而購買時要盡量避免。
但是有時候,反式脂肪标注為0,但配料表上有【氫化/部分氫化、人造黃油/酥油、人造奶油、代可可脂、植脂末、單、雙甘油脂肪酸酯】這些字眼。大家也不要購買,它們都是反式脂肪的别名。
②0防腐劑很有可能糖or鈉超标
大部分人應該都知道糖果、腌菜以及食用油的保質期都比較長,這是因為糖以及鹽、油就是比較好的防腐劑。
所以現在很多商家為了讓食品看起來健康,會宣揚自己不添加防腐劑,而這個時候是否真的健康,一定要看這三個的含量。
不過很多時候食品并不會明确标注糖含量,而是隐藏在碳水化合物含量中了。所以還要學會看配料表!
③配料表排名越靠前,成分含量越多
根據我國法規,各種配料應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時,加入量的遞減順序排列(加入量不超過2%的配料可以不按遞減順序排列)。
也就是說配料含量越靠前,含量越多,占比也就越大。比如說,下圖是某款優酸乳的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從中可以看出它的營養成分很少,含量也低,而配料中排在第一的是水。所以如果你想要喝牛奶補充蛋白質就不應該選擇這種飲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