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彪馬和耐克誰更有前途

彪馬和耐克誰更有前途

職場 更新时间:2025-04-27 23:51:17

  雖然耐克的業績因疫情影響依舊沒有起色,但它的代工鞋廠卻賺了個盆滿缽滿,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彪馬和耐克誰更有前途?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彪馬和耐克誰更有前途

  雖然耐克的業績因疫情影響依舊沒有起色,但它的代工鞋廠卻賺了個盆滿缽滿。

  作為耐克代工廠之一的華利集團(300979.SZ,下稱“華利”)日前發布2022年上半年業績快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8.99億元,同比增長20.79%;歸母淨利潤15.62億元,同比增長21.06%;扣非歸母淨利潤15.30億元,同比增長17.84%。另外,公司業務主要是以美元報價和結算,合并報表以人民币計價,扣除人民币對美元彙率變動的影響後,2022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0.10%,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20.36%。

  華利是制鞋大廠的代表,如同富士康、申洲國際一般,屬于“低調”的制造大佬之一。在目前全球商業不确定的環境下,許多鞋服零售品牌的銷售業績動蕩,但隐匿在背後的制造商卻穩如一艘大船,持續穩步增長。

  一年賣了2億雙鞋

  華利源自中國台灣,卻并不在當年台灣五大制鞋巨頭(寶成、宏福、豐泰、钰齊、隆典)之列。

  台灣的制鞋業曾負盛名。耐克創始人奈爾菲特在自傳《鞋狗》裡回憶起自己上世紀七十年代去台灣為公司找代工廠, “大多數工廠的條件都很差,又黑又髒。”但他依舊從中找到了不少後來的長期合作夥伴。半個世紀以後,耐克和它的代工廠都賺得盆滿缽滿,不同的是一個在台前,一個則在幕後。

  有業内人士告訴記者,前述的五大制鞋廠商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發家,彼時台灣制鞋業競争激烈,等華利的創始人張聰淵再想要分杯羹的時候,本地的機會已被幾大鞋廠蠶食的差不多了,很難再有上升的空間。

  中國台灣的生意不太好做,張聰淵便将自家的工廠遷移到中國大陸。張氏在大陸與人合資建立了新沣集團,主要從事運動鞋的代工。此後,新沣集團(01223.HK)在香港上市,轉向了多元化的經營,制鞋業務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小。後來新沣集團将鞋履制造的業務全部出售,張聰淵接手了這一塊兒業務,并于2004年創辦華利,從此開始了新的征途。

  2021年4月,華利于創業闆上市,這家向來低調又神秘公司向世人揭開了自己的面紗。2017年至2020年,華利分别實現營業收入100.09億元、123.88億元、151.66億元和139.31億元,歸母淨利潤11.06億元、15.32億元、18.21億元和18.79億元。換而言之,五年之間,華利淨賺91.06億元。雖然在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響,營收下滑,但很快于第二年調整了過來,2021年,公司營收近175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27.68億元。2021年,公司銷售運動鞋2.1億雙,同比增長29.46%。

  品牌客戶方面,華利的主要客戶包括Nike、Deckers、VF、PUMA、UA等;2022Q1公司最大客戶收入占比39%,前五大客戶合計占比為91.65%。可以看到的是,不同于其同行豐泰與耐克深度捆綁(耐克的訂單量占到豐泰80%以上的業務),華利的客戶顯然更加多元化。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當耐克的業績疲軟、訂單需求下降時,華利的業務未收受到太大的影響。

  2022年上半年,華利銷售運動鞋共計1.15億雙,同比增長13.27%。公司方面表示,訂單量好全年業績樂觀,份額提升可期。前五客戶訂單增長勢頭強勁,新客戶訂單逐步上量帶來新增長貢獻(新客戶主要包括Hokaoneone、亞瑟士、新百倫),客戶結構使得訂單穩定增長有保障。

  低調鞋匠蟬聯中國台灣首富

  制造業、代工廠的老闆因為業務、性格等關系,通常總是低調的,他們并不願意曝光于媒體的聚光燈下。

  公開資料顯示,張聰淵出生于1948年,生于中國台灣雲林縣的一個小鄉村,18歲開始與制鞋打交道。不過隐匿在幕後大半輩子,如今一份富豪榜将他推到台前。

  最早引起輿論關注的是2021年福布斯發布《2021福布斯中國台灣富豪榜》,位居榜單第一位的不是鴻海集團郭台銘、不是台積電的張忠謀或者旺旺集團蔡衍明,而是張聰淵。

  在2021年張聰淵剛成為中國台灣首富時,一時間所有人都在問:張聰淵是何方神聖?據中國台灣當地媒體報道,當時台灣許多媒體和企業家都不識這号人物,連寫過無數台商的《台商雜志》社長李曉莊都沒聽過這匹“黑馬”。

  但從2021年起,這位幾乎不顯山露水的鞋業巨頭已經連續兩年蟬聯中國台灣地區富豪榜的首位。2022年4月,福布斯雜志公布中國台灣地區的富豪排名榜,繼去年通過華利上市登上福布斯富豪榜之後,張聰淵成功“衛冕”中國台灣首富寶座。資料顯示,張聰淵2021年的财富是138億美元,2022年的身價略縮水,為121億美元。

  2021年華利剛上市不久,市值便突破了1000億元,不少機構投資者都認為華利将成為第二個申洲國際。不過也有業内觀點認為,華利老闆的身價暴漲是因為選對了地方上市。作為全球第二大運動鞋加工廠,華利的前面始終有同屬台資卻在香港上市的鞋業代工企業裕元集團(00551.HK)。财報顯示,2021年,裕元的營收超過500億元,但目前公司的市值不到200億元。

  主流的研報和第三方分析都認為,即使尚處于疫情,但全球運動鞋行業規模較大且增速穩定,行業對于未來持較樂觀的态度。與這一行業相關的代工廠也會受益于這一增長,有擴容的空間。而向裕元、華利這樣的代工巨頭的地位一時也很難撼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