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去理發的時候,托尼老師都會征求一下您的意見,哪邊留長點,哪邊削薄些,而且這些手段一般是為了修飾您的頭型。
如果一個人剃光頭也好看的話,那麼她(他)就是真的很好看了。
那麼頭顱的形狀是怎麼樣形成的呢?一直都是圓圓的頭最流行嗎?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在北方,以前一直是比較推崇扁平頭的。有的老人家還會特地的讓寶寶仰面來睡,這樣就會有一個扁平的後腦勺。
下圖就是滿族比較傳統樣式的搖籃,寶寶在裡面基本無法翻身,從而達到塑造頭型的效果。
至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風俗,可能是由于以前留辮子的比較多,這樣的頭型比較符合當時人的審美?
這種風俗南方也有,在閩粵地區是讓嬰兒睡比較硬的枕頭達到讓後腦扁平的目标,一般老人覺得臉龐寬闊是有福之相,所以就這麼操作了。
但是嬰兒的後腦勺是顱骨的一部分,過分追求扁平頭的話,勢必會壓迫大腦,造成發育遲緩甚至神經損傷,所以還是自然生長比較好。
在5周歲之前,囟門沒有閉合,即使頭型不正的話也可以後期調整過來,如果超過五歲,顱骨基本定型,就沒有辦法了。
在世界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人為塑造顱骨形狀的風俗,比如美洲的印第安人。
在秘魯的帕拉卡斯,出土的很多遺骸的頭骨都是扁平形狀的,不過他們做得更為極端,是用木闆來夾孩子的頭部,這樣不但後腦勺平,連腦門也變成了低平的角度。
而且在這些顱骨上,發現了很多腦部手術的痕迹,有可能是這種極端的身體改造導緻了各種腦部疾病多發,所以必須要做手術吧。
這種頭型也可能是源于玉米崇拜,因為這樣的頭型确實挺像玉米棒子的。
這樣細長的頭型在更久遠的年代也發現過。古埃及的雕像和壁畫中的人物一般都戴着假發和頭巾,看不見腦袋的情況。
而偶爾出現的幾個光頭,形狀和印第安人的後腦形狀差不多。
著名的納芙蒂蒂王後,實際上也是這種異形顱骨,她的帽子讓這樣的顱骨顯得不那麼引人注目。
同在非洲的芒貝圖人塑造頭型用的是繩子,在嬰兒很小的時候把顱骨束縛成他們認為完美的形狀。
法國、俄國、德國等歐洲地區也都發現過類似現象。最早的變型顱骨甚至可以追溯到尼安德特人還存在的數萬年前。
至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塑造顱骨的行為,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可能是由于之前的某位偉大人物的顱骨是這種形狀,所以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她)把顱骨也塑造成了這種形狀。
二.有一種疾病叫馬凡氏綜合症,患者會有細長形狀的顱骨,手指腳趾也會特别長 。此外歐洲人的顱骨也會明顯窄長一些。
三.還有一種可能是其他物種在人類身上留下的殘餘基因。
小結:無論如何還是自然形态最好,所以保護好後腦勺吧。
謝謝您的觀賞。
上天“恩賜”還是人類傑作? 異形顱骨
作者:張群;張全超 刊名:大衆考古
顱骨種族差異的形态學研究進展
作者:孫偉;曹志華;張繼宗 刊名:刑事技術
中國直立人形态特征的變異——顱骨測量數據的統計分析
作者:劉武;張銀運 刊名:人類學學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