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留給讀者的無限想象的空間

留給讀者的無限想象的空間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3 10:34:09

留給讀者的無限想象的空間?讀者博物館《讀者》雜志專區 資料圖片,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留給讀者的無限想象的空間?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留給讀者的無限想象的空間(讀者長盛不衰的密碼)1

留給讀者的無限想象的空間

讀者博物館《讀者》雜志專區 資料圖片

讀者小站 資料圖片

從甘肅人民出版社幾間平房起步,發展到蘭州黃河風情線上亮麗的文化地标;從一本雜志,發展到價值370多億元的文化品牌;從一家老牌出版企業,到入選第十三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提名企業……走過41年的《讀者》,經過一代代“讀者人”的努力和積澱,已成為具有強大影響力的文化品牌,連續18年入選世界品牌實驗室“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目前,讀者出版集團也已成為業務涵蓋出版發行、印刷物流、文化旅遊、文化創意、閱讀服務等多元産業的綜合性文化企業。

面對移動互聯網的沖擊、受衆閱讀方式的改變,讀者出版集團如何堅持提供優質内容、傳播先進文化,不斷發展壯大?它的經驗有哪些啟示意義?記者日前走進黃河之濱的讀者出版集團,尋找答案。

厚重深邃,弘揚至真向善美

2021年8月,在《讀者》創刊40周年座談會上,作家葉舟抛出問題:當我們談論《讀者》雜志時,我們實際在談論什麼?

“正是在改革開放初期,一群老先生用剪刀和糨糊,為我們那些當年的學子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看見課本以外的世界,發現新的表達方式、新的詞語、新的文字之美、新的理念與藝術風格……我個人以為,當我們談論《讀者》時,我們是在談論自己的青春、奮鬥、愛情和美好的年代,也是在談論共和國的燃情歲月,以及這片土地上的壯美風景。”這是葉舟的答案。

自1981年創刊,41年來,《讀者》累計發行量突破21億冊,連續20年領跑中國期刊,廣大讀者用選購表達了對這本雜志的熱愛與肯定。

2019年8月21日,來到讀者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考察調研。他指出,要提倡多讀書,建設書香社會,不斷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為人民提供更多優秀精神文化産品,善莫大焉。

守正創新、精益求精,是《讀者》的辦刊追求。“守的是中華文化的立場。以毫不動搖的定力弘揚中國優秀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好中國故事。同時,堅持弘揚至真、向善、唯美的正能量。”讀者雜志社常務副社長、副總編輯侯潤章說。

創刊以來,《讀者》始終以寬容友善的溫情慰藉人心,以優美靈動的文字浸潤生命,形成了高雅、清新、隽永的風格氣質。《讀者》陪伴着一代代中國人成長,有的讀者哪怕搬家遷徙也不忍丢棄,因為每一本《讀者》都保留着一段美好的回憶。

靜氣匠心,品質如初四十載

在青年編輯張妍看來,《讀者》的高品質源自編輯團隊執着專注的工匠精神。每一期《讀者》雜志刊登的50多篇文章,均是編輯們從3萬多篇稿件中甄選而來。每篇稿件在與讀者見面前,都要經過50天的精心打磨。為保證内容品質,《讀者》雜志每期不少于13個校次。

2018年,蘭州大學中文系碩士研究生張妍進入讀者雜志社工作。“入職之初,雜志社就安排了資深編輯手把手帶我們,讓我們通過大量實踐,在一篇篇稿件的反複衡量選取中把握用稿風格,在一期一期的清樣校對中涵養對文字的敏感度,最終勝任編輯工作。”

“《讀者》雜志能夠長盛不衰,關鍵在人。”讀者出版集團有限公司總編輯李樹軍說,《讀者》背後有一支甘于默默奉獻、充滿理想主義的編輯隊伍。“我們的編輯有慢工出細活的嚴謹,更有十年磨一劍的執着,多的是靜氣匠心,少的是功利浮躁。我們相信,隻有不斷提高人文修養和内在品質,對文章精雕細琢,精益求精,才能打造精品,鑄就經典。”

時代在變化,人民對優質文化内容的需要越發迫切。正是有這樣一群精益求精的編輯,在對内容質量近乎苛刻的追求下,《讀者》雜志才能保持始終如一的高水平。

赢得受衆,滋養傳遞正能量

高質量的産品内容,為《讀者》赢得了喝彩,卻不能左右新媒體環境下的市場波動。

《讀者》,如何迎接挑戰?

《讀者》的回答是:不變的是刊物的品質,變化的是讀者閱讀習慣以及出版人的推介方式。

讀者出版集團帶着其獨有的氣質走上新賽道。

擺好手機架,打開補光燈,白天伏案的編輯變為鏡頭前帶貨的主播。對于這一身份的轉換,讀者雜志社編輯、品牌發展部主任溫彬表示很有挑戰性:“互聯網時代,新媒體行業發展日新月異,這倒逼我們傳統出版行業的從業者快速學習,積極擁抱新業态新模式,努力在新賽道上并跑、領跑。”

《讀者》直播會迸發出怎樣的火花?“每當新刊上市,我們會在直播間邀請當期的責任編輯介紹新刊的重點文章,有時也會邀請新書作者在線‘連麥’,講講創作背後的故事。這樣的直播相當于文化訪談,洋溢着《讀者》特有的文化氣息。”溫彬說。

在今年世界讀書日,讀者雜志社通過“讀者”官方微信平台,與來自五湖四海的14位嘉賓“連麥”發起“在讀者,遇見真人圖書館”線上直播活動。這些嘉賓中有青年作家、電台主播、大學教授、獨立調香師、退役武裝直升機飛行員等,他們分享了各自的獨特經曆。“做這樣的直播,是希望觀衆‘閱讀’他人鮮活的人生故事,打破偏見、增進理解。”溫彬說。這場活動的參與總人數近10萬人次。

與互動活動同樣火熱的還有線上銷售。“電商銷售業績實現了爆發式增長。2020年,電商銷售為讀者出版集團創收約800萬元;2021年,電商銷售收入約為2000萬元;今年一季度,電商銷售收入約918萬元。”李樹軍告訴記者。

亮眼的銷售業績背後,是一套不斷摸索完善的互聯網營銷體系。“讀者出版集團搭建結算、倉儲和物流體系,在多個平台開設了10餘家店鋪,打造了一支專業化的主播隊伍,将一部分線下銷售轉入線上,盤活了集團的優質圖書資源。”李樹軍說。

與此同時,讀者出版集團不斷加快推進優質出版資源數字化步伐,取得了豐碩成果——《讀者》發行量自2019年實現止跌回升,連續三年保持正增長,穩居國内市場類期刊發行量首位。《讀者》學習強國号訂閱量有4000多萬;《讀者》微信号訂閱用戶近680萬,日均活躍粉絲數200萬;讀者喜馬拉雅号音頻累計播放量突破10億次,蟬聯人文榜單首位;“讀者·新語文”先後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2020年度數字出版精品遴選計劃”、中宣部“百佳數字出版項目獻禮建黨百年”專欄;“敦煌書坊”入選中國數字閱讀大會2020年“十佳數字閱讀項目”……

契合時代,展現紙媒新體驗

走進讀者出版集團“晉林工作室”,入目所見是琳琅滿目、形制各異的手工書。這些手工書裝幀精美,兼具互動體驗和收藏價值。可讀、可聽、可玩、可看,如果不是親手打開,記者很難想象眼前設計精美的工藝品竟然是一本書。

《走進沙漠敦煌》封面的畫框中裝有一層薄薄的沙粒,拿起書本,沙粒流動,将讀者帶入大漠敦煌。書中收藏了工作室獨立出品人徐晉林以敦煌壁畫為主題雕刻印制的藏書票。書籍内頁圖文并茂,如果讀者将藏書票撕下放入封面,這本書就變成一個充滿濃郁敦煌風情的畫框。書内還配備了雕版、刻刀,讀者閱讀結束後,可以自己動手體驗雕刻版畫的樂趣。“去年,我在上海的讀者書店做講座。小朋友們對手工書特别感興趣,在現場就迫不及待地動手雕刻了。”徐晉林回憶。

數字化時代,紙媒的出路何在?這是徐晉林多年來一直思考的問題。“當我們在燈光下聞着‘書香’,享受翻閱圖書的那種觸摸感和愉悅感時,也潛移默化地和書産生了心靈感應。這種人與書的對視,正是新媒體永遠無法做到的。”做了一輩子紙質書的設計編輯,徐晉林态度樂觀——紙媒的那張“紙”不僅不會消失,而且會變得更精美。他在手工書的制作中,通過精心設計紙質閱讀的各個環節,為讀者創造出千變萬化的閱讀體驗。

“我創作的根在傳統文化。”徐晉林告訴記者,這些年來,讀者晉林工作室持續深挖敦煌文化、少數民族文化、民間文化資源,創作出品了《我的票,你的詩》《千手觀音》《敦煌古韻》等系列手工書,多次榮獲國内外重量級獎項,吸引國内外學子前來交流學習。

根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讀者閱讀體驗方式,如“晉林工作室”這樣的創新實踐,激活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聯系,讓紙質閱讀煥發新的生機。而這正是讀者出版集團加快創新發展、融合發展的縮影。

“融合發展不是做加法,而是做乘法。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帶來了無限可能。”讀者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永升說,讀者出版集團将緊跟數字時代發展步伐,積極應變、主動求變,堅持方向為本、内容為王,利用信息化技術打開出版邊界,着力構建新型出版傳播體系,激發出版融合發展的“乘法效應”,推動文化産業深度融合發展,為集團高質量發展插上數字翅膀。

劉永升表示,圍繞“讀者”品牌價值的開發與轉化,讀者集團正積極推動經營多元化。北京讀者天元文化傳播公司主攻全媒體傳播及社群營銷、直播帶貨;讀者書店驚豔上海灘,讓絲路文化、敦煌文化唱響長三角;在廣東惠州、甘肅天水等地,讀者文化園、讀者文旅小鎮生機蓬勃;在成都,第一所以讀者品牌冠名的學校——讀者小學開始招生;自主開發生産的“讀者”文創産品、手工書等,則是品牌拓展的新探索……

如今的“讀者”,早已不僅僅是一本雜志!

(本報記者 宋喜群 王冰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