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19歲女孩離家出走記錄

19歲女孩離家出走記錄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3 22:18:15

19歲女孩離家出走記錄?“爸爸媽媽,你們争吵的時候不知道我多難受嗎,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19歲女孩離家出走記錄?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19歲女孩離家出走記錄(11歲女孩離家出走)1

19歲女孩離家出走記錄

“爸爸媽媽,你們争吵的時候不知道我多難受嗎

爸爸媽媽,我真的不想看到你們成為仇人”

“媽媽, 我走了,爸爸我恨你……我知道媽媽要去法院告你,我真的不想看到你們成為仇人,我希望我走了以後,你不要去殺我媽媽,不要去争媽媽的房子,就當這是我最後的心願吧。”12月19日, 一則附帶“遺書”的尋人啟事在網上傳出,這份“遺書”出自一個11歲的金堂女孩叮當(化名),她于當日7點40分離家出走。經過朋友圈好心人的接力尋找,所幸叮當在當天下午3點41分被找回。

孩子為何以留“遺書”的方式離家出走?“不想看到你們成為仇人”背後,孩子承受了怎樣的壓力?

12月20日,叮當的父母趙明與張琴進行了一次深入協商,談妥了房子等問題,也初步約定“以後商談事情不當着孩子的面,不在孩子面前相互指責”。

孩子離家出走8小時

留信“不想看到你們成為仇人”

請大家幫忙留意一下這個女孩,今早7點40分上學,至今未到金堂某學校,孩子家人特别着急,請大家幫忙擴散……

12月19日,一則尋人啟事成為網絡熱點,這則尋人啟事,除了有孩子的基本信息照片之外,還附帶了一封孩子的信件——

“媽媽,我走了,爸爸,我恨你,一直以來你口口聲聲說愛我……從小到大,你知道天天打牌喝酒很晚才回家,媽媽給過你很多次機會,是你自己不願意給我一個溫暖的家……昨天,我一直勸你……你說還要把我媽媽扔在河裡淹死……我知道媽媽要去法院告你,我真的不想看到你們成為仇人……。”

“大概是11點鐘我接到學校電話,說孩子沒有到學校。”12月20日,叮當爸爸趙明(化名)說, 他第一反應是怎麼可能?往常他7點45分才會到前妻小區門口,19日這一天,他還早了5分鐘,沒想到7點40分他到前妻小區門口接叮當,叮當已經走了。接到趙明的電話,前妻張琴(化名)跑回家确認,衣櫃裡藏着孩子的書包,書桌上攤開的作業本上,記錄了這封信。

“張琴在電話中哭着給我念這封信,我心裡特别難受,特别是‘最後的心願’,想都不敢往下想。”趙明說,顧不上難受,他立即報警調取監控,小區的監控顯示,早上叮當出小區門往右走,之後的天網監控處于盲區,再也捕捉不到孩子的身影。

兩人急瘋了,又束手無策,隻能求助朋友圈。斟酌字眼間,張琴朋友提議把信也發上去,“孩子的信看起來像遺書,我擔心孩子出什麼事情,把信發上去能更快找到人。”朋友圈起作用了,當天下午,他們接到一位陌生網友打來的電話,金堂萬達廣場電玩城有個孩子像叮當,對方把照片發來确認,孩子正是叮當。網友守着孩子,兩人趕了過去,遠遠看見兩人,叮當哭了起來,張琴一把抱住她。“身上就隻有十幾塊,坐了車後身無分文,午飯沒吃。”趙明說,把孩子送到小區樓下,他看了時間,已是下午3點41分。

父母吵架“從不避諱孩子”

為房産欲鬧上法庭成導火索

“我和張琴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呢?”将孩子送上樓,趙明在車上獨自坐了三個小時,“我一個大男人都哭了,孩子要出什麼事情,我……”

趙明今年34歲,張琴33歲,2006年兩人經人介紹結婚,婚後甜蜜了一段時間,很快兩人發現各自生活方式差異太大。趙明喜歡交友、應酬很多,經常打牌喝酒唱歌,往往晚上12點後才回家,這幾年僅應酬花費就欠賬十幾萬元;張琴性格内向,一心操持家中,對趙明不着家頗有微詞。2014年,叮當7歲時,兩人協議離婚,離婚協議書寫明,車和孩子撫養權歸趙明,房子歸張琴,目前房子市價50萬元左右。

兩年後,為了孩子兩人再度同居,期間趙明與人合夥投資一家燒烤店,虧了十幾萬元。據張琴講述,趙明依然我行我素,生活方式一如以往,無半點改變的迹象。今年中秋節前兩天,張琴将趙明趕出了家門,女兒叮當依然和張琴生活在一起。

“我死都不願意再跟他在一起,太傷心了,現在隻想盡快把房子過戶,好清淨地生活。”12月20日張琴對記者說,房子是結婚期間貸款買的,兩人共同署名,今年分開後這兩個月,她借了9.3萬元,将按揭餘款全部結清。對于張琴過戶房子的要求,趙明不答應,他要求把女兒叮當的名字加上。趙明擔心,張琴還年輕,以後有重組家庭的可能,萬一再生個孩子,繼父對叮當不好,叮當可能無家可歸。張琴則不想加孩子名字,因為孩子撫養權在趙明手中,“以後跟房子有關的事情都要他簽字,不想和他有瓜葛了。”兩人為此僵持、不斷争吵,已經無法正常對話。“隻要一說話就吵架,沒法好好說話,壓根沒法溝通。”趙明說。

前幾天,張琴跟妹妹在家裡商量,既然趙明不願意過戶,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法院起訴,她四處奔走,咨詢律師。“我跟妹妹說,這幾天我休假去法院起訴,應該被孩子聽到了。”張琴事後坦言,兩人吵架“從來沒有避諱過孩子”,事前因為叮當有次不聽話,張琴對叮當說過,再不聽話就把你送到爸爸那裡去。“可能就是這次讓孩子誤以為我要趕她出去。”

孩子走失、再找回,對她的父母而言,帶來的觸動或許是巨大的。

一次有驚無險出走的反思

以後不在孩子面前争執

“經過這一次,我意識到,沒有什麼比孩子更重要,沒有什麼比孩子的健康成長更加重要。”趙明說,他願意無條件将房子過戶給前妻,孩子離家出走,他一個大男人哭了,“昨天這種感覺,太煎熬了。”

爸爸自稱“應酬太多”

媽媽被指“指責太多”

12月20日,趙明和張琴兩人同意,下班後一起去學校接孩子。趙明記得,孩子5點40分放學,張琴根據平日孩子回家的時間推斷,叮當6點鐘放學。

張琴在小區樓下藥店上班,小區距離學校不過10分鐘車程,下午5點57分兩人到了學校門口,叮當已經走了。這個小插曲,又成了一個小“燃點”。“我都說了,孩子5點40分放學,你可以問問你女兒。”趙明說,這次張琴坐在車後排,一言不發。

6點20分,兩人在小區門口等到了女兒。女兒無恙,兩人随後找了一個茶樓商談女兒教育問題。這一次商談中,趙明同意把房子過戶給張琴,“我早上說了,無條件過戶,沒什麼比孩子身心健康更重要。”

聽到這一句,張琴的臉色才緩和下來。“什麼時間?”“等我忙完這幾天的嘛,你也知道……”“你看,總是這樣。”在張琴的追問下,趙明同意12月21日下午兩點辦理過戶手續。

說完房子,才開始談孩子。趙明同意,跟前兩個月一樣,每天早上接女兒上學,周六盡量去接補課的孩子,周末找一個專屬“父女”的時間。他開始承認,婚後自己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多年習慣在外應酬交際,“分開的這兩個月,我已經改了一些,還需要再改。”

不過他也對張琴提出了要求,“能不能不要當着孩子面前說我的不是呢,我畢竟是孩子父親,孩子會怎麼想我呢?”

初步約定

不在孩子面前相互指責

趙明說,當天尋人啟事發出後,輿論紛紛指責他,“對孩子的傷害已經造成,能不能做點什麼,将傷害降到最低?”

兩人初步約定,“以後商談事情不當着孩子的面,不在孩子面前相互指責”。

20日,在小區門口,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見到了11歲的叮當,她身穿藍色外套,外套刮了道口子,一看到媽媽就露出了笑容。19日,從家門口出來後,她坐了一段三輪車,再步行了一個小時到了金堂萬達廣場。“信裡寫了這是最後的一個心願,沒有别的想法。”叮當說,從出走到被找到期間,她一直在萬達閑逛。“希望爸爸以後好好掙錢,不要喝酒打牌,多一點時間陪我,帶我出去玩。”

專家聲音

三種冷暴力在中國家庭很普遍

四川師範大學教授、著名教育專家遊永恒認為,在這次事件中,孩子離家出走,就是因為父母将自己的矛盾壓力傳導給孩子,孩子無法處理和面對,承受不了壓力,隻能離家出走。

“說到底是父母文化和修養的問題,要短時間改變可以從這三個方面注意,盡量避免給孩子造成直接傷害。”遊永恒說,第一,兩夫妻的事情自己處理好,不要在孩子面前推诿責任,;第二,即便離婚,讓孩子感覺對親子關系是永遠割不斷的,甚至要更加關心孩子。簡單來說,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不要跟孩子說不要你;第三,孩子可以尋求婦聯、團委或者學校老師的幫助。

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兒童工作智庫專家、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兒童保護專家暨項目官員楊海宇分析了此事件認為,從國際視角來看,針對兒童的家庭暴力有四種:第一種,身體上的暴力,如體罰;第二種,情感暴力,如父母之間的言語暴力;第三種,忽視性暴力,如文中孩子的父親,對孩子的照顧是缺位的;第四種,恐吓式暴力,如母親跟孩子說,如果不聽話就把你送到爸爸那裡去。

“後三種暴力在中國家庭也比較普遍。”楊海宇說,或許父母言語上的威脅并不是出自惡意,但是孩子長期處于這樣的家庭冷暴力之下,不僅會對孩子的精神造成壓力,還會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進而使其無法在學習上專注,而這種影響甚至可能伴随一生。

楊海宇說,孩子有自己的尊嚴,成長的過程中需要鼓勵和支持,如果沒有從父母身上獲得這種鼓勵和支持,就會出現失落和困惑,文中孩子正是用離家出走表達自己的這種困惑,讓父母重視自己,盡快改變現狀。

“我們必須正視這種現象,及早預防和介入。”楊海宇說,首先父母之間要學會平和交往方式,如果發生矛盾如何平和地解決和處理;其次,要重視父母對孩子的模範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影響孩子的一生;第三,一旦發生家庭暴力,孩子可以尋求第三方機構的幫助,目前在我們國内已經有不少省市開始探索,父母之間,或者父母對孩子出現了家庭暴力,孩子可以向團委、關工委、婦聯、社區等組織尋求幫助;甚至有些地方開始對家庭暴力實行強制報告,即一旦鄰居或者周邊的人發現哪個家庭存在家庭暴力,立即報告給相關部門,請社工及時介入。

透過“不想看到你們成為仇人”的留書,教育專家、兒童保護專家讀出了孩子承受的多重家庭冷暴力。

家庭冷暴力樣本研究

專家指出,針對兒童的家庭暴力有4種,包括:身體上的暴力、情感暴力、忽視性暴力、恐吓式暴力,後3種都是冷暴力。

1 情感暴力

女孩留書

“爸爸,你和媽媽争吵的時候不知道我有多難受嗎?”

專家分析

父母之間的言語沖突也是對孩子的暴力,此事件中,兩人吵架“從來沒有避諱過孩子”

2 忽視性暴力

女孩留書

“你從來不知道陪陪我,帶帶我,我也很羨慕很多同學周末的時候一家人開開心心地一起,每天放學有人接”

專家分析

文中孩子的父親,對孩子的照顧是缺位的

3 恐吓式暴力

女孩留書

“你說還要把我媽媽扔到河裡淹死,我這輩子隻想和媽媽生活在一起”

專家分析

恐吓式暴力還包括母親跟孩子說,如果不聽話就把你送到爸爸那裡去。

“必須正視冷暴力,及早預防和介入。”

——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兒童工作智庫專家 楊海宇

記者 鐘美蘭 攝影報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