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彙區羅秀路“天秀苑”裡住着一位年逾七旬的奶奶,她在自家30多平方米的天井裡開辟了一塊4平方米左右的菜田,一年四季種植蔬菜近40種。奶奶說,她家的餐桌上2成菜自供,菜市場缺菜或菜價貴的時候,她都在自家地裡摘菜吃,可以兩周不用上菜市場買菜。
她,就是被社區居民稱為“蔬菜奶奶”的趙雅明。
家裡吃的蔬菜實現自供
趙奶奶住在一樓,客廳外有一塊天井,原先是個下半部水泥砌成的半敞開式陽台,陽台的上半部和頂部被她和老愛人用竹竿、鐵杆圍起來,搭成能透射陽光的半封閉天井,老兩口在竹竿、鐵架上種葡萄、扁豆、南瓜、冬瓜等水果、蔬菜。天井左側則開辟一塊4平方米左右的菜地,同時在花盆裡種菜。
上圖:奶奶小外孫女在挖土豆
“8年前街道鼓勵社區居民在家種‘一平方米菜園’,街道社區學校開設種菜課程,從那時起我就開始學習種菜,之後越種越多。”趙奶奶說,開始隻種青菜,後來逐步學會了種蘿蔔、杭白菜、茼蒿、菠菜、芹菜、草頭、馬蘭頭、辣椒、秋葵、香菜、大蒜等。堅持了8年,現在一年四季種植蔬菜近40種。
上圖:自上而下分别是芹菜、大蒜、香菜
記者日前來到趙奶奶家,發現天井裡這塊4平方米的菜地種植蔬菜近20種。除了菜地,旁邊10多個花盆裡還種着韭菜、辣椒等,天井上方的棚架上挂着扁豆。趙奶奶說,上個月蔬菜較貴,家裡吃的蔬菜全部自供。春節菜價較貴,她也不去菜市場買菜,全部自家地裡摘菜吃。
僅4平方米的菜田,趙奶奶種菜精打細算。蔬菜有季節性,春秋季品種比較多,冬夏季比較少,所以春秋季最常用的青菜她種一半,其餘盡量花色品種面面俱到,菠菜、生菜、茼蒿、苋菜、秋葵等樣樣種,田太小、面積太少,她會在一波收獲之後換種下一個品種,比如9月份種植菠菜後11月收獲,接下來種土豆。
冬夏季可種植的蔬菜品種比較少,趙奶奶種植品種相對平均,比如進入12月之後,她會同時種植草頭、荠菜、蘿蔔等。夏季,除了在田裡種青菜、生菜、空心菜外,奶奶會充分利用搭建的棚架種絲瓜、南瓜、冬瓜等,用花盆種韭菜、大蒜等。
上圖:自上而下分别是秋葵、扁豆
“在所有的蔬菜品種中,青菜種的時間最短,一般種植30天後就可以收獲,花色蔬菜一般要種2至3個月,因此,一波青菜種完,我會在中間插種其它品種花色蔬菜。”趙奶奶說。
記者采訪當天,趙奶奶正在田裡摘杭白菜,她說當天要做一道杭白菜炒豆腐皮,這道浙江杭州菜5歲的外孫女特别喜歡,所以她在田裡多種了一點。
“我們種的蔬菜不施化肥、農藥,其中肥料主要用的是吃剩的菜皮、菜葉等,因此種出的蔬菜是标準的綠色、有機蔬菜。”趙奶奶說。
老兩口忙得不亦樂乎
現在趙奶奶和老伴每天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是種菜。早上、晚間要給菜田澆水,上午要松土、捉蟲,收菜之後要培土、施肥,老兩口忙得不亦樂乎。
這兩天,天井棚架上爬滿了扁豆,趙奶奶指着棚架說,夏季挂在棚架上的是絲瓜、南瓜和冬瓜。今年夏季,挂在棚架上的冬瓜一個重20多斤,總共結出5個大冬瓜,于是她将冬瓜切開後分給周邊10多戶居民,吃過她種的冬瓜的鄰居都說“好吃”。
大會收到代表提案17件!涉及外環綠帶建設、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功能建設……
(來源:新聞晨報 謝克偉,“上海徐彙”微信公衆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