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初中語文文言文注釋及翻譯

初中語文文言文注釋及翻譯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8 12:09:53

初中語文文言文注釋及翻譯(中考文言文傷仲永詳解)1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做官後,向朝廷上萬言書,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張。繼而推行各項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強烈反對,他兩次被罷相。晚年封為荊國公, 谥号“文”。著有《王臨川集》、《王文公文集》。

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

唐代的韓愈、柳宗元

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轼、蘇轍、王安石、曾鞏。

讀準字音

初中語文文言文注釋及翻譯(中考文言文傷仲永詳解)2

本文是什麼文體呢?

随筆,即随手筆錄,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種。古代随筆常借一件事來抒發作者的情感或闡述某種觀點。短小活潑,意境隽永。

題目傷仲永是什麼意思?

本文用“傷”字點出作者的寫作意圖。“傷”是替……感到哀傷,哀憐的意思,表達了作者對方仲永這樣的人才,“泯然衆人”的哀傷,惋惜之情。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

譯文:金溪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為業。

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譯文:仲永長到五歲的時候,不曾見過書寫的工具,(有一天)忽然哭叫着要這些東西。

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譯文:他父親對此感到詫異,(便)借鄰居的書具給他,仲永馬上寫了四句詩,并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

他的詩把贍養父母、團結同族人作為旨意,傳給全鄉的秀才看這首詩。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從此人們指事物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觀賞的地方。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币乞之。

同縣的人對此感到奇怪,漸漸地請他父親去做客,有人還拿錢求他的詩。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谒于邑人,不使學。

他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牽着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

我聽說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跟随先父回家鄉,在舅舅家看見了仲永,他十二三歲了。

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

我讓他寫詩,他的詩不能和以前的名聲相當了。

又七年,還自揚州,複到舅家問焉。

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又到舅舅家問仲永的情況。

曰:“泯然衆人矣。”

舅舅說:“他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樣了。”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我認為,仲永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

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

他先天得到的,遠遠勝過有才能的人了。

卒之為衆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最終他成為普通的人,就是(因為)他後天所受的教育沒有達到要求。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衆人;

他先天得到的,像這樣聰明。缺乏後天教育,尚且還成為普通的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衆人,又不受之人,得為衆人而已耶?

現在,那些沒有天賦,本來就是普通人,又缺乏後天教育的人,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參考譯文

金溪有個叫方仲永的,世代以種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不曾認識筆墨紙硯,有一天忽然放聲哭着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仲永當即寫了四句詩,并且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為内容,傳給全鄉的秀才看了。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寫好,詩的文章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的請他的父親去做客,有的人還花錢求仲永題詩。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牽着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随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裡見到他,十二三歲了。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完全同平常人一樣了。”

王先生說:仲永通達聰慧是天賦的。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平常的人;那麼,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是平常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詞類活用

1.“即書詩四句”

名詞活用為動詞,寫。

2.“日扳仲永環谒于邑人”

名詞活用為狀語,每天。

3.“邑人奇之”

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對……感到驚奇。

4.“稍稍賓客其父”

名詞活用為動詞,把……當賓客招待。

5.“父利其然也”

名詞活用為動詞,認為……有利。

一詞多義

1)之

忽啼求之(代詞,代書具)

借旁近與之 (代詞,代仲永)

傳一鄉秀才觀之(代詞,代“仲永寫的詩”)

餘聞之也久(代詞,代“仲永很有才這件事”)

不能稱前時之聞(助詞,的)

卒之為衆人(調節音節,無意義)

受之天也(代仲永的通達聰慧)

2)于

環谒于邑人(到,介詞)

于舅家見之(在,介詞)

賢于材人遠矣 (比,介詞)

受于人者不至 (被,介詞)

3)其

其詩以養父母(他的,指方仲永的)

其文理皆有可觀者(代方仲永寫的詩)

父利其然也(代,指這件事)

其受之天也(他,指方仲永)

如此其賢也(他的)

彼其受之天也(他)

特殊句式

1.不使學

省略句,省略了賓語,即“不使(之)學”:不讓(仲永)學習。

2.還自揚州

倒裝句,正确的語序是“自揚州還”:從揚州回家。

3.受之天也

省略句,省略了介詞,即“受之(于)天”:從上天那裡得到或上天賦予的。

初中語文文言文注釋及翻譯(中考文言文傷仲永詳解)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