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高考選科組合最佳方案

高考選科組合最佳方案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21 05:02:02

截至目前,全國31省(市、自治區)除西藏和新疆外,已全部開啟新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模式下,最令學生頭疼的是,多達12種的“3 1 2”的選科組合。

這12種選科組合,到底怎麼選最好,誰更有優勢?哪一種組合最差?作為新高考3年的親曆者、實踐者和見證者,小編将為您作出解答。

高考選科組合最佳方案(新高考12種選科組合)1

據教育部發布的《選科指引》,選擇哪種組合,優勢劣勢差異巨大:

1.“物理組”

“物理 化學”是當之無愧的王者,二者覆蓋的專業均在90%以上,

傳統的理科組合“物化生”更是依然堅挺,專業覆蓋率達96.36%;

即便是這一組合下覆蓋率最低的“物化政”,可以選擇的專業也占到了90.43%。

僅選物理,不選化學,專業覆蓋率在50%左右。

2.“曆史組”

專業覆蓋率最高的,依然是傳統的文科組合“政史地”,達到47.24%。

政治地位上升。政治學類、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公安類專業下的33個專業要求必選政治。選考政治的組合專業覆蓋率占據了“曆史組”的前3名。

而且,考生想考公安類院校,“政治”是必選。

下面比較一下12種組合的優劣勢,供大家選科參考。

一、物理組

01

物理 化學 生物

這是新高考最火爆的組合,專業覆蓋率:96.22%,這個組合是學霸的最愛,也是最好的組合之一,通常選擇這個組合的孩子,實力非常強,三科之間知識關聯度高,學習方法與思維一緻。

在重點高中,老師通常會建議孩子們選擇這個組合,但是普通高中的孩子,選擇這個組合要慎重一些。因為普通高中各方面的實力,跟重點高中不在一個層次,學習氛圍與師資力量本身有差别,再加上本身學習上的劣勢,選擇這個組合很容易成為炮灰。

物理、化學、生物這個組合的學習難度偏大,适合理科思維的孩子。專業覆蓋率高,可報專業多,想走985、211這種好大學,這個組合是首選,好大學好專業都在向你招手,隻要有實力,無腦選擇物化生就對了。

02

物理 化學 地理

這種組合擁有明顯的優勢:一是明顯的理科組合;二是專業選擇面廣,可報專業均超過了96%;三是學習時記憶背誦的内容較少,理解的内容最多,學科之間關聯密切。

地理一直被稱為“文科中的理科”,偏理科目中,地理難度不大。該組合跟傳統物化生非常接近,如果是傳統理科考生想搭配一門文科,可選擇該組合。

這個組合的劣勢是:學習難度大,選科人數多且優生多,競争尤為激烈。

對自然科學有較濃厚興趣,地理成績比生物成績好的同學,建議選擇此組合。

03

物理 化學 政治

這是新高考3 1 2模式下專業覆蓋率最高的組合,達到96.58%,這個組合因為文理兼備,還能走一些特殊專業,以及政治與考研或者國考相關,獲得很多家長的青睐。

然而通過高中3年孩子們的學習情況發現,這個組合隻是看起來好,學起來并不好,高考成績也不會太好。

學科之間物理、化學需要理科思維,政治需要文科思維,到了高三,這個組合學習難度非常大,甚至超過物理、化學、生物。而且考試賦分後,這個組合并沒有如想象中的那樣,政治會賦到高分。從山東2020年高考成績來看,選擇政治的考生,在前1000名,甚至前10000名之中,都是最少的。

在有些地方的有些學校,還因為有學生選擇“物化政”的組合學生過少而無法正常開班。為什麼?因為高中的化學,學習難度極大。此外,即使有物理的強勢科目,再搭配了政治後,所能報考的專業依然受限。學習難度大,報考專業受限,會有學生選嗎?誰選誰傻。

04

物理 生物 地理

從報考的角度看,“物化生”的組合,也就是原來的理科組合,能夠報考的專業最多。按理說這樣的組合,選擇的學生也會是最多的。但是該組合的學習難度,也是讓不少學生感到頭疼。怎麼辦?“物地生”的投機組合就此出現。12種組合,為什麼“物地生”的組合卻被稱為了投機組合了。原因非常簡單,該組合下的高考報考,除了極個别院校的醫學專業不能報考外,幾乎再無其它限制。與此同時,該組合的學習難度,也要低于純理組合“物化生”。

學習難度相對較低,報考範圍相對較大,會發生什麼?從試點省份公布的選科數據來看,選擇“物地生”的學生最多,甚至在一些省市已經出現了失衡的狀态。就拿其中的單科地理來說,更是受到考生熱捧,在有些省份的選考比例突破了60%。

05

物理 生物 政治

這種組合可報專業比例均為92%。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與物理和化學相比,生物學科的知識點多而零碎,許多數據都是由實驗得出,需要擅長歸納和記憶。所以,該組合适合物理成績有優勢、擅長邏輯思維能力與記憶能力強,雖有理科情結,但不喜歡化學的同學。

其優勢是, 生物難度比化學略低,同時政治對未來考研有幫助。選擇該組合人群較少,競争壓力一般。其劣勢是,物理、政治不易拿高分,三門學科關聯度不高,平時學習難度較大,未來可選專業相關度也不高。選擇該組合人群較少,有些院校很難單獨為該組合學生設計走班課程時間表,不利于學生的學習。

06

物理 地理 政治

選這種組合,很明顯是,喜歡物理,但特别不喜歡生化的無奈之舉。可報專業比例在92%左右。一方面,在學習過程中,同學需要在理科思維和文科思維中不斷切換;另一方面,從已經試點高考改革的省份看,選擇這個組合的考生人數較少,不利于了解自身真實水平,所以,這個組合最具挑戰性。

物理組,建議:

①如果未來确定報理工類專業,建議必須選“物理 化學”組合,最好還是傳統老理綜。如果自己其他科目非常好,可以物理 化學 X(自己擅長科目);

②整體來看,不太建議選“ 物理 非化學 X”組合,即上文後三種組合。如果化學實在不行,再考慮生物、地理、政治中選兩門擅長的科目。

二、曆史組

01

曆史 地理 政治

該組合是最傳統的文科組合,可報專業比例為47.24%。從學習難度來看,這個組合相對更輕松。從已經實行新高考省份來看,也是選課人數最多的組合之一。這也就意味着競争異常激烈。這種組合學科比較單一,背誦記憶量大,可報專業比例低,專業報考很受限制。更适合想選藝術專業、傳媒專業的考生;或緻力于考取漢語言文學、新聞學、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哲學類、經濟學類、法學類、資源管理、文物保護技術等門類和專業的同學。

02

曆史 地理 化學

可報專業比例為46.23%。這種組合适合物理不擅長、政治不喜歡,或擅長以記憶為主、動手能力強、文字表達好的同學。其優勢是:地理和化學更偏理科思維,重理解,記憶背誦壓力小。其劣勢是:學科跨度較大,可報考專業之間銜接較少,整體來說,專業報考受限。推薦人群:對物理不感興趣或物理成績不理想;邏輯思維較為清晰,不擅長文科記憶背誦。

03

曆史 地理 生物

該組合可報專業比例為46.26%。其優勢是:地理和生物是比較容易的,對背誦記憶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要求相對較低。劣勢是:學科跨度較大,可報考的理工類專業少。該組合是很多曆史組同學的選擇,競争壓力較大。适合以下兩類人群:曆史、地理、生物成績相對不錯;對單獨學科可選專業情有獨鐘。

04

曆史 政治 化學

該組合可報專業比例為46.92%。其優勢是,曆史和政治之間學科關聯性較強,能相互促進。化學比較難學,所以該組合報考的人數不會太多,競争壓力一般。劣勢是,兩文一理組合,學科間差别較大,需要學生靈活調整學習思維。未來選化學的人會激增,想拿高分不容易。搭配化學,對專業選擇作用基本可以忽略。推薦人群:未來報考專業主要集中在人文社科類,選化學主要是因為該科成績比較好。

05

曆史 政治 生物

該組合可報專業比例為46.96%。其優勢是,曆史和政治之間學科關聯性較強,能相互促進。生物在偏理科目中相對比較容易,也是很多文科強理科弱的學生的選擇。劣勢是,文科學霸聚集,未來能報考的專業還是以人文社科為主,理科可報專業極少。推薦人群:曆史、政治、生物成績相對不錯;記憶背誦能力強,但不想局限于文科思維的學生。

06

曆史 化學 生物

該組合可報專業比例為46.04%。其優勢是,該模式是在以前選科要求背景下,很多物理成績不好的考生,“被迫”選擇了該組合。但在新的選科要求下,該組合人數應該會急劇下降,甚至可以“忽略”。劣勢是,不僅學習難度大,學生需兼具文理科思維,且專業覆蓋率在312中最低。子依老師個人不太推薦該組合。

曆史組,建議:

①主要以報考偏文專業為主,少量理工科專業可選,如:建築類、園林類等;

②可報考專業範圍相對較窄。報考曆史組的同學最好能确定自己以後的專業和職業方向為人文社科類;

③相比物理,曆史學習容易一些,是擅長記憶背誦的學生能發揮優勢的學科。

三、物理組/曆史組

選物理,還是選曆史,差異甚大。

從2021年7個新高考分數線看,選物理的分數線,比選曆史的分數線,平均低53分。2022年這7省新高考 ,選物理的分數線,比選曆史的分數線,平均低29分。這是一個不小的差距。這說明,選物理比選曆史,更容易上大學。

從大學錄取角度看,在本科招生專業(類)中,首選科目要求是“僅物理”的專業數量,是要求“僅曆史”的專業數量的34倍 。首選科目為“物理”的選科組合,專業覆蓋率在50%~96%之間;遠多于首選科目為曆史的組合的45%~46%。

再選科目為化學的選科組合可選專業較多。

首選科目為物理,再選科目有化學的組合,覆蓋率均在90%以上,遠高于無化學組合。

可見,在選物理還是選曆史這個問題上,選物理的熱度顯然比選曆史要高。當然,這隻是選科的一個參考因素。

四、選科考慮因素

新高考選科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主要有:

1.學習性價比

不同的選科組合,學習難度、競争壓力、報考專業選擇都不同,因此新高考下,學生和家長們一定要在選科前了解各個組合的利弊,考慮是否适合自己。

2.學科基礎及提升空間

家長要幫助孩子分析目前各個學科的基礎,以及未來學習的提升空間,綜合考量最終的科目選擇。

3.興趣能力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但不能太依賴興趣,建議學生和家長多做一些專業測評,來幫助孩子評判最适合的選科組合。

4.人生規劃

無論選科,還是高考後志願填報,都服務于孩子未來的人生規劃。通過以後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從事什麼職業?來推斷應該學習什麼專業上哪所大學,最終回歸到選科組合的選擇上。

5.高校專業招生要求

新高考模式下,不同院校專業有不同的選科要求,一定要提前了解心儀院校專業的選科限制,如必選哪1門或2門科目。

不管是新高考還是舊高考,終極目的是為了考上好大學,學到好專業。不過我們在做出選擇的時候,還是要盡量避免為了報考而忘記了新高考的初衷。比如遍地跑的“物地生”組合,“物地生”的組合确實有很多優勢,可是學生沒有興趣,還要做這樣的選擇嗎?高中的選科,先看學生自己的優勢,再考慮将來的高考報考。倘若隻考慮高考報考,不顧興趣和特長,那麼就發揮不出學生應有的優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