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溫差!解析車窗起霧的基礎正是這兩個字。冬季駕車出現的溫差是「由外而内」,環境溫度過低等于空氣的低溫(冷空氣),行駛中的汽車是在不斷的撞擊(接觸)冷空氣。這一過程就等于對車窗進行不斷的冷卻降溫,但是在寒冷的冬季駕車總會使用暖空調,車内溫度是足夠高的。
知識點1:溫度與水含量!空氣的溫度越高承載水分子的能力就會越強,通俗的描述就是高溫空氣更潮濕、低溫空氣偏幹燥。冬季駕車時車内空氣溫度與比車外高幾十度,駕乘人員的呼吸會呵出很多水蒸氣。這些水汽就會被空氣攜帶并且随着空調鼓風機吹出的氣流在車内流動,流動過程中必然與四周的車窗接觸。
知識點2:水蒸氣遇冷會從氣态凝結為液态水。車内空氣溫度雖然會很高,但是車窗在「風冷」的作用下總會是“涼冰冰”的。潮濕的熱空氣與低溫玻璃接觸必然會凝結,所謂的“霧氣”實際為非常微小的水珠懸浮在空氣中,或者凝結在玻璃上。而水珠必然能夠折射光線,玻璃上的無數水珠進行沒有規律的折射,前檔就會難以識别路況了。
此時為外部空氣水含量更高,别認為高溫環境中空氣中的水會被「烘幹」哦。那麼在駕車是車内冷風“由内之外”的為車窗降溫,涼冰冰的車窗遇到潮濕的熱空氣,不起霧反而不正常了。這就是為什麼“冷熱”環境中車窗都會有霧氣的原因,那麼有沒有什麼好辦法解決呢?
「土辦法」可以嘗試用肥皂水或洗潔精塗抹在前檔車窗上,理論上這兩種物質也有一定驅水能力,不過實測效果都非常差。汽車後市場有銷售的“專業驅水劑”,其效果要比肥皂洗潔精好得多,不過持續的時間卻非常短。想要理想的驅水至少需要每一個月塗抹一次,這種複雜且高成本的操作沒有意義。
建議方式:冬季駕車要使用「前檔/前檔腳部」出風口,因為暖風的密度低于車内冷空氣的密度,送進車内的冷風會上浮。所以從腳步出風同樣會感覺全身暖洋洋;保留一個前檔吹風則能夠持續的為前檔加熱——風冷從外部冷卻,暖風從内部加熱,前檔則不會溫度過低而出現霧氣,同時暖風還可以烘幹逐漸冷凝的水。
夏季駕車可避開「前檔/前檔腳步」出風擋,目的自然是防止車窗溫度過低。其次車内溫度不建議太低,否則内外溫差過大則不論使用什麼擋位都沒有意義了,而且容易因溫差得“空調病”哦。至于外部嚴重起霧就用雨刮器擦一擦就好,上述“土辦法”和驅水劑都會影響雨刮器的清潔效果,所以不如直接清理更省心,供參考。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責編:天和MCN
歡迎轉發留言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