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微信公衆号“健康中國”明确:目前,國家未對成人高血壓診斷标準進行調整,成人高血壓的診斷标準仍為非同日3次血壓超過140/90mmHg。
一個是由多個國字頭學術組織制訂的臨床實踐指南,一個是國家現行的的診斷标準。臨床指南和診斷标準之間,有怎樣的差異?高血壓的國家診斷标準調整背後,又有哪些考量?
臨床實踐指南實為“建議”,并非更改疾病診斷标準
“13日發布的《中國高血壓臨床實踐指南》中關于高血壓診斷标準的表述是:推薦将高血壓的診斷标準由140/90 mmHg下調至130/80 mmHg。此處的關鍵為‘推薦’,而非相關臨床診斷标準在事實意義上的更改。”北京某知名三甲醫院心内科副主任醫師11月16日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表示。
在11月15日國家衛健委官方微信《我國高血壓診斷标準是否做了調整?》一文中也表示,由專業機構、行業學協會、個人等自行發布的指南、共識等,為專家的研究成果,不作為國家疾病診斷标準。
關于高血壓診斷标準,2005年、2010年、2017年國家衛生行政部門發布的宣傳教育要點、防治指南、臨床路徑等均明确:成人高血壓的診斷标準為非同日3次血壓超過140/90mmHg。
高血壓診斷标準的更改有嚴格流程
亞洲心髒病學會主席、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内科教授霍勇11月16日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表示,關于重大疾病(如高血壓)診斷标準的更改,需要有足夠的臨床研究證據,後續經過行業、協會等機構的認可及衛健委的行政許可等多個環節,才能進行修改。目前對于高血壓診斷标準的臨床研究依據,尚不足以支持其改變,更改診斷标準的時機尚不成熟。
上述三甲醫院心内科醫生也表示,疾病診斷标準的制定和更改是有嚴格流程的。實踐指南的發布标志着學科快速發展及科研最新成果的問世,而相關疾病的診斷标準在制定和更改前需要在學界内部達成廣泛的共識。“對于高血壓的臨床診斷,一般會經曆臨床研究提供證據,指南的制定,診斷标準更改的過程。更改診斷标準的關鍵是充分的臨床證據和學界的廣泛認可。”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内科主任醫師馬愛群11月16日也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指出:“高血壓診斷标準的更改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涉及科學性(證據),可操性(方法),衛生經濟學,防控體系等諸多方面。”
高血壓診斷标準的改變要立足于國情
“高血壓診斷标準的改變要慎重考慮可行性、可及性和可持續性。”北京高血壓聯盟研究所所長、世界高血壓聯盟前主席劉力生教授11月16日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心血管慢病防治,高血壓是唯一列入國家管理的項目,标準制定不僅是學術問題,還涉及如證據、國情等,随意更改可能會影響國計民生,需要慎之又慎。
上述三甲醫院心内科醫生表示,目前國内外多項大型臨床研究均得出結論,随着血壓水平增加,心腦血管事件及風險增加,而降壓治療可顯著降低相應風險。
霍勇教授表示,盡量降低高血壓病人的治療目标值确實是未來的努力方向,但這涉及的是具體治療方式的改變,而非對疾病診斷标準的改變;我們更應該立足于國情,應當将有限的醫療資源放在過高血壓人群的關注上,避免将所有的醫療資源集中在血壓輕度升高的患者人群中。
來源: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新聞線索爆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進入“晨意幫忙”專題;或撥打晨視頻新聞熱線0731-85571188。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