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節的由來
(1)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義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年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産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周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到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現在,春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傳統上的農曆新年,春節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天臘”、“新歲”,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年”、“過年”。
(2)中國人過春節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曆史,在民間舊時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竈,一直到正月十九号,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于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農曆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結束。
2、新年的習俗
(1)貼門神
中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挂在門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于門。傳說中的`神荼、郁壘兄弟二人專門管鬼,有他們守住門戶,大小惡鬼不敢入門為害。唐代以後,又有畫鐘馗故裡賜福鎮宅聖君鐘馗門神,猛将秦瓊、尉遲敬德二人像為門神的,還有畫關羽、張飛像為門神的。門神像左右戶各一張,後代常把一對門神畫成一文一武。門神分三類:第一類是“大門門神”,多貼在車門或整間大門上,高約四五尺,寬約二三尺。第二類是“街門門神”,多貼小街門上,高約二尺,寬約一尺。這兩種門神都是一黑臉一白臉兩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獰惡,各手執槊钺。第三類是“屋門門神”,較街門門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門最多是貼“麒麟送子”像,兩個敷粉塗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這種門神,本應貼在新結婚的屋門上,以取吉利的意思,後來也就作普通街門的新年點綴品了。
(2)貼春聯
春聯亦名“門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所以才有那句“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于桃木上,最後簡化為在直接桃木闆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發展為春聯。春聯真正普及始于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清人陳尚古的《簪雲樓雜說》中記載,有一年朱元璋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闆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顔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但廟宇用黃紙,守制(服孝未滿)用白、綠、黃三色,第一年用白紙,第二年綠紙,第三年黃紙,第四年喪服滿才恢複用紅紙。因滿族尚白,清宮廷春聯用白紙,藍邊包于外,紅條鑲于内。所以,一到大年三十,人們就把早已準備好的春聯貼在大門上。
(3)守歲
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還有的人家不管大人還是小孩兒,整晚都不能入眠。根據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就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别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3、新年祝福語
(1)志在哪裡,哪裡就有成功;心在哪裡,哪裡就有風景;愛在哪裡,哪裡就有感動。在新年來臨之際,衷心祝願春節快樂,身體健康,心想事成!
(2)新春佳節到,向你問個好;身體倍健康,心情特别好;好運天天交,口味頓頓妙;家裡出黃金,牆上長鈔票。
(3)這是春的開頭,雖然你在那頭,我在這頭,還是把你記在心頭。在這寒冷關頭,願我的祝福溫暖你的手頭,直達你的心頭,春節假期快樂!
(4)春風得意馬馳千裡,旭日揚輝光照萬家。山川添秀歲月更新,大地歡騰春回有意。福滿人間氣象更新,前程廣闊日進無疆。春節到了,願你合家團圓。
(5)高雅的人,看背影就知道;奮進的人,聽腳步就知道;和善的人,看笑臉就知道;自信的人,看眼神就知道;吉祥的人,看您就知道。祝新年快樂!
(6)在關愛中讓友情更深,在牽挂中讓親情更暖,在老實中讓心底更靜,在簡單中讓生活更美,在問候中讓祝福更好,在祝福中讓春節更快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