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說簡單也簡單,放茶葉,倒熱水而已。
說難也難,想泡出恰到好處的味道,确實需要一點技巧。
下面介紹一些詳細的沖泡方法,簡單易學,大家需要的可以試着泡一下。
選器
綠茶、黃茶:玻璃杯、蓋碗
玻璃杯的優勢,在于方便觀賞綠茶的姿态與色澤,蓋碗是百搭茶器,方便控制茶湯的濃度。
烏龍茶:瓷質蓋碗、紫砂壺
如果喜歡烏龍茶的高揚香氣,建議使用瓷質蓋碗,質地細密,不會吸味,也便于搖香、聞香。
如果喜歡烏龍茶的深厚韻味,更推薦紫砂壺,且紫砂保溫性好,方便開水淋壺,維持壺溫,保證沖泡溫度。
紅茶:白瓷茶具
白瓷茶具,方便觀察紅茶的湯色,也更利于欣賞紅茶悅目的金圈。
黑茶:蓋碗、紫砂壺
紫砂壺透氣性好,便于散發黑茶存儲時産生的異雜氣,且能泡出茶的口感層次,韻味悠長。
白茶:敞口蓋碗、壺
白茶沖泡,其實沒有太多限制,因為茶葉一般較大,通常推薦蓋碗,沖泡方便,老白茶則更适合用壺煮。
投茶比例
綠茶、黃茶:鋪滿蓋碗底部
扁形的綠茶,如龍井茶,密度較高,幹茶鋪滿蓋碗底部,薄薄的一層就差不多了。毛峰、瓜片等比較蓬松的綠茶,投茶量應該多一些,占蓋碗體積的1/5左右。
紅茶:鋪滿蓋碗底部,稍多于綠茶
紅茶的投茶量與綠茶差不多,鋪滿蓋碗底部即可,也可以稍微多放一點。較為緊細的茶,如祁紅、金駿眉,可以适量少放一點,投放量占蓋碗1/5即可。
滇紅等條索較粗的紅茶,茶葉不妨多放一些。
白茶:散茶占3/4~1/2,緊壓茶占1/5
因為白茶沒有經過揉撚,茶汁浸出比較慢,投茶量可以多放一點。
散茶比較輕,蓬松,投茶約占蓋碗容量的3/4或1/2。
茶餅密度高,緊實,差不多占蓋碗容量的1/5。
烏龍茶:占蓋碗的1/5~1/3
烏龍茶可以按照外形,決定投茶量。
像鐵觀音這樣,外形緊結、呈顆粒狀的茶葉,一般投茶量為蓋碗的容積的1/5。
條索形的烏龍茶,像武夷岩茶,鳳凰單叢等茶葉,一般投茶量為蓋碗或茶壺的容積的1/3。
黑茶:占蓋碗的1/5
黑茶差不多占蓋碗容量的1/5。重口的人,不妨多放點茶葉,泡沖泡時間可稍微延長。
水溫
綠茶、黃茶:用80℃~90℃水溫沖泡,細嫩的茶,水溫稍低一點,粗老些的茶,水溫稍高一點,太高的水溫,可能燙熟茶葉,讓茶湯失去鮮活感。
也有些茶友喜歡泡出綠茶的高香,用100℃熱水直接沖。
紅茶:85℃~90℃的水沖泡,可以保持紅茶香甜的口感,溫度太高,有些質量不太好的茶可能會出現酸澀感。
黑茶:最好用沸水沖泡,以便沖泡出黑茶的濃厚湯感和醇和滋味。
烏龍茶:最好用沸水沖泡,以發揚茶葉香氣。
白茶:白毫銀針、白牡丹用80℃~90℃水溫沖泡,突出其鮮甜味。原料較粗的貢眉用沸水沖泡。其實白茶因為工藝原因,即便是白毫銀針,用100沸水沖泡,也沒有問題,不會出現燙熟了茶葉,出現綠茶熟湯味的現象。
以上條目,僅供參考,各花入各眼,偏好不同,各人喝各人的茶,酌情增減茶葉,适量調節水溫,适口便好。
圖片:攝圖網
“
簟涼朝睡重,夢覺茶香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