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易經裡的開元

易經裡的開元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3 07:11:34

易經裡的開元(易經中的元亨利)1

《周易》“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上面這段話的一般解釋是:元是衆善的首長,亨是嘉美的會合,利是事物得體而中和,貞是事物的根本。君子應效法于此足以治理人,嘉美會合足以合乎禮,裁成事物足以合乎義,能貞正固足以成就事業。君子能行此四德,所以說:乾、元、亨、利、貞。

但是我認為那隻是某些人理解的字面意思,并不是《易經》中想要表達的意思。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易經》中所表達的是這樣一個淺顯易懂的字面之義,那麼《易經》是不可能傳承幾千年。很顯然,我們并沒有了解其真正表達的意義。

元者,即是我們開始時的起心動念所思所想,用現在比較時髦的話說就是初心。就是在一開始第一想法是如何想的,要特别注意。《楞嚴經》上講“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就是要我們特别注意自己一開始的起心動念這個因地,否則結果就會大相經庭。在未起心動念之前,心為混沌一團,善惡未分,在一動之後,那麼善惡就已經開始出現。元者,即為動的開始,它是一切善的開始,也是一切惡的開始。所以,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必須謹慎對待自己的起心動念,必須關注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這是善惡的根本。元者,善之長就是強調要以善心善行為首,而不以惡為始。佛教有語“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并非隻講我們的行動,更重要的是指出我們開始的起心動念。做任何事情的時候,要以元以善作為考量的開始。《易經》第一強調的就是我們的起心動念,要關注我們的起心動念,因為它就像一顆種子,受善的影響就會長出善良的果實,受惡的景響就會長邪惡的果實。正如《金剛經》“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要保護好我們最開始的那個善念。

亨者為通,通達圓融,周遊六虛而不居,萬事萬物都因通暢而美。通者就是事物不堵塞,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季循環有序而動,通達順暢從而盡顯各個季節之美,如止以春,或止以秋而不動不通,那事物就停止向前,就走向了死亡。通就是事物向前發展變化的動态過程,就是要告訴我們在面對任何事情時,不要用靜止的思想去看待它們,需要用運動變化發展對待之、分析之、思考之、研究之、分辨之,用運動變化發展眼觀看待世界,即現在的辯證法的宇宙觀,而非形而上學的宇宙觀。

利者,使萬物各得其所欲。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要明白對方需求是什麼,我們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嗎?還能讓他們有什麼其它的收益嗎?先賢不講要自己獲利,而是講要滿足各方之利,唯有滿足各方之利,自己的利則水到渠成。用比較通俗的話說,就是把眼光放在外面,放在滿足萬事萬物的需要上,而非隻關注自己的需要。何故?因為隻有滿足了萬事萬物的需要,你才能創造價值。所以,在行動之前,要先思考如何讓萬物得利,讓萬物各得其所欲。日本的“經營四聖”之一稻盛和夫就寫了一本《利他的經營哲學》,就是應用利他在實際生活中取得成功最為典型的例子。

貞者,事之幹。任何事都有主幹與支,然而我們絕大部分人被外在眼花瞭亂的東西吸引,隻關注外表的假象,不明白萬事萬物的主幹——根本,抓住根本就可以達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大學》首章曰:“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所以,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要先明白四件事情,它們分别是我們的起心動念的念頭如何;其次,用運動變化發展的眼觀看世界;其三,利萬物利衆生,讓萬物衆生各得其所欲;最後,抓住事物的根本。

易經裡的開元(易經中的元亨利)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