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雍正的權謀巅峰

雍正的權謀巅峰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22:46:23

本文作者:綠流

2018年二月河去世的時候,比1997年《雍正王朝》在央視熱播時受到的争議要多。我們習慣蓋棺定論,尤其不放過剛剛死去的名人。勇于發表自己的看法是好事。但非要說《雍正王朝》是一首忠誠的帝王贊歌,開啟了國産電視劇對厚黑心術的崇拜熱,這個帽子,扣得有點大。

出生于1945年的二月河在他所處的時代,更多受到的是舊式文學的影響,他創作的原著《雍正皇帝》也是一部章回體小說,由一串串吸人眼球的傳奇戲說構成,涉獵宮廷與市井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不乏香豔場景,實在談不上什麼“帝王贊歌”。電視劇《雍正王朝》雖然比同時期熱播《還珠格格》有正劇範兒,但嚴格說來也是戲說,民間說書、戲曲這片沃土積累下了人們喜聞樂見的故事素材和文學形象,如才華橫溢又對名妓一往情深的士子、不畏權貴又飽讀詩書的清流、因相貌醜陋而官場失意但仍位卑不敢忘憂國的赤子……通俗而經典。

電視劇要吸引觀衆一集接着一集地追下去,就不能像小說那樣包羅萬象,而是要理出一條清晰可見的故事主線。《雍正王朝》以康熙之死為界限可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的故事主線是九王奪嫡,後一部分的故事主線是雍正治國。

雍正的權謀巅峰(這或許是最好的清宮戲)1

九王奪嫡這一部分尤為精彩,從王公貴族到地方豪強,各顯翻雲覆雨手,這種鬥争的激烈和複雜程度可不是後宮争鬥那種花拳繡腿可相比的。陰謀陽謀的手段之下更有算不盡的人心,觀衆無論理解到哪個程度上都能獲得強烈地吃瓜滿足感。後來一些涉及到前朝争鬥的網文中,也能看到《雍正王朝》的影子,例如《琅琊榜》。

但我并不認為看奪嫡戲看得爽就會沾惹上厚黑心術。因為在這段故事中,九個皇子八仙過海,都隻是襯托出了康熙皇帝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而已。莎劇王子焦晃老師的表演真的很有看頭,那種氣度和格局絕不是大聲怒斥群臣就能做到的。劇集剛開始的時候,康熙準備整頓吏治,收回百官欠朝廷的錢,四阿哥胤禛在執行過程中備受阻擾,更因為性格強硬而使得事态激化。康熙召集了群情激憤的官員們,大家坐在園子中,康熙輕描談寫幾句家常話,憶一番往昔峥嵘歲月,就化解了百官的怨氣,他又拿出自己的“私房錢”替百官墊付欠款,這一手安撫做得漂亮,而且君臣之間真心相待,不是膚淺地收買人心。另一方面,康熙對辦砸了差事得胤禛并沒有處罰,因為他從這件事中看出了胤禛是一個能踏踏實實辦事的人,能力有待提高,但态度可嘉。這樣的康熙,清醒精明但不嚴厲刻薄、有城府但不虛僞。反觀他得兩個兒子,奪嫡之争的主角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都沒有學到乃父之風,老四刻薄小氣,老八把人心當作籌碼。

雍正的權謀巅峰(這或許是最好的清宮戲)2

《雍正王朝》我重溫無數次,有三次完整地看。第一次看時,最喜歡“俠王”十三阿哥,像重情重義荷爾蒙十足的初戀;第二次看時,最喜歡“賢王”八阿哥,像溫柔體貼但心機重重的渣男;第三次看,最喜歡康熙,一個有人格魅力的人。從來都沒有欣賞過雍正,所以啊,不要擔心觀衆看了這部電視劇就學會了為王侯将相拍彩虹屁。正如魯迅先生對《紅樓夢》評論:“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闱秘事。”

《雍正王朝》的後半部分,個人認為不如前一部分好看,因為雍正這個角色并不讨喜。

雍正的權謀巅峰(這或許是最好的清宮戲)3

雍正的本性喜怒無常,疑神疑鬼,自距自傲。在康熙朝時期,得力于師爺邬思道的出謀劃策,殺人放火的壞事胤禛都不用本人出面,于是他塑造起了一個冷面冷心但實心辦事的“孤臣孝子”形象。但他做了皇帝後,邬思道功成身退,而一國之君也不可能再使用旁門左道,雍正的性格缺點就愈發明顯地暴露出來。他沉迷于他為自己創造的這個人設:勵精圖治,宵衣旰食。他也确實努力這麼做着。但是這一切的努力并不能彌補他性格上的缺陷。

因為喜怒無常,所以得不到臣民的真心相待,就連親密戰友十三爺都不敢下下棋時赢他。因為疑神疑鬼,所以有被害妄想症的傾向,老是猜疑别人對他不忠,先是在登基當晚殺害了府中替他辦暗事的人,又把邬思道放在李衛身邊“照顧“,做皇帝時隻信任潛邸舊人和自己一手提拔的進士,這種猜疑心不僅用在國家大事上,就連雞毛蒜皮的日常小事也長生狐疑:看到十四弟在母後那裡聊天,就懷疑弟弟求母親找他要差事,還粗暴地指責母親後宮不要幹政,殊不知弟弟隻是求母親給寵妾一個側福晉的名位,雍正這種事必躬親的猜疑,讓自己和周圍人都過得辛苦。又因為自傲,進而剛愎自用,做皇子時就因不問緣由催債而逼死老臣,做皇帝後更是唯我獨尊,下面的人也為了保命而處處顧忌他的面子,以至于不能及時講真話。

雍正最欣賞的人是田文鏡,他倆性格确實很像,做起事來,亦雖九死其猶未悔,不給别人留退路,也不給自己留退路。這樣剛直不是不好,但他們同時還小氣、敏感,總覺得别人在針對自己,以至于行事就常常武斷、刻薄了。

雍正的權謀巅峰(這或許是最好的清宮戲)4

表面上強硬的人,内心深處往往是敏感的。雍正表面上說為了整頓朝綱不怕得罪人,朕就是這樣的漢子,實則卻對“人心”甚為敏感,他一面看不慣老八籠絡人心,一面又耿耿于懷老八比他得人心。因為老八得人心,所以不管老八他本人結不結黨羽,八爺黨都會客觀存在于卧榻之側。

老八說自己愛賢名,雍正罵諾敏貪圖名聲,其實雍正自己才是一直想要在天下人面前正名:朕要讓天子人看一看,朕是不是他們說的那樣。在他看來,他做的事都是對得起祖宗江山社稷的,都是為了天下百姓好,那麼在群臣和民間所流傳的他的惡名,就一定是老八他們的人散步的。這個邏輯很符合雍正的性格。

雍正想不通:我比老八活得真實,老八那麼虛僞,為什麼人們卻向着老八?其實原因很簡單嘛,官員個個都人精似的,又不傻。雍正用人辦事,是在清水裡養魚,又要馬兒又要馬兒不吃草,執策而臨之還要拿出長篇大道理來教訓馬兒,一句話,小氣、摳門。而老八呢,找人辦事前,先把好處給夠,平時的待人接物也把姿态放得很低,禮賢下士的精髓就是要讓士感受不到“下”。都不說老八,就說他的跟班老九吧,母妃地位高貴,自己又财大氣粗,被雍正打發到西北軍前效力,并被十個禦前侍衛監視着,老九卻沒有流露出一點傲氣和怨氣,一路上和侍衛稱兄道弟還拿出大面額銀票,這還不算,到了軍中,面對年羹堯盛氣淩人的下馬威,老九打着哈哈伏低做小,又趁機遞上銀票和漂亮話。不多久十名侍衛酒後鬧事犯了軍規,年羹堯作勢要立威殺人,老九和侍衛們本沒啥交情,但他卻能以皇室之尊向包衣奴才出身的年羹堯下跪求情,衆目之下,誰不心中暗暗贊他一句有情有義會做人。

我們當然可以批判老八老九虛僞,但雍正也并不真實,他是矛盾。自認為自己是哪樣哪樣的人,實際并不是,卻還要自欺欺人。

順帶說一嘴,曆史上,在雍正四年雍正帝就處置了八爺黨,老八根本就沒有興風作浪阻撓新政的機會,老八自己也明白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為什麼雍正在繼位後第四年才開刀,不是因為仁慈,而是前三年都還在為康熙守孝,父親一抔之土未幹,而兒子卻殘害手足,這個罵名雍正他擔不起。但是第四年剛剛到,他就忍耐不下去了,不但一舉蕩平八爺黨,就連他自己的親兒子弘時也因為同情八爺黨而受到牽連,24歲就郁郁而終。弘曆即位後不久就為三哥恢複名分,可見他對雍正的六親不認也是有看法的。

雍正的權謀巅峰(這或許是最好的清宮戲)5

好了,說回劇情。《雍正王朝》中有曆史真實的人物,也有作者虛構的人物,幾乎每個人物都做到了真實飽滿(除了喬引娣,鄭春華,劉和平老師寫的女人戲确實單薄一點)。好演員真是不一樣,每個人物的性格走向都自然而然在發展變化,我從這部戲中并沒看出什麼帝王思想,反而是看到了生而為人的各種無奈與難過。

整部看下來,對失意之人的刻畫最為深邃。年羹堯之死,老八之敗,十四之落魄,十三之油枯燈盡,隆科多之囚,莫不是一聲歎息。

年羹堯笑傲風雲一輩子,做大将軍時傲慢得連百官跪迎都欣然受之,而巅峰之後立即遭遇了一貶再貶,一身污泥獨守城門,百無聊賴陪牧童下棋,當年萬裡覓封侯,如今塵黯舊貂裘,心懷着不甘被迫自盡。

雍正的權謀巅峰(這或許是最好的清宮戲)6

老八的母妃身份低微,清廷曆來子以母貴,而他隻能靠自己,勤學、廣交,終于博得“八賢王”的名聲,但皇子結交外臣是大忌,奪嫡之争中他早在康熙心中出局。心比天高,也盡了人事,無奈天命不眷戀,屢敗屢戰,屢戰屢敗,到最後被對手置于身敗名裂的死地,他都還要賭一把,這是多麼堅韌地生命啊。抄家那天,把偷藏下來的銀票,一一分給家眷,自己獨自去迎接死亡。

十三,曾經義薄雲天的少年郎,知因生在帝王家,被一再挫折,消了銳氣,填了白發。輔佐雍正時,一面要擔心雍正的猜忌,一面又要防着政敵的明槍暗箭,嘔心瀝血地賣力工作,生生從關雲長熬成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于盛年。

…… ……

雍正的權謀巅峰(這或許是最好的清宮戲)7

劇中每個人将死之時都令人悲憫,就連反面人物也展現出人性中最真實的一面。但唯獨雍正死前,通過反滿文人曾靜所叙述的民間謠傳,以及老八的催命遺書,引出雍正一曆曆不堪入目的回憶,讓他滿口的仁義道德都成了反諷。最終,他也死了,從腥風血雨中闖出來的冷血帝王,在嚴冬雪風中吐出一口熱血。他也何嘗不是一個悲劇人物。

誰都有過豪情與夢想,誰都不畏懼是非成敗,但難料人間萬苦,慷慨的歌聲隻能随恨水東逝。這部劇,說它是戲說吧,又能照見那麼多的真實,說它是曆史吧,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雍正的權謀巅峰(這或許是最好的清宮戲)8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