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9月9日,北極鎮中心校教師劉威威與學生共慶教師節。劉文泉供圖
9月9日,吉根鄉小學師生一起慶祝教師節。學校供圖
烏蘇鎮赫哲族學校教師為全校學生包餃子。撫遠市教育局供圖
永興學校學生給四川泸定震區小朋友送祝福。學校供圖
今年9月10日是第38個教師節,也是傳統中秋佳節。教師節與中秋節重合,感恩與思念同在。延續千年的中秋佳節,寄托着國人的團圓之情,是中國人獨有的浪漫。在這個難得的“雙節”共至的日子裡,全國各地校園舉行了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祖國幅員遼闊,神州共慶佳節。近日,中國教育報記者帶您走進4所“最特殊”的學校——祖國最東、最南、最西、最北的學校,看看那裡的師生如何慶祝今年的特殊節日!
祖國最北學校:相濡以“漠” 守得花開
本報記者 張滢
9月的神州北極,秋意漸濃。
9日清晨,我國最北學校——黑龍江省漠河市北極鎮中心校,陸續走進校園的學生臉上帶着笑意。他們有的手持自制的絨布花束,有的帶着精心準備的賀卡,希望用自己小小的心意給老師們驚喜。
上午第二節課後,在新任校長孟凡娟的主持下,一場簡樸而又溫馨的慶祝儀式開始了。
“教師節是平凡的節日,卻有着厚重的内涵;教師節是普通的日子,卻有着五彩缤紛的色彩。”随着校長娓娓道來,教師們的笑容被點亮了。
于晶和王忠雷這對“夫妻檔”笑得格外燦爛。今年的教師節恰逢中秋節,對他們來說具有别樣的意義。
本學期,結束了在我國最北村落——北紅村長達13年的村小教師生涯,王忠雷回到中心校擔任體育教師,和一年前調回的妻子團聚。
體育專業出身的王忠雷,終于可以名正言順地回歸“老本行”。上3個年級的體育課、帶學校的運動隊、籌劃即将到來的冬季冰上訓練……肩上的擔子很重,但是能和于晶在一起,王忠雷的心裡很踏實。
“學生給我的愛,常常讓我忘了想家。”盡管剛剛從教一年,特崗教師郭陽已經成為深受學生喜愛的“姐姐老師”。
還記得去年教師節,剛當老師3天的她就被學生“戳中了心窩窩”——坐在教室批改作業忘帶紅筆,她紅着臉向學生借。學生還以為老師沒筆用,立刻塞給她好幾支紅筆。郭陽的臉更紅了,心裡卻甜滋滋的。
關于教師節邂逅中秋節,郭素麗有着自己的理解。12年前,碩士研究生畢業的她,帶着和戀人團圓的期盼,婉拒大城市的工作邀約,來到祖國最北邊境紮根。
郭素麗的丈夫趙魯傑是一名邊境警察。北極鎮作為我國最北的小鎮,全鎮邊境線長173公裡。對趙魯傑來說,每年的法定節假日通常隻具備“字面意義”。它們背後,既意味着邊防責任,也意味着無法陪伴在家人身邊的遺憾。
在親手把她招進學校的老校長馬建國眼裡,郭素麗幾乎是教哪門課,哪門課就是學生最喜歡的課。2020年底,郭素麗在黑龍江省中小學班主任專業能力大賽上,憑借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和深厚的班級管理經驗,從全省110名參賽教師中脫穎而出,斬獲一等獎。
身為“警嫂”,郭素麗深深理解丈夫身為戍邊人的奉獻與擔當。“我們都熱愛自己的工作,是真正的相濡以‘漠’,漠河的漠。”郭素麗笑着說。
祖國最西學校:校舍煥然一新 校園欣欣向榮
本報記者 易鑫
這幾天,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吉根鄉小學黨支部書記馬騰樂得合不攏嘴。
先是學校有3名教師分别評上了縣裡的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教師和優秀班主任;9月7日,馬騰參加州上的教育大會,又捧回了自治州教育工作先進集體的獎牌。
吉根鄉小學地處祖國最西陲。曾經,這裡辦學條件艱苦,冬天燒煤爐,晚上點油燈,教室是土房,吃水靠手提。
如今,這裡煥然一新,辦學條件比肩城市,少年宮、操場、現代化教學樓、宿舍、食堂、教師健身房一應俱全;教師待遇大幅提高,引來全國各地的“金鳳凰”;學生不斷回流,整個校園欣欣向榮。
學校有191名學生,學生家長大多是護邊員,經常不在家,很難照顧孩子,所以有110多名學生住校。于是,包括校長在内的36名教職工,全都以校為家。
早上8點起床,9點到達150米以外的教室,然後上課、備課、批改作業……一天都圍着孩子們轉。當最後一縷陽光溫柔地灑在學校操場上,在五彩晚霞中,教室的燈光依次亮起,教師們陪着孩子們晚自習、洗漱,之後才陸續回到周轉宿舍。
這次被評為烏恰縣優秀班主任的張華是四川人。2017年剛到吉根鄉小學時,張華經常出現失眠和呼吸困難等高原反應,但為了盡快融入環境和集體,盡快把學生的短闆補起來,她無數次與一個個孩子傾心長談,不管路程多麼崎岖仍堅持家訪……
被評為烏恰縣優秀教師的趙興來自山西,2019年通過新疆的特崗教師考試後,成為學校的體育教師。剛來時,孩子們叽叽喳喳地問他會不會踢足球,他才發現學校的體育課大部分是“玩耍課”。從不懂規則到參加籃球、足球、乒乓球比賽,從隻會“玩耍”到關注冬奧賽事……趙興帶着孩子們重新認識體育課。
對這些幹勁十足的教師,馬騰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想着法兒暖他們的心。
今年教師節和中秋節在同一天,但是個周六,孩子們都要回家。馬騰從州上回來後,便馬不停蹄地趕在9月9日,趁着孩子們還沒放假,在操場上舉辦了一個簡單又溫馨的慶祝活動。全校師生一邊慶祝,一邊吃月餅,其樂融融。
祖國最東學校:收獲“豐年” 幸福一片
通訊員 柴玉平 本報記者 禹躍昆
9月9日,天剛蒙蒙亮,黑龍江省撫遠市烏蘇鎮赫哲族學校校長艾國文就從家裡向“東極魚市”出發了。七八斤一條的大鯉魚、活蹦亂跳的各色江雜魚,塞滿了汽車後備箱。
今年教師節與中秋節同至,艾國文說:“特殊的節日,我們這所祖國最東邊的小學,也要過得很難忘!”
“2022年秋季開學典禮暨教師節表彰大會”的鮮紅條幅,醒目地挂在教學樓大門上方。“優秀教師”“師德先進個人”“優秀班主任”“三好學生”“優秀班幹部”“學習标兵”等榮譽證書,端正地擺在被紅綢巾遮蓋的桌面上。在歡快的樂曲聲和熱烈的掌聲中,15名獲獎教師、學生走上領獎台,自豪地領取了獎狀,也領取了沉甸甸的信任和榮譽。
看着自己的學生和指導幫扶的青年教師同時走上領獎台,老教師孫玉靜臉上笑開了花:“真的,學生進步、年輕教師成長,比我自己得獎都高興!”
青年教師張喜麗的發言引發了共鳴:“我是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我想幫助更多和我一樣的農村孩子實現夢想和追求!”
表彰大會後,各班級的勞動實踐小菜園迎來了豐收。挖土豆、摘辣椒、掰苞米,菜園裡一片繁忙的收獲景象。一年級學生陳延闊拖着裝滿西紅柿的箱子,歡喜得像隻麻雀;八年級學生陳馨蕊手舞足蹈,說自己種的白菜比爺爺種的長得還要好……
食堂裡,洗黃瓜、擇豆角、拌涼菜、包餃子,各做各的一份事,師生歡騰一片。
“從春到秋,從種到收,學生們在勞動實踐中收獲了别樣的幸福。‘西紅柿拼盤’‘農家大炖菜’等家常菜都有了别緻的名字——‘紅娃心向黨’‘民族大融合’,表達了孩子們的心聲和對祖國的美好祝福。”學校黨支部副書記曹玉娟說。
夜幕降臨,明月高懸。這片最早把太陽迎進祖國的熱土,還不到7點便把月亮擁在了懷間。
莫日根廣場上,篝火映着耀眼的星光燃得正旺。師生們圍着篝火唱起動聽的歌,跳起歡樂的舞,玩起民族傳統體育競技遊戲。
不遠處,兩口大鐵鍋炖着鮮美的江魚,冒着熱氣,香味撲鼻。唱夠了、玩累了,師生們圍坐在一起,品魚味、嘗魚鮮,賞東極之月,誦千古之詩。
江風圓月下,盡是誦讀聲。“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琅琅的讀詩聲,應和着即将到來的中秋節。
篝火已燃盡,秋風漸微涼,人群久不散。“心靈得以滋養、身體得以活躍、心情得以放松。這個教師節,我們過得不一樣!”學校副校長徐彩玲意味深長地說。
祖國最南學校:海上生明月 師生共此時
本報記者 俞水
9月,椰風、海浪、碧空、細雨……坐落在南海之畔的中國最南學校——海南省三沙市永興學校熱鬧極了,剛迎來了新學期,又迎來教師節和中秋節。
“這是我過的第一個教師節!”“我過的第五個!”“我過的第三個!”……教師侯昊冉舉着手機拍視頻,幾名同事擠到鏡頭前興奮地說。
校長郭興說,“這是我過的第十個教師節”。
郭興是永興學校今年剛上任的新校長,由海南省瓊台師範學院派任支教。
“10多名教師來自五湖四海,中秋節無法回家。”郭興說,“學生也都是當地村民和駐島工作人員的孩子,常有家長帶着孩子和老師一起過節。”
“所以,今年的‘雙節’活動得好好搞一搞!”郭興作了詳細的規劃,“我們以‘感恩傳承、同心守望、展望奮進’為主題,設計了三部分内容。”
“感恩傳承可是一個‘大計劃’!”教師洪美叔對這個環節特别期待:教師節那天,學校的“老校長”和“老教師”們會在線上“團圓”,一起聊聊對未來的希望,把支教精神一棒接一棒傳承下去。
原來,為了解決島上師資短缺難題,2018年,三沙市與海南省瓊台師範學院共建永興學校,瓊台師院對永興學校進行托管。多年來,瓊台師院派駐支教教師,有力支撐了永興學校的辦學。
9月8日,孩子們圍坐在一起制作祝福卡,打算送給四川省泸定縣震區的小朋友們。“希望泸定的小朋友能夠健康平安,在中秋節吃上月餅!”“希望震區的小朋友能和家人團聚!”孩子們的祝福,真摯而美好。
之所以設計這個“同心守望”的環節,是因為永興學校的發展也得到了來自各方的幫助。這幾年,永興學校不僅得到三沙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到的外界幫助也越來越多,很多北京、上海的學校都是這裡的對口幫扶學校。
“要讓孩子們學會感恩,學會關愛他人。”郭興說。
愛黨愛國也是這個“雙節”活動的重要主題。教師們将帶着學生手持國旗與三沙市地标合照打卡,“展望奮進”,喜迎黨的二十大。
作者:本報記者 張滢 易鑫 禹躍昆 俞水 通訊員 柴玉平
《中國教育報》2022年09月12日第2版 版名:新聞·要聞
本文來自【中國教育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