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大錯覺:我能反殺,她喜歡我,尺碼選對了
提到高品質鞋靴的尺碼,朋友萌你是否有很多問号?
首先,品牌很多,Reddit固特異話題下的品牌數多達169個
接着,每個牌子不同的鞋楦有很多
其次,每種鞋楦或者型号又有寬度的區别
再者,每個牌子還分英碼/美碼或者自己也不知道用的哪套尺碼體系,比如有些日本牌子喜歡故意标大尺碼
最後,你的兩隻腳,往往也存在細小甚至肉眼可見的大小差異,并且在一天内的不同時刻還會膨脹與收縮一定程度
一切的一切,造就了尺碼之迷
今天就來簡單談談尺碼的選擇問題,需要注意的是,本文隻是一個通用的簡易指南,隻探讨一般規律,不具體到某個品牌某個楦的尺碼怎麼選,也不具體到某種鞋型怎麼選尺碼(比如樂福怎麼選,牛津怎麼選)。有些牌子的尺碼問題我在之前的一些咔叽單品文章中寫過(具體可以翻看往期文章),并且以後也會再寫寫某個具體品牌的,所以還請大家持續關注~
能叫得上名、有些曆史的複古鞋廠,他們當中有些是做了大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鞋子的。多年來,他們堅持使用同一尺碼體系,尺碼相對固定。
相比這些高品質鞋履,運動鞋是個更大的類目,并且由于型号更多産品叠代快,所以尺碼就更複雜,能不能堅持同一尺碼體系是個未知數。
再者,有些人在此之前可能從未買過皮鞋。為了舒适,可能會在自己不知道真實皮鞋尺碼的情況下把運動鞋買大2~2.5碼,因為試穿的時候他們覺得這樣才是舒适不擠腳的(反正綁緊鞋帶穿着也不會覺得很大)。這種情況下,要是根據“運動鞋尺碼-1”這種常見原則來買複古鞋靴的話,造成的後果就是買回來的皮鞋像船一樣了。。。
這個說法十分常見,尤其是對于靴子,可以通過加鞋墊、系緊鞋帶、加後跟貼等各種辦法來讓鞋子變得“合腳”。但這又是何必呢,其實,鞋子買大了有很多壞處,尤其是對于長期穿着而言:
1錯誤的尺碼帶來錯誤的足部支撐,不符合人體工學,長期下來對健康不利
2複古鞋靴往往一隻鞋就有一兩斤重,如果尺碼選大了,會覺得鞋子明顯更重,從而走起來更累
3舊化難看,買大以後每次走路鞋面彎折的部位就和原先鞋匠設計的不一緻了,使得折痕往往一言難盡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選準尺碼而不是故意買大,有時候甚至可以比你習慣的尺碼再選小半碼,因為這類複古鞋靴使用的皮革和其他材料本身就具備一定的延展性,随着穿着會慢慢貼合你的腳型,并且大多數會鞋子,在長期穿着後,尺碼會增大0.25碼左右。磨合完成後,略小的尺碼最終反而會更适合你。
不管是歐碼,英碼,美碼,還是日本碼,都隻是一個數字而已,不要在一個數字上吊死,想當然的覺得我就該穿這個數字,或者因為一個數字而不敢去嘗試小半碼的鞋子(說不定這個長度更合腳)。尤其是日碼用的這個厘米數,很有迷惑性,比如日碼的27CM,它就是一個數字,表示這個鞋大概适合27CM腳長的人穿着。但這并不意味着腳長略大于27CM的人就不能穿了,說不定他穿着反而更合腳。畢竟尺碼不是隻由腳長決定的,還有前掌腳圍,腳背維度等等,不能把一個三維的概念用一個二維的單一變量來簡單定義。
再者,有些人會把日碼和内長搞混淆,覺得鞋碼27CM的意思就是内長有27CM,實際上這就大錯特錯了。。。試想,内長27CM的話,那27CM的腳還能塞進去嗎。。。
而且,不同牌子在鞋碼這個數字上的差異可以是很大的,可能這個牌子穿UK8合腳,那個牌子要穿US10才能合腳。。。所以,關注點應該在于鞋到底合不合腳,而不是過度關注這個數字。
此外,腳長腳寬也是一個數字,自己測量的誤差有時候會很大,所以一定要實穿才行。
很多牌子會以Red Wing、Alden的Barrie楦尺碼作為參考,比如建議和B楦尺碼相同之類的。所以,作為新手,可以先确定自己RW或者Alden的尺碼,之後再買其他牌子就更好辦了。
有條件的話,先考慮适合自己的寬度,再去選長度。我曾經活躍于RW貼吧,看到了太多腳寬大于10CM甚至10.5CM而去買D寬度的玩家,其結果就是普遍都買長了。舉個例子,腳長26.5,腳寬10.5,本來買8.5E就差不多合适了,結果為了遷就腳寬而選了9D甚至9.5D。要知道RW的8.5D适合的腳寬應該在9.7CM以下,所以他們至少應該E寬度起步,然後選擇數字更小的鞋碼。
但有時候因為各種限制,比如現貨沒有更寬的,或者海淘不确定因素多,就很難買到合适寬度的鞋。對此我的建議是,強扭的瓜不甜,直接不買吧。。。實在喜歡怎麼辦?找那些可以custom fit的牌子加錢訂做吧
各大貼吧經常能看到這種情況,于是下面就會有不少人回帖說鞋子買小/腳太寬了,搞的人心惶惶的。我曾經也被這個教條束縛過,但後來我發現不能簡單的通過這點來判斷,還應該考慮鞋面形狀的設計、腳和鞋楦的匹配度。有的鞋,即便是尺碼完全正确的人穿上,腳面也會超出鞋邊,這很正常。
一些光滑的、比較薄的襪子,因為表面摩擦力小,所以穿靴子的時候就會覺得不跟腳,腳在靴子裡面各種滑。對于愛穿這種襪子的人來說,買靴子的時候就可以适當減小一點尺碼使得穿上更合腳。
同樣的,習慣了糙厚襪子穿靴的朋友,就可以按正常尺碼買,或者略微買大一點點。
鞣制方式的不同會影響皮革的彈性與延展性,一般來說鉻鞣的皮更有彈性,延展性更好,磨合起來更快更容易,而植鞣則比較硬,需要磨合更久,但磨合好以後定型的程度會更深。
此外,部位的不同也有影響,通常皮革肉面的延展性不如粒面,因為肉面已經在動物身體上延展了一部分。也就是說,翻毛皮的延展性沒有光面皮高。這一點的極端就是馬臀皮了,由于馬臀皮用的是肉面側的cordovan層,本質上可以理解為被削過的肉面,而且又是長時間植鞣的産物,所以延展性很差。因此,馬臀做的鞋,最好不要買小了。
前面隻講了理論,我知道很多朋友可能會說怎麼沒有實戰。所以,最後我收集了一些玩家自己所擁有的鞋子尺碼,發在這裡供大家參考(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可進入,文檔還在不斷更新,歡迎大家參與~)
尺碼鍊接 :https://shimo.im/docs/gvjyCWxy9xXH3YrW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