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場館“冰絲帶”7月正式對外開放。圖/新華社
21年前的7月13日,北京第一次申奧成功,獲得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權。2015年7月31日,北京再次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
2008年奧運會和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讓北京這座城市通過實踐完成了“雙奧之城”的建構。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首都對外文化傳播研究院院長、北京對外文化傳播研究基地主任、教授曲茹則通過另一種方式,參與到北京“雙奧之城”的宣傳工作中。
北京冬奧會期間,當不少研究者将目光聚焦在閉環内的冬奧賽場時,曲茹和團隊主動承擔了閉環外2022北京新聞中心的研究工作。20天的工作經曆,讓曲茹感受到在曆屆的奧運會中很少有新聞中心開放時間如此長、策劃活動如此多,2022北京新聞中心也成為講好“雙奧之城”故事的重要陣地。
談及對“雙奧之城”的認識時,曲茹告訴新京報記者,北京“雙奧之城”的建構,無論是對奧林匹克文化的發展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再造和奉獻。
随着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結束,北京“雙奧之城”的建設并不是完成式,應該是一個新的起點。曲茹表示,通過冬奧會期間北京新聞中心的運營對冬奧文化傳播的經驗來看,不應該把“雙奧之城”當作是已經完成的任務,應該把這樣一個品牌或者文化,繼續建構、發揮和運用好。
在曲茹看來,“雙奧之城”的建構無論是文化邏輯、城市品牌或者城市形象甚至是中國形象的建構方面已經日趨成熟。如今,奧運精神作為全球文化交流的一種重要形式,“雙奧之城”應該是我們對外交流的一個“着力點”。曲茹也建議,應該好好總結其中的發展經驗,在國際傳播和交流中,更好的為國際奧林匹克文化的發展做出貢獻。
新京報記者 王繼松
編輯 肖萬裡
校對 吳興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