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玩葫蘆,細膩。直白粗犷的歪果仁是真比不了。外國人的思維是器質的,審美是宏闊的,但趣味不是精微的。
我們玩葫蘆,一半在于,把葫蘆"盤"出來,把葫蘆的材質,升華之并無限玩味,從中體味玩家造物的快意和與葫蘆的無間互動中獲得的情感。
從曆史上看,直到今天,國内玩葫蘆的無論是鳴蟲葫蘆,手撚兒,範制,還是押花,沒有不盤的(一些工藝葫蘆也都要盤一盤)——盤是标配行為,盤是題中之義,盤是羽化登仙的必須,不盤倒是有問題呢!
有人說了,不就是盤麼,我一個月就盤出亮光,仨月就出包漿!再不濟用水砂紙一蹭,三天就亮了——那就不足以語盤玩了,此為李逵盤葫蘆,暴殄靈物,葫蘆女神恐怕是要哭泣。
普通葫蘆玩友通常買到自己認為合适的葫蘆,就開始盤玩。每天不停的攥在手裡,揉搓啊,蹭臉啊,用手套擦啊,帶身上睡覺啊,不一而足,就是要快速上光上瓷上色出包漿。這種心态本身就不健康。
天然葫蘆,時間越久,人手一摸自然出包漿
首先葫蘆的特質,不是像紅木核桃一樣,不能高頻度高強度盤就行的。它是需要一個安穩閑适的一個心态來實施這個有條不紊的過程。二是葫蘆的外殼雖然是木質化的,但是最外表皮隻有極為輕薄的一層上光層,如果強力摩蹭,不停盤摸,會導緻這層微妙的微結構層受損,甚至破損。這樣無論怎麼用力盤,隻會讓葫蘆越盤越髒,或者雖然挂瓷了,但是上色不變。
墨西哥葫蘆,沒有盤的概念,但是包漿自出
葫蘆的正常盤玩過程,應該是首先選擇的葫蘆不要是當年新葫蘆。因為新葫蘆還沒有化透。裡面的内瓤,種子沒有幹透,也沒有同空氣交流通透。裡面的葫蘆液體剛剛凝結,沒有消散,葫蘆此時是固化的。它同外界的微孔洞結構還沒有形成。
這時盤,很費勁能挂點瓷,但是不會再變成紅木色,更不會變成油潤的紫紅了。所以必須選擇陳年老的,成熟度高的葫蘆(成熟度低的,盤不出任何價值)。
這種葫蘆皮層已經疏散,皮色已經出現金黃,再稍一盤玩,就可以出現非常正宗的輕紅木色了。再盤就可以挂瓷,半年就能出現小包漿。兩年就能出現沉靜内斂,光芒内發,古雅高貴,富有獨立人格的紫紅的包漿。
清代宮廷範制筆筒,時間是一切上色和包漿的最大元素
盤葫蘆重在過程,這個樂趣不能偏廢。否則還盤個什麼勁?二在張弛有道。葫蘆盤不能用力過猛,它不是一個單純疊加工時的過程。盤葫蘆三部曲:一要老葫蘆太陽曬。二要輕盤隻用手。三要時間越久越好,盤曬交替有節奏。
刻意的盤,出不來天然的氣質
葫蘆不曬,永遠不變色。光盤沒有用。葫蘆即使不盤,單靠時間和曬,一樣能變成棗紅色(此時一盤,大放光彩)。所以曬為重中之重。盤的時候别用什麼核桃油,蹭臉油,那些其實不起什麼作用,對葫蘆的表皮反而有一定的侵蝕性。
隻用手——幹燥的,幹淨的手。如果是大汗手,那就得帶手套。總之濕潤的東西對葫蘆不利。手是最溫暖柔軟的抛光物(參考大漆抛光工藝)。
有了這兩個前提,盤一天,曬兩天,玩一天,有節奏的這麼玩,包漿才會姗姗來現,(挂瓷都是暫時的,不盤就會消失。包漿是永久的)上色也會盡随您意,那種說不清的地道色彩表現,魅力無窮的固定了。
盤好以後的葫蘆,最好不要輕易示人,因為拿放都有可能磕碰,盤好的葫蘆一旦磕碰,死的心都有!
也不要密封在密畢空間,葫蘆需要與空氣陽光的交流,否則包漿會變弱,濕潤會生蟲,必須是不是拿出來擺弄,總的來講,此時的葫蘆是情感的生成物,斷了與葫蘆的聯系,它的靈氣也會減弱。
小葫蘆,盤好了就是大葫蘆
盤葫蘆,其實就是陶冶自己,修煉自己的過程,是一種修為,也是一種生活态度的達成。盤的是人,盤的是自己。盤出來的東西帶有自己的特質(一人盤一個樣)是自己靈性的另一個載體。
一件完美造型和包漿皮色的葫蘆,注定會有機會走進曆史,你創造的這件物品,能夠成為現在時光的膠囊,封存在葫蘆與文化的深處。後人看見了它,就是看見了你。
【圖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并緻謝意!歡迎各位朋友評論點贊,記得關注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