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孩子寫一個比喻句,你得到的答案很可能是以下幾句中的一個:
1.妹妹的臉蛋像紅蘋果。
2.太陽像個大火球。
3.楓樹的葉子像張開的手掌。
4.樹上的柿子像小燈籠。
可能你的孩子寫出的比喻句比上述句子複雜一些,那麼恭喜你,你的孩子寫句子水平還可以。
若是你的孩子寫出的比喻句就是上述句子中的一個,那也沒什麼,至少一半三、四年級孩子也是這樣寫的。
無奈
我在批改試卷的時候,如果遇到自由寫比喻句的題目,常常出現超級多的孩子好像提前約定好一樣,寫出來的句子連标點符号都一模一樣。監考很嚴,抄襲的可能幾乎沒有。
同樣泛濫的,還有這些拟人句:
1.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
2.小草在風中跳舞。
3.楓葉在向人們招手。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為什麼?
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孩子們思維的惰性。既然不用思考就能寫出這樣的句子,那又何必費心費力去寫那些麻煩的句子呢。畢竟這些句子從一二年級就開始學了,簡直就像 1 1=2 一樣,深深镌刻在孩子腦海裡;二是孩子們閱讀量太窄,積累不了太多詞彙,就算腦袋裡想到畫面,手上也寫不出來。
第一個原因好解決,隻需要提高作業達标标準。隻要發現他們寫出那樣的句子一律毀掉重寫就行了。
第二個問題有點棘手。
靠讀書積累是個漫長的過程,一時半會兒見不到效果。況且現在孩子們時間很緊張,文化課作業很多,周末又要上興趣班培養才藝,大塊讀書的時間幾乎沒有。碎片閱讀?别開玩笑了,您以為是刷抖音啊。
看來,要從句子次序上想想辦法。
靈機一動
我們就以 妹妹的臉蛋像紅蘋果 這個句子為例。
改動方法1:把紅蘋果放中間
妹妹長着紅蘋果似的臉蛋。
改動方法2:把妹妹放在句尾
臉蛋像紅蘋果的,是妹妹。(注意逗号)
改動3:把 像 換成 是 或 仿佛
妹妹的臉蛋是一顆紅蘋果。
拟人句的改動方法與此類似,以 小草在風中跳舞 這句話為例。
改動方法1:把小草放在句尾。
在風中跳舞的,是小草
改動方法2:把小草放在句子中間。
風中,小草在跳舞。
最後,我用這種方法寫一段話,看看是不是感覺不一樣。
花園裡一片生機盎然。樹上,小鳥在歡樂地唱着歌;地面,小草在優雅地跳着舞;我那長着紅蘋果似的臉蛋的妹妹,也被這歡樂場景感染了,嘴巴咧成一道弧線。
我是一個愛讀書的小學語文老師,關注我,一起跟着名著寫作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