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華民族自古就非常重視的傳統大節。這是新一年的開始,也是家人團聚的時間。除此之外,民間還會舉行各種慶祝活動以及傳統習俗,這些活動大多從臘月二十左右開始,直到正月十五才算正式結束。
如我們熟知的貼春聯、祭财神、除舊布新、守歲、祭祖等等。其中很多習俗因為地域不同,所以會有所差異,但總的來說,都是為了表達人們的喜悅之情,以及對新一年的美好期盼。
一吃折籮
所謂的吃折籮,就是把幾天的剩飯全部放在一起做出來的大雜燴。
按照中國傳統習俗,正月初四這天,全家人會聚在一起吃折籮。而折籮指的就是正月初一到初三期間的剩菜和剩飯。吃折籮的習俗代表了人們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更是寓意着新一年不愁吃穿,财源滾滾。
二扔窮
從三十晚上開始一直到正月初三,人們為了不讓财運流失,所以會把家裡的生活垃圾堆積到一處。直到初四,人們才會打掃衛生,準備把家裡的垃圾倒掉,而這就是所謂的“扔窮”。這項習俗主要代表了人們安居樂業,喜樂富貴的美好願望。
三接五路财神
接五路神,原本指的是五路行神,後來才慢慢演變成了五路财神。以前很多商家春節歇業後,都會在初四晚上或初五早上迎接五路财神,以圖初五營業(新一年營業)生意興隆。
舊時接五路财神的規矩很多,主人家需要帶上香燭到東、南、西、北、中五個方向去請,每請回來一路财神就要在門前放一串鞭炮。五路财神請完後家人需要依次向财神燒香祭拜,最後儀式才算正式結束。
除了上面這3個以外,其實初四還有很多傳統習俗,隻是因為地域不同,所以各地都會有所差異。
有的地方會在初四這天接竈神(大部分地方應該是在臘月二十三這天把竈神請回家,然後在初三這天送走)。
還有就是初四這天忌諱罵人和打碎東西,老一輩人說正月初一到初四如果吵架罵人,就會敗掉一年的好運,因此這段時間見人一定要客客氣氣;而打碎東西是一種不好的兆頭,據說正月裡打碎東西會影響一年的運勢,如果真的不小心打碎了,就要趕緊說一句“碎碎平安”(歲歲平安之意)。
其實舊時很多傳統習俗多多少少都帶有一點迷信,不過更多的是為了表達人們對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這些習俗能傳承至今,則代表着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
本文由約翰飯特稀編輯/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漲知識!如果您有不懂的地方,期待您在下方留言區提出。如果您也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點贊” “關注” “轉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