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要明确一下劃分,我們都知道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流行區域在歐洲所以一般說的西方宗教就是指基督教。
在基督教逐漸傳播變成世界性三大宗教的過程中,由于其他各方面的幹擾,使得剛開始是一個整體的基督教出現的分裂。先是分為羅馬城的天主教、東羅馬帝國的東正教。後來,經過歐洲的文藝複興,羅馬天主教分裂為新教和舊教,而這裡的新教也被稱為耶稣教。
基督教的誕生
剛開始基督教還沒有這個叫法,僅僅是中東地區猶太教的一個分支,也隻是在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中流行,查一下基督教前期的信徒,全是猶太人。按現在的說法,還沒有“破圈”。而作為創始的耶稣(公元一世紀)當時大量借鑒猶太教的教義,如果查看基督教的經典讀物,裡面有着明顯從猶太教來的故事。
基督教能夠廣泛傳播與耶稣之後一位大傳教士保羅有關。當耶稣後,一部分人堅持表示基督教僅能在猶太人中傳播,如果他們勝利的話,也就沒有後來的世界性宗教了;而另一部分則是以保羅為首的傳教士,他們表示基督教是一個全新的宗教,不必受猶太教的束縛,任何人都可以信奉它。
當然,後來的結果我們都知道了,傳教士保羅勝出。在一些西方人看來,保羅更應該是基督教的鼻祖。在基督教前期,雖然正式“破圈”了,但它的傳播依然不受羅馬人的歡迎。遠在意大利的羅馬皇帝,數次迫害基督徒,因為他們宣揚的觀點和羅馬人信仰的多神教沖突。
然而,當時間進入公元四世紀後,整個羅馬帝國危機四伏,各種矛盾沖突不斷。此時的羅馬皇帝逐漸轉變了對基督教敵視的态度,随着時間推移,慢慢地轉而支持它,後來還規定羅馬的國教為基督教。此時的基督教從帝國的偏遠行省,開始向其他地區擴張。
在傳播的過程中,常駐羅馬城的主教依靠皇帝的支持,開始成為基督教的中心。一個控制基督教的機構:教廷,組建立了起來。此時,基督教還是一個整體,各地的大主教都尊羅馬大主教,漸漸羅馬主教便成為了教皇(也稱為教宗)。
基督教分裂為天主教、東正教然而,當羅馬帝國無力維持統一後,便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行政上的分裂,也為後來基督教的分家奠定了基礎。到了公元1054年,時任羅馬教皇利奧九世和君士坦丁堡牧首彌格耳最後開除了對方的教籍。基督教正式分裂為羅馬天主教和東正教。
而之所以分家,是對教義産生了分歧。根源來看,東正教認可的《聖經》比天主教認為的《聖經》少了7卷。
天主教分裂為舊教、新教(也稱耶稣教)此次的分裂,主要原因在于羅馬天主教統治了歐洲整個中世紀,他們已然不再是純粹的教會了。為了維護教會的利益,他們宣揚自己是神在人間的代言人,民衆需要向他們繳納供奉,以此借信仰之名行斂财之實。
長期這樣做,讓一批教士們十分憤怒,最終他們掀起了宗教改革。這些人認為,隻要個人虔誠信仰上帝,便可以直接從《聖經》中得到救贖,完全不必依靠教會。這些人的教義成為了天主教的另一支,新教。當然,由于每個人都可以從《聖經》得出自己的解讀,因此新教有衆多的流派,這裡就不展開說了。
綜上,這些就是基督教大概的發展曆史和分裂的過程,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感謝各位的關注支持,歡迎點贊、評論與轉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