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上意識的含義?一、意識結構存在的前提(1)行動、言語(行動層),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哲學上意識的含義?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一、意識結構存在的前提
(1)行動、言語(行動層) | ||
(2) 感覺、知覺(覺知層) | ||
(3)心覺 (覺知層) |
(5)心理信息、心意地位 (信息層) |
(4)感受 (覺知層) |
(6)自我(核心層) | ||
(7)記憶 | ||
(8)大腦的生理基礎 (基礎層) |
(1)意識沒有燈光的照射;在意識中是不存在探照燈的。如此帶來的是:我們心理的演員、舞台和布景等他們自身都能“發光”,是“自明的”,自身具有覺知性,自身具有的覺知性而不需要燈光的照射。最初,是産生的感覺具有了覺知性,從而帶動知覺、心覺和感受具有覺知性。感覺的覺知性是天然形成的,是生物生化的過程;如同燈有了電流而發光一樣自然。感覺沒有覺知性就沒有了感覺本身。感覺、知覺、心覺和感受的覺知性是天然地形成的生化過程,是自然形成的;自身能“發光”而不需要燈光的照射。沒有燈光照射的感覺、知覺、心覺和感受是能夠被自我所覺知到的,覺知到它們的存在和運動。
意識是由多個意識成分相互結合的結果。由于意識成分——知覺、心覺和感受(演員、舞台、布景等)都具有覺知性,從而讓結果的意識(即使意識包括更多的成分)也具有了覺知性;這就是意識覺知性的根本來源。由它們組成的心理活動也具有了覺知性。
(2)意識中的自我,是我們的人格,是我們的修養水平,是我們所受到的教育程度的體現;是我們的需要、欲望和品性的集合體;是我們的習慣、經驗和心理定勢的集合體。在記憶中的信息由于被激活而進入到我們的心理中成為心理的原始狀态,成為我們心理的主宰,是心理活動的支配者和調控者。自我是意識的主體,它處于意識的核心層中。
(3)在意識中,還存在着無意識的心理信息,它是意識心理活動的核心,是意識心理活動的主軸,是意識心理活動的内涵所在。
(4)意識不是籠統的,抽象的,它是一個個具體的心理活動而非意識流;如想象、思維、注意、學習、意志、情感等心理活動。它有很多具體而獨特的成分,它們是感覺、知覺、心覺、感受,它們是心理信息、心理能量,同時還包括作為主體的自我。意識的心理活動就是由這些成分有機結合的結果。
意識的成分就是意識的元素,它們是:
感覺(心理學中的感覺概念)
知覺(心理學中的知覺概念)
心覺(心理學中的表象或心象)
感受(内心的體驗)
心理信息(含義、内容、意義)
心意地位(心理能量)
自我(調控中心)。
其中,感覺、知覺、心覺和感受都具有覺知性,同時,它們還是矢量;它們既具有覺知性(相當于方向),又帶有一定的心理信息,它可以成為心理活動的載體或者作為心理活動的工具。感受(内心的體驗),存在良好的體驗和不良的體驗。
感覺由于出現的概率小常被省略掉了。
自我、心理信息和心意地位不具有覺性,我們看不到,摸不着,是“無意識”的。自我是意識的核心和大腦中樞;心理信息是自我需要表達的涵義和内容;心意地位專為心理活動提供能量,如欲望的強度,需求在我們内心中的位置高低。
二、意識結構
自我是心理或者心理活動的主體,它是心理活動的支配者、調控者和監督者;它是心理的支柱,是“大腦中樞”;一切心理活動都必須受到自我的監控和調節,最終完成相應的心理活動。知覺、注意、想象、思維、學習、反省都是在自我的調節下進行的。自我是無意識的及隐藏于心靈深處,由于難以注意到我們常常把它給省略掉了。自我不具有覺知性,是無意識的,變化極快,即便是間接覺知時間也很短。自我相當于電腦中的中央處理器和系統軟件,我們是感覺不到,意識不到它的,可它卻對心理活動起着無比大的支柱作用。自我本身無覺知性,是無意識的;可是,它卻可以對心理對象或心理内容進行審視和觀測,可以對這些心理活動進行監控和調節;它就像一個隐藏在屋内的觀察員觀察屋外的景觀一樣,如此,自我才顯得神秘。
我們發出的心理活動包括意識的心理活動和無意識的心理活動,它們都是在自我的調控下完成的;但這些心理活動都不是在自我所在的核心層中出現和展開的,也就是說,心理活動都不是在核心層中産生的;它們是在核心層之外的心理層中産生的;雖然是在自我的支配調控下,但心理活動本身卻是在心理層中産生并運行的。
心理層中的心理材料:知覺、心覺、心理信息、感受和心意地位相互進行了組合,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心理活動。同樣,在心理層面之外還存在受到自我支配的言語和行動。或者是說,心理層面是介于核心層面和外在言語和行動層面之間的那一環節,是心理活動的主要場所。核心層中的自我支配和調節心理層面的心理活動的産生和發展,最後發出了外在的言語和行動。
——可以看出意識包括了三個層面:
1.是居住在核心層中,在心理活動中起着主導作用的自我,它專門支配和調控心理層中的材料進行心理活動,最終表達自己的意志。
自我是心理活動或者意識的主體,是意識的發出者和覺知者;它是處于心理活動中最核心的層面——核心層,即自我所處的這一層次;它是我們意識或者心理活動的主體,是支配、調節和監控意識的最終決策者,是我們的品性和人格所在。
2.是受到自我調控而在心理層中形成心理活動的成分:感覺、知覺、心覺、感受、心理信息和心意地位;它們是形成心理活動的材料,最終在心理層中組織形成心理活動,體現自我的意志和想法。
在心理層,由于具有覺知性的,同時作為對象或材料的感覺、知覺、心覺和感受占居了覺知層,不具有覺知性的心理信息和心意地位又占居了信息層讓整個心理層面顯得宏大并成為了意識的主要部分。
心理層,即我們正常地形成心理活動的層次,是能被我們覺知的心理層,是我們意識産生的層面,是心理活動産生的層面。在這一層次還可分為信息層和覺知層。在信息層中居住着心理信息和心意地位,它們不具有覺知性,是無意識的。在覺知層中産生着感覺、知覺、心覺和感受,它們具有天然的覺知性,能夠被我們所覺知;如此,帶來了意識的覺知性。
覺知層是我們能夠覺知到的層面。在覺知層中,我們所覺知到的主觀信息是組成意識或者心理活動的材料;它主要從二個方面給予提供:
(1)是身體内部或外部的物質對感官的刺激而形成的感覺、知覺,為感覺的産生而形成的感受等知覺材料。
(2)是我們從記憶系統中提取出來的心覺或表象信息。這是我們主動地提取的心覺材料。
3.在心理層外是受到自我支配的行動和言語,它們是外在形式,屬于行動層。行動層是任務的執行層,是體現自我的意志而發出的;主要指我們主動發出的言語或行動所形成的知覺,它是知覺的外在形式層;是我們和他人能夠覺知到的。
自我深藏在核心層中,我們難以覺察;行動和言語又隻在外面表露而顯膚淺;可以看出心理活動的主要部分應屬心理層。不過,我們通常所說的意識主要是這三個層面的合體;缺了誰都不完整,心理活動也無法正常地進行。從覺知性這一角度來看,意識主要是指心理層和行動層,因為自我常被省略掉了。
(1)行動、言語(行動層) | ||
(2) 感覺、知覺(覺知層) | ||
(3)心覺 (覺知層) |
(5)心理信息、心意地位 (信息層) |
(4)感受 (覺知層) |
(6)自我(核心層) | ||
(7)記憶 | ||
(8)大腦的生理基礎 (基礎層) |
注:1.行動層和覺知層是意識的(1)(2)(3)(4)。感覺、知覺、心覺、感受或者言語、行動是具有覺知性的元素或現象;我們能夠覺知它們,發現它們。
2.信息層、核心層和基礎層是無意識的(5)(6)(7)(8)。心意地位、心理信息、自我是不具有覺知性的元素或心理的主體和核心;它們是無意識的,我們不能直接地覺知。
3.基礎層中記憶隻是為心理活動提供材料而已(7)。
4.心理層由覺知層和信息層組成(2) (3) (4) (5);人的心理活動就是在心理層中産生的;包括核心層(6)。
5.夢心理的産生場所(3)(5)(6)(7)
在通常情況,自我存儲于記憶腔中;當人處于覺醒狀态時,自我将受到刺激而被激活進入到核心層中恢複生命和活力。
心理信息是在自我或人格的基礎上派生出來的,同時受到自我的調控和監督;是為自我或人格服務的具體心理活動的内容或涵義。
三、意識成分的特性
在意識成分中,由于不同的成分自身的特點不同,那麼,它在意識(心理)的組合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就不同。
(1)知覺和心覺自身沒有自主能力,又不能提供心理能量,不過,它具有覺知性,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它們作為意識,心理活動的載體或者工具是再适合不過了。所以說,知覺、心覺(包括形體的和符号的,視覺的和聽覺的,載體的、創建的和聯結的三種)常常作為心理活動的載體或者受支配的工具;如在思維的過程中起着載體的作用(也有工具的作用),在想象的過程中起着工具的作用,在學習,言語的過程中既有載體的作用,也有工具的作用。
(2)心理信息沒有覺知性,又沒有自主能力,這使得它作為載體也不行,作為“大腦中樞”也不行,它又沒有自己的特長,好象一無是處;可是,心理信息變化莫測,是隐形的“殺手”它是自我的手臂,專為自我服務,是自我的表達途徑。
心理信息是意識或心理活動的内容或涵義,它是概念、判斷、推理的邏輯形式,是言語或文字的内涵,它是無意識的,是心理活動的本質所在。
心理信息是在自我或人格的基礎上派生出來的,同時受到自我的調控和監督;是為自我或人格服務的具體心理活動的内容或涵義。
(3)感受,自身沒有自主能力,自己具有的覺知性又較差,這使得它作為載體也不行,作為“大腦中樞”也不可以;還好,它有着自己獨特的個性或者說“絕招”,它能夠觸動我們的心靈,靠自身來為意識,心理活動增添色彩,提供心理能量,讓我們的世界不在單調,沉悶。感受常常作為情感,情緒等心理活動的決定因素,它影響着人們的心理狀态,影響着心意地位的升高或降低,它為心理、意識提供情感色彩。
心意地位沒有覺知性,又沒有自主能力,這使得它作為載體也不行,作為“大腦中樞”也不可以,它又沒有自己的特長,好象一無是處;可是,它專為心理信息提供能量,提供動力,這是直接的動力;它是聯系感受與心理信息的橋梁,是動力的橋梁;它是專門支撐心意在我們心中的份量和位置的。心意地位是心理活動的動力系統或能量系統,它專為心理、意識(主要是心意)提供能量和動力。
自我有着強有力的自主能力和能動作用,同時它又不具有覺知性(它具有了覺知性,就不在神秘了,世人早就認識它了),它能作為意識,心理活動的主體,是心理活動的組織者、支配者或“大腦中樞”真是上帝的安排。自我是心理、意識的“大腦中樞”,控制中心,它是心理活動的本質所在。
核心層中的自我是心理的主體或者心靈,它是我們的人格和品性,是我們的修養水平,是我們所受到的教育程度;它專門對我們的心理活動或意識起調配和監控的作用。在記憶中由于被激活而進入到我們的心理中成為心理的原始狀态,成為我們心理的主宰。
自我是無意識的,它本身不具有覺知性,即便燈光照射到它我們也看不見。在通常情況,自我存儲于記憶腔中;當人處于覺醒狀況時,自我将受到刺激而被激活進入到核心層中恢複生命和活力。
——可以看出:知覺、心覺是心理、意識的載體或工具;感受為心理、意識提供色彩;心意地位為心理、意識和欲望提供能量和動力;心理信息是意識和心理活動的核心,是自我的表達途徑;自我卻是意識和心理活動的中樞,是發出者和覺知者。
四、意識的産生
意識的産生是在自我的調控和監督下,知覺(形體的和符号的)和心覺(形體的和符号的)按照自我的要求進行組合,使心理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具有覺知性,都是以知覺或心覺作為載體或工具,并表達一定的意思或涵義,最終體現自我的意志和意願。
1.來自外界對感官的刺激在覺知層中形成感覺或知覺,如形成的痛覺或形成的汽車的知覺。感覺或知覺本身具有覺知性而不需要燈光的照射,這如同電流經過燈泡而發光一樣的自然,而不需要其它照射物的存在。如圖:
外界刺激——感受器——感覺或知覺
2.在覺知層中産生的心覺主要來源于記憶腔的記憶信息,它是由自我的主動調控,提取記憶信息進入到覺知層中形成心覺;如回憶起老家的水牛(形體心覺),回憶起先前所說的話語(符号心覺)。同時,自我也主動調控我們的行動,支配我們的行為。如圖:
自我——記憶信息——心覺
或自我——行動
3.感受也是在覺知層中得以産生,它是感覺産生後的心理體驗。它将促進我們心理狀态的發展、演化,情緒的變化。如圖:
感覺——先天性心意——感受——心态或情緒
4.覺知層中産生的感覺或知覺或者心覺将刺激核心層中的自我,自我(就是我自己)為了自身的安全、方便、尊重、自由、利益的需要将進行相應的思維活動,這思維活動通過言語或行動在覺知層中得已表達——形成能被我們覺知到的思維過程,最終形成相應的結論,以行動或言語的形式來表達,如評估、判斷,猜測。如圖:
知覺或心覺(覺知層)——自我支配的思維(覺知層)——結果:言語或行動(覺知層)
或知覺、心覺——思維——結果。它們都是在覺知層中完成的。
若隻有:知覺、心覺——思維——,說明還沒有完成思考。
5.無意識的産生
這裡所談的無意識是指心理無意識——即無意識的心理活動;而不包括其它的生理無意識等。
覺知層中産生的感覺或知覺或者心覺将刺激核心層中的自我,自我(就是我自己)為了自身的安全、方便、尊重、自由、利益的需要将進行相應的無意識的思維活動,這種思維活動沒有通過言語或行動在覺知層中得已表達——沒有形成能被我們覺知到的思維過程,它是自我進行的無意識的思維活動,隻是以心理信息的方式得已表現,不過,其結果必定以行動或言語的形式來表達,通過覺知層可以覺知到。如暗示、靈感、直覺、意會(隻能意會,難以言傳)、習慣、心理定勢。如圖:
知覺、心覺(覺知層)——自我進行的無意識思維(核心層)——結果:言語或行動(覺知層)
(1)在參考消息(2005年3月16日)引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周刊2月28日一期文章,題為“探索無意識之謎”中提到了一種稱為适應性無意識的心理過程。它能讓我們駕車轉過一個街角,而無需用複雜的計算來找出精确的轉彎角度,汽車速度和駕駛半徑。我們駕車轉過街角,沒有什麼考慮,推測,僅是看到了那個街角而已,就能不知不覺,毫無意識地轉過街角,轉過這個街角需要的速度,駕駛半徑我們也沒有過多考慮,好象是自然就輕松轉過去了。這一過程我們僅意識到了街角(看到了),其它的什麼也沒有意識到,這“其它”過程的支配力量就是适應性無意識。實際上,這一過程是有心理活動的,是一心理過程,是我們在不知不覺,自然中轉過去的;隻是我們沒有明顯地感覺到,意識到而已;并不是沒有發生心理活動。假若真沒有發生一絲絲的心理活動,我們的心理沒有一絲絲的變化,而我們又很自然地轉過了街角那就太神了。有的人騎自行車轉過一個街角時很粗心,撞到了街角處那牆壁上;他很後悔:早知道這樣,把自行車的龍頭(方向架)轉急一點就好了。當他撞到牆上時,他的心理活動就非常明顯了。這也能間接地說明:我們騎自行車轉過一個街角時是有心理活動的,隻不過我們沒有明顯地意識到,感覺到而已。這時的心理活動(心神的單獨運動)由于沒有相應的載體而不明顯。當我們騎着自行車走近街角時,街角的位置(它帶有相應的信息)通過視覺印入到我們的腦海裡,我們的内心在默默地評估(依據以往的經驗)街角處在我們正前方的什麼位置:距離有多遠?街道有多寬?我們在多大的範圍内能夠正常的轉過街角?隻不過這一過程是在我們的心靈深處,由心神獨自去完成的,速度非常之快;由于沒有知覺作為載體使我們難以感覺到,意識到,我們好似不知不覺地就完成了。
在功夫影片中,俠客用劍朝主人公刺來,在千鈞一發之際,主人公沒有思索,猶豫,立即閃身。我們分析一下主人公在當時的心理狀态:當俠客用劍朝主人公刺來時,主人公是知道的,主人公或許還會認為:這可能會對我造成傷害,我得立即閃開,于是,發出行動——閃身。假若主人公并不知道俠客用劍已朝自己刺來,他是不會閃身的。假若主人公知道俠客在用劍朝自己刺來,而自己又認為不會對自己造成傷害,主人公也是不會閃身的;他覺得俠客的劍是用紙做成的,或者主人公覺得俠客的劍刺偏了,傷不到自己。隻有當主人公認識到劍的刺來會對自己造成傷害時他才會閃身,而這一心理過程,主人公他自己也不知道(隻是意會到了而已)。他隻知道俠客的劍朝我刺來時,我得立即閃身。主人公的這一心理過程是存在的,隻是他沒有明顯地感覺到,意識到而已。當時那心理活動的内涵就是心神,它沒有載體,以緻感覺不到,意識不到。假若主人公看見劍已刺來,而自己沒有任何的心理活動和心理變化,他是不會閃身的;相當于他沒有看見劍已刺來。即使我們正常的人在遭到意外襲擊而躲過一劫時,也會心有餘悸,心情難以平靜(我的媽呀,好險啦!)。上述兩例是存在心理活動的,隻是由于(心神或者心理活動)沒有載體而使我們沒有明顯地感覺到,意識到;這就是心理活動中的心理無意識(感應性無意識,它是心理無意識的一種)的本質所在;當然,這也是心神的單獨行動,是心神無載體的行動。
如在商場推購物車的過程,走路繞過一個障礙物的過程。我們都沒有仔細地考慮,推敲,無意識地,不知不覺地就這樣過去了;這就是心理無意識的作用。
……心理無意識是人們在臨時(突然)感應到了外界的刺激而作出的随機應變(無意識地);于是,作者把這樣的心理無意識稱為感應性無意識,也稱為适應性無意識。感應性無意識似“本能反應”,完全随機應變;為了自己的安全,方便,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應急措施;它是心理的臨時反應。
它的特點:就是随機應變。
它的目的:是為了自己的安全,為了自己的方便,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
在我們行走的大路上有一個坑,我們得繞過這個坑再往前走;我們能繞過這個坑是感應性無意識的支配;我們沒有去想就自自然然地過去了。我們過馬路時,左右看一下,評估一下汽車離我們有多遠,速度有多快,我們按照正常的速度能否安全地走過馬路;我們沒有想,沒有思索,隻是意會到了而已;這就是感應性無意識的調配。
(2)顧名思義,習慣性無意識指的就是人們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形成的習慣而形成的無意識。如習慣性言語,動作,行為,習慣性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前曾經是意識的行動,但由于不斷重複而自動化了,因而日益變成非意識的;”(《普通心理學》:蘇)。習慣性無意識就是我們在形成某種習慣後,會無意識地不知不覺地進行相應的活動。習慣性無意識是心理信息無載體的行動,我們難以明顯地感覺到,意識到。如:拿盆——拿毛巾——舀水——洗臉——倒水這一過程我們是不知不覺地順理成章地進行,我們沒有思索,考慮,自自然然地進行,沒有“意識”的有意安排;而它是習慣性無意識的安排。習慣性無意識是起聯結的作用,它把各個動作或者事物有機地接合在一起;它讓我們幹事更為簡單,自然,同時又是那樣的協調和迅速,我們毫無費心,費力,不加思索地自自然然地就完成了。
習慣性無意識是事物之間的一種默默的心理紐帶,也是多個動作能夠協調完成的一種紐帶。習慣性無意識是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多個連續的動作經過反複的有機接合在内心形成的心理紐帶。
習慣性無意識一旦形成就程序化,定型化,有時顯得比較古闆,也難以更改。
6.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差異
(1)意識的思維活動有知覺或心覺為載體,無意識卻沒有載體。
(2)意識能明顯覺知到,覺知到知覺或心覺;無意識難以覺知到。
(3)意識的運行速度慢,無意識的運行速度快。
(4)意識活動可以長時間地進行,無意識活動隻能在刹那間進行。
刹那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