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3公裡處,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錄的世界文化遺産。
龍門石窟是世界上建造時間最長的石窟。石窟開鑿始于北魏孝文帝時期,在唐代營建進入興盛狀态,在清代整個工程結束。從頭至尾,建設曆經了10個朝代。
龍門石窟又是世界上建造規模最大,收錄佛像最多的石刻藝術寶庫。整個石窟占地31.7平方公裡。現存洞窟佛龛2345個,造像11萬餘尊。因為其藝術和宗教表現形式“豐富多彩,登峰造極”,所以被聯合國相關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龍門石窟佛像的精華部分明顯表現出了唐代人物造像的特點和大唐盛世的氣象。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石窟正中的盧舍那大佛坐像。大佛的面容是根據唐代女皇武則天本人形象“寫生”而來。遠遠望去隻見佛像體态豐腴,面容溫存又不失威嚴。服飾不但看上去有飄若浮雲的感覺,而且又能感受到矯若驚龍的氣勢。
當時的藝術家們憑借自己精湛的石刻技藝,在龍門石窟這個藝術平台上把大唐女皇和宗教佛像相結合,讓我們不但對大佛有心理上的崇拜,而且又有幸一睹則天女皇的容顔。所以龍門石窟不但帶給參觀者震撼的感覺,還為大家帶來對中國盛世的向往。
龍門石窟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乃至世界人民偉大的文化遺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