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煙雨中撥弄的絲竹
巷陌中淺吟低唱的戲腔
指端纏繞的絲線
抑或是春日裡飄着飛屑的剪紙
這些最平凡的民間藝術
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這樣的藝術
是詩歌
是舞蹈
是每個漂泊者心心念念的故鄉
2018-2020年度,内蒙古五地入選“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不同于中原民間藝術的厚重,江南民間藝術的溫婉,内蒙古的民間藝術豪邁、奔放。熱情、樂觀,是草原兒女日常生活的寫照,也是草原兒女滲入骨髓的文化印記。
接下來,便随着小編,去看看内蒙古的特色民間文化藝術~
舞
通遼市庫倫旗安代舞
飄舞的絲巾若流雲,扭動的腰肢似飛雪,遙望去便如花瓣開了又謝,生機無窮,這是科爾沁大地上的民間藝術——安代舞。
而這充滿了勃勃生機的舞蹈,起源也來源于一個求生的故事。
相傳很久以前,科爾沁草上,一對父女相依為命。
某天,姑娘突然得了一種怪病,神智恍惚,舉止失常,幾經醫治不見起色,阿爸隻得用牛車拉上女兒前往它鄉求醫。行途中車軸斷裂,女兒病情加重,奄奄一息,老阿爸急得繞車奔走,以歌代哭。歌聲引來附近百姓,見此狀無不潸然淚下,皆随老阿爸身後甩臂跺足,繞行哀歌。不料姑娘悄然走下牛車,尾随衆人奮力而舞,待發現時,她已跳得汗如雨注,病愈如初。消息不胫而走,以後,人們皆仿效這種載歌載舞的方式,為患有類似病症的青年婦女治病,取名“安代”。
這個傳說的真假已無從考證,但安代舞以其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健康活躍的藝術特色,為各族人民所喜聞樂見。
樂錫盟鑲黃旗阿斯爾音樂
如果您是一位蒙古族文化愛好者,千萬不能錯過阿斯爾音樂。
有元代宮廷音樂“活化石”之稱的阿斯爾音樂是蒙古族音樂集大成者。
馬頭琴、四胡、蒙古筝,這些蒙古族特色樂器交織一處,和諧生動,堪稱“草原宮廷的交響樂。”
再伴有呼麥、蒙古舞等特色藝術表現形式,堪稱最極緻的視聽盛宴。
歌包頭市土默特右旗二人台
與風靡東北的二人轉相比,二人台的名氣相對小了許多。
但說起俚俗诙諧,幽默輕快,咱大内蒙的二人台與之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呼包鄂地區作為一個文化圈,許多的語言、風俗都不盡相同。
你可能不吃羊肉,不愛喝酒……但隻要你看過根旺相親,咱們就是一家人。
與許多式微的民間藝術相比,二人台仍然有許多經典曲目廣為流傳,甚至内蒙古大學還有全中國、不,是全球,唯一一個二人台專業(你問小編咋知道的……猜猜小編和二人台的淵源)
鹿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鄉馴鹿文化
與其他的民間藝術不同,鄂溫克族鄉的馴鹿文化更像是一種生活習慣。
一種人與自然、與動物共生的習慣。
目前定居于内蒙古自治區根河市敖魯古雅民族鄉的敖魯古雅鄂溫克狩獵民族,曆史上以狩獵和飼養馴鹿為生,他們常年居住在大山的密林深處,被稱為“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
鄂溫克人擁有中國唯一的馴鹿種群,是馴鹿唯一的飼養者,史稱“使鹿部”。在三百多年的曆史中,敖魯古雅鄂溫克狩獵民族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馴鹿文化,其中包括鹿的馴養繁育技藝、鹿的脫膏和鹿奶的制作使用、制酒技藝及鹿鞍具的制作技藝、鹿産品加工、民族手工藝品制作等内容。
在曆史上漫長的演化過程中,馴鹿——這個以苔藓為食,從北極圈走來的生物,竟然因為一個民族的厮守得以延續生命,可謂奇迹。
馬鄂爾多斯市烏審旗走馬
疾馳若飛,沙土抖動,連環踢踏八塊蹄圖,此起彼伏的落下,這不僅僅是走馬,而是一種屬于馬的藝術。
走馬中速度快者,可以四蹄騰空,堪稱飛馬。
走馬不是躍馬揚鞭,騎者既不能讓馬四蹄飛奔,又要走出最快的速度。走馬需要多年的訓練。就像人的競走。據說,要最好的騎手,生生用腰、腹、臀的力量,較着勁,長年累月把馬扳成順拐走路的習慣;走馬的騎乘,也需要一定的功力,不懂得用力,走馬常常會颠起來或者跑起來。走馬熟練者,閑适惬意,飛馬疾馳,逍遙恣意如神仙一般。
文:照我無眠
圖片來源網絡
旨在分享交流
不涉及商業用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