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高考生物128個解題套路

高考生物128個解題套路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4 12:02:03

考點一 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與化合物

1.動物細胞的重要儲能物質是糖原,植物細胞的重要儲能物質是澱粉,細胞中的重要儲能物質是脂肪。

2.根據糖類是否能夠水解将糖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

3.無機鹽對于維持血漿的正常濃度、酸堿平衡等具重要作用。

4.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結構通式可表示為

NH2CRHCOOH。

5.細胞中的脂質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

6.用于鑒定還原糖、脂肪、蛋白質、澱粉的檢測試劑依次為斐林試劑(反應呈磚紅色)、蘇丹Ⅲ(Ⅳ)[反應呈橘黃色(紅色)]、雙縮脲試劑(反應呈紫色)、碘(反應呈藍色)。

考點二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1.組成細胞膜的成分有磷脂、糖類和蛋白質,故其組成元素有C、H、O、N、P等。

2.糖類在細胞膜上以糖脂和糖蛋白的形式存在,且糖蛋白隻能在膜外側,據此可以判斷細胞膜的内外側。

3.各種膜所含蛋白質與脂質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關,功能越複雜的生物膜,其蛋白質種類和數量越多。

4.提取純淨細胞膜選用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的原因:無細胞核與各種細胞器。

5.能發生堿基互補配對的細胞器:核糖體、線粒體、葉綠體。

6.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主要區别是有無核膜包被的細胞核;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最主要的區别是有無細胞壁;低等植物細胞與高等植物細胞的主要區别是有無中心體。

7.無論是原核細胞還是真核細胞都有細胞膜及核糖體這種細胞器,且遺傳物質均為DNA。

8.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9.細胞核是DNA分布的主要場所,細胞質是RNA分布的主要場所。

考點三 細胞的代謝

1.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具選擇透過特性是活細胞的一個重要特征。

2.自由擴散與協助擴散均需順濃度梯度運輸,但前者不需載體協助,後者需載體協助。

3.主動運輸可逆濃度梯度運輸,既需載體,又需能量,因此,與細胞呼吸狀況密切相關。

4.ATP是細胞的直接能源物質,真核細胞ATP的來源有光合作用的光反應及細胞呼吸,前者産自葉綠體類囊體薄膜,後者産自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與線粒體内膜。

5.真核細胞有氧呼吸第一階段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産物為丙酮酸、[H]、ATP;第二階段在線粒體基質中進行,需耗水;第三階段在線粒體内膜上進行,需耗O2,能産生水,并産生大量ATP。

6.葉綠體類囊體膜上4種色素分子的功能是吸收、傳遞并轉化光能,其中葉綠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胡蘿蔔素和葉黃素主要吸收藍紫光。

7.光反應可為暗反應提供[H]和ATP,暗反應可為光反應提供NADP+和ADP、Pi。

8.光合作用産物O2中的氧全來自H2O,細胞呼吸産物H2O中氧全來自O2。

考點四 細胞的生命曆程

1.細胞體積越大,其相對表面積越小,其物質運輸的效率就越低。

2.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種:有絲分裂、無絲分裂與減數分裂,其中減數分裂專适用于産生有性生殖細胞。

3.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時為止為一個細胞周期,它可劃分為分裂間期與分裂期。

4.有絲分裂過程中DNA加倍、中心粒加倍均發生于分裂間期,染色體加倍發生于後期。

5.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在于将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複制後,精确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因而在細胞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

6.無絲分裂過程中未出現染色體和紡錘絲的變化,但仍需進行DNA分子的複制與平分。

7.制作根尖分生組織細胞有絲分裂裝片的步驟可包括解離→漂洗→染色→制片。

8.在個體發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産生的後代細胞,在形态、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稱細胞分化,其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9.已經分化的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即細胞的全能性,其原理在于細胞擁有發育成完整個體所必需的全部遺傳物質。

10.水分減少,呼吸速率、代謝速率減慢,部分酶活性降低,細胞膜通透性改變,物質運輸功能降低,色素積累,細胞核體積變大是細胞衰老的特征。

11.由基因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編程性死亡過程稱細胞凋亡,它受到嚴格的、由遺傳機制決定的程序性調控。

12.有的細胞受到緻癌因子的作用,細胞中遺傳物質發生變化,将變成不受機體控制的、連續分裂的惡性增殖細胞即癌細胞。

13.癌細胞三大特征:能無限增殖;細胞的形态結構發生顯著變化;細胞的表面發生變化,細胞膜上的糖蛋白減少,易擴散和轉移。

14.人和動物細胞的染色體上本來就存在着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緻癌因子作用下,兩類基因發生突變,導緻正常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失控而變成癌細胞。

高考生物128個解題套路(生物90分訣竅)1

考點五 遺傳的細胞基礎與分子基礎

1.減數分裂是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産生成熟生殖細胞時進行的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細胞分裂,該過程中染色體隻複制一次,但細胞分裂兩次。

2.減數第一次分裂的最重要特征是同源染色體分離,染色體數目減半,減數第二次分裂的重要特征是着絲點分裂。

3.卵細胞形成過程區别于精子形成過程的特點包括初級卵母細胞、次級卵母細胞均發生不均等分裂,且産生的四個子細胞中隻有一個為生殖細胞,其餘3個為體積較小、最終退化的極體,且卵細胞無需變形。

4.受精卵中染色體數目一半來自精子,一半來自卵細胞,但DNA分子卻是卵細胞提供的更多。

5.薩頓通過類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存在于染色體上,摩爾根則通過假說—演繹法驗證了這一推論。

6.格裡菲思肺炎雙球菌體内轉化實驗證明了加熱殺死的S型菌中含某種“轉化因子”;艾弗裡肺炎雙球菌體外轉化實驗證明該轉化因子不是蛋白質,也不是莢膜多糖,而是DNA。

7.赫爾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記技術,通過32P、35S分别标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杆菌實驗,證明了噬菌體中在前後代具連續性的物質為DNA。

8.DNA分子呈規則的雙螺旋結構,其主鍊由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而成,中間的橫檔則由A-T與G-C遵循嚴格的堿基互補配對原則構成。

9.DNA分子的複制是一個邊解旋邊複制的過程,其複制特點是“半保留複制”,堿基互補配對原則确保了複制的精确性。

10.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核酸片段,四種堿基特定的排列順序蘊含着遺傳信息,穩定性、多樣性、特異性是DNA分子的三大特性。

11.以DNA的一條鍊為模闆,合成RNA的過程稱轉錄,RNA可包括蛋白質合成直接模闆信使RNA(mRNA)、tRNA(氨基酸轉運工具)及核糖體組成成分rRNA,其中具多樣性的是mRNA。

12.中心法則全部内容包括①DNA複制、②轉錄、③翻譯、④RNA複制及⑤逆轉錄,其中,幾乎所有活細胞(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除外)都能進行②、③,具分裂能力的細胞可完成①②③,④⑤隻有某些RNA病毒能完成,且需在寄主細胞中進行。

13.基因控制性狀的兩條典型途徑為: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性狀;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14.基因與性狀的關系并不都是簡單的線性關系,基因與基因、基因與基因産物、基因與環境之間存在着複雜的相互作用,從而作為一個網絡精細地調控着生物體的性狀。

考點六 遺傳的基本規律和伴性遺傳

1.豌豆是嚴格的自花傳粉、閉花受粉植物,自然狀态下一般都是純種,用其做雜交實驗,結果既可靠又便于分析。

2.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雜合子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随同源染色體分開而分離,分别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随配子遺傳給後代。

3.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幹擾的;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等位基因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4.位于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在遺傳上總是與性别相關聯,該現象稱伴性遺傳。

5.伴X遺傳男性相關基因隻能從母親那裡傳來,以後隻能傳給女兒,即存在交叉遺傳特點。

6.人類遺傳病通常是指由于遺傳物質的改變而引起的人類疾病,主要分為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及染色體異常遺傳病三大類。

7.調查遺傳病發病率宜選擇單基因遺傳病,在廣大人群中随機取樣調查;調查遺傳病患病方式宜在患者家系中進行。

8.通過遺傳咨詢和産前診斷可對遺傳病進行檢測和預防,産前診斷可包括羊水檢查、B超檢查、孕婦血細胞檢查及基因診斷等手段。

9.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目的是測定人類基因組(22+X+Y)全部DNA序列,解讀其中包含的遺傳信息。

考點七 變異、育種與進化

1.DNA分子中發生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稱基因突變。突變若發生于配子中,可遵循遺傳規律傳遞給後代,若發生于體細胞中一般不傳給後代,但可通過無性生殖傳給後代。

2.基因突變既可經誘發産生,又可自發産生,它在生物界普遍發生。

3.基因突變是随機發生的,不定向的;在自然狀态下,基因突變的頻率是很低的;基因突變具多害少利性。

4.基因重組是指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它包括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間的自由組合及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所緻的染色單體上的基因重組。

5.基因突變是染色體的某一位點上基因的改變,不能用光學顯微鏡直接觀察,染色體變異則可用顯微鏡直接觀察到。

6.染色體結構變異包括缺失、重複、易位、倒位等,這些變異可導緻排列在染色體上的基因的數目或排列順序發生改變。

7.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的個體,細胞中含幾個染色體組即為幾倍體;由配子發育而來的個體,無論細胞中含幾個染色體組均稱單倍體。

8.育種方法可包括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及基因工程育種、細胞工程育種等,育種原理則包括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及染色體變異。

9.把一種生物的基因提取出來,加以修飾改造,然後放到另一種生物的細胞裡,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遺傳性狀,此即基因工程,其“剪刀”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針線”是DNA連接酶,此外還需“運載體”。

10.基因工程的操作四步曲: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結合,将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及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

11.過度繁殖、生存鬥争、遺傳變異及适者生存是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四大要點,該學說強調物種形成均是漸變的結果。

12.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包含四大要點: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突變和基因重組産生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導緻物種的形成。

13.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是生物進化的标志,生殖隔離的産生是新物種形成的标志。

高考生物128個解題套路(生物90分訣竅)2

考點八 植物激素調節

1.胚芽鞘感光部位、生長素産生部位均位于尖端,生長彎曲部位在尖端下段。

2.胚芽鞘能否生長取決于該部位能否得到生長素,而此部位生長素分布是否均勻又是生長是否均勻(即是否彎曲生長)的原因。

3.生長素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葉和發育中的種子,在這些部位色氨酸經過一系列反應可轉變成生長素。

4.生長素在幼嫩部位隻能極性運輸,在成熟組織中,可通過韌皮部進行非極性運輸。

5.生長素的作用原理是促進細胞伸長生長,但其作用具“兩重性”特點。

6.生長素促進生長的效果不僅與濃度有關,還與植物種類、器官種類及細胞成熟程度有關。

7.與生長素具相似作用的是赤黴素,可促進細胞分裂的是細胞分裂素;可抑制細胞分裂的是脫落酸,可促進果實發育的是生長素和赤黴素,促進果實成熟的是乙烯。

8.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組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上程序性表達的結果。

考點九 人體穩态與調節

1.體液包括細胞内液和細胞外液,後者包括組織液、血漿和淋巴,被稱為内環境。

2.血漿滲透壓的大小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來源于Na+和Cl-。

3.目前普遍認為,神經一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态的主要調節機制。

4.内環境穩态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内環境穩态一旦遭到破壞,必将引起代謝紊亂。

5.反射需經過完整的反射弧來實現,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環節在結構或功能上受損,反射就不能完成。

6.靜息電位的形成主要與K+外流(協助擴散)有關,動作電位的形成主要與Na+内流(協助擴散)有關。

7.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可雙向傳導,在突觸處隻能單向傳遞,在動物體内的反射弧中興奮傳導隻能是單向的。

8.人腦除對外部世界感知及控制機體的反射活動外,還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級功能。

9.激素調節的三大特點是:微量和高效;通過體液運輸;作用于靶器官、靶細胞。

10.與神經調節相比,激素調節反應速度較緩慢,作用範圍較廣泛,作用時間較長。

11.由人體第一道防線(皮膚、黏膜)、第二道防線(吞噬細胞、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參與的免疫,不針對特定病原體,且生來就有,為非特異性免疫;由第三道防線(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參與的免疫,針對特定病原體,且為後天獲得,屬特異性免疫。

12.由漿細胞産生抗體對付胞外抗原屬體液免疫,由效應T細胞攻擊被病原體入侵的靶細胞屬細胞免疫。

13.自身免疫病、過敏反應均屬免疫異常強大,免疫缺陷病則屬免疫異常弱小所緻。

考點十 生态與環境

1.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即種群密度,它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

2.估算種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樣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前者适用于植物及活動能力弱、活動範圍小的動物,後者适用于身體較大、活動能力強、活動範圍大的動物。

3.種群密度的直接決定因素是出生率與死亡率、遷入率與遷出率,性别比例可通過影響出生率而影響種群密度,年齡組成則可通過影響出生率、死亡率影響種群密度。

4.理想狀态下無環境阻力,種群增長可呈“J”型曲線模式,無K值;現實狀态下,種群可呈“S”型曲線增長,有K值,且K/2處,增長速率最快。

5.群落中物種數目多少為群落豐富度,這些物種間可存在捕食、競争、寄生、共生等關系。

6.任何一個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均有分層現象(垂直結構),在水平方向上均存在水平結構。

7.随着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稱群落演替,可分為初生演替與次生演替,兩類演替的最主要區别在于初始植被狀況不同——在無植被或植被被徹底毀壞的地方進行的演替應屬初生演替。

8.生态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态系統的組成成分及食物鍊、食物網。

9.生态系統的能量流動内容包括生态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過程。

10.生态系統能量流動是單向的、逐級遞減的,能量傳遞效率隻有10%~20%。

11.生态系統的物質循環是指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間的反複的循環流動過程。

12.生态系統的信息傳遞在個體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種群繁衍、生物種間關系調節、生态系統穩定性維持等方面均是不可缺少的。

13.生态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複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即生态系統穩定性,它包括抵抗幹擾、保持原狀的抵抗力穩定性與遭受破壞後,恢複原狀的恢複力穩定性。

14.自我調節能力是生态系統穩定性的原因,負反饋調節則是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

15.生物圈内所有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态系統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它具有直接價值、間接價值及潛在價值等。

高考生物128個解題套路(生物90分訣竅)3

考點十一 現代生物科技(選修3)

1.基因工程的工具包括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連接酶及運載體,最常用的運載體是質粒。

2.獲取目的基因可通過如下三種方法:從基因文庫中獲取目的基因、利用PCR技術擴增目的基因及通過DNA合成儀用化學方法直接人工合成。

3.PCR技術擴增的過程是:目的基因DNA受熱(90~95 ℃)變性後解聚為單鍊(即變性),引物與單鍊相應互補序列結合(55~60 ℃,即“複性”)然後在DNA聚合酶(Taq DNA聚合酶)作用下延伸如此重複循環。

4.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一個基因表達載體的組成除目的基因外,還需啟動子、終止子及标記基因等。

5.标記基因的作用是為了鑒别受體細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從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細胞篩選出來。

6.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可包括采用DNA分子雜交技術檢測轉基因生物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采用分子雜交技術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轉錄出了mRNA;通過抗原—抗體雜交技術檢測目的基因是否翻譯成蛋白質及通過個體生物學水平鑒定确認轉基因生物是否被賦予了目的基因控制的生物學特性。

7.蛋白質工程是指以蛋白質分子的結構規律及其與生物功能的關系作為基礎,通過基因修飾或基因合成,對現有蛋白質進行改造,或制造一種新的蛋白質,以滿足人類的生産、生活需求。

8.植物組織培養就是在無菌和人工控制條件下,将離體的植物器官、組織、細胞培養在人工控制的培養基上,給予适宜的培養條件,誘導其産生愈傷組織、叢芽,最終形成完整的植株。

9.進行植物體細胞雜交,必須先利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去除細胞壁,制備原生質體,再用物理法或化學法誘導原生質體融合。

10.植物細胞工程的應用可包括植物繁殖新途徑(微型繁殖、作物脫毒、人工種子制備)、作物新品種培育(單倍體育種、突變體利用)及細胞産物的工廠化生産等。

11.動物細胞工程常用的技術手段有動物細胞培養、動物細胞核移植、動物細胞融合及單克隆抗體制備等。

12.人們常将動物組織經胰蛋白酶消化後的初次培養稱原代培養,将貼滿瓶壁的細胞重新用胰蛋白酶處理,然後分瓶培養稱傳代培養。

13.為保持正常的二倍體核型,目前使用或冷凍保存的正常細胞通常為傳代10代以内的細胞。

14.動物細胞培養的條件包括:無菌無毒的環境;一定的營養;适宜的溫度(36.5±5℃)和pH(7.2~7.4);氣體環境(95%空氣+5%CO2,CO2的作用是維持培養液的pH)。

15.動物細胞核移植是将動物的一個細胞的細胞核移入一個已經去掉細胞核的卵母細胞中,使其重組并發育成一個新的胚胎,該胚胎最終發育為動物個體。

16.單克隆抗體制備過程中涉及兩次篩選,第一次是利用特定的選擇培養基,排除未融合的親本細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種核的細胞,隻留下雜交瘤細胞;第二次是克隆化培養和抗體檢測,獲得足夠數量的能分泌所需抗體的雜交瘤細胞。

17.哺乳動物精子發生是從初情期開始的連續過程,卵細胞發生自胎兒期即形成初級卵母細胞,至初情期完成減數第一次分裂,至受精時完成減數第二次分裂。

18.當在卵細胞膜和透明帶間隙觀察到兩個極體時,表明卵子已完成了受精,這是判斷卵子是否受精的重要标志。

19.透明帶反應及卵細胞膜反應分别是阻止多精入卵的第一、二道屏障。

20.囊胚的内細胞團将來發育成胎兒的各種組織,進行胚胎分割時需均分,滋養層細胞将來發育為胎膜和胎盤,可取滋養層細胞進行DNA分析及性别鑒定。

21.進行胚胎移植時,對供體母畜應注射促性腺激素,使其超數排卵;同時,對供體母畜和受體母畜需進行同期發情處理。

22.囊胚或桑椹胚階段是胚胎移植的最佳時期。

23.試管嬰兒與設計試管嬰兒的最大區别在于後者需進行遺傳學檢測,而前者的目的是解決“不孕不育”問題。

24.生态工程的原理包括物質循環再生原理、物種多樣性原理、協調與平衡原理、整體性原理及系統學、工程學原理與系統整體性(1+1>2)原理。

考點十二 生物技術實踐(選修1)

1.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發酵時一般将溫度控制在18~25℃。

2.随着酒精度的提高,紅葡萄皮的色素進入發酵液,使葡萄酒呈現深紅色。

3.醋酸菌是一種好氧性菌,隻有當O2充足時才能進行旺盛的生理活動,其最适生長溫度為30~35℃。

4.當O2、糖源充足時,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當缺少糖源時,醋酸菌将乙醇變為乙醛,再将乙醛變為醋酸。

5.腐乳制作過程中鹽、酒、香辛料均具防腐殺菌功能,其中酒含量宜控制在12%左右。

6.在鹽酸酸化條件下,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生重氮化反應後,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結合形成玫瑰紅色染料。

7.進行微生物培養時,雖然各種培養基的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無機鹽,倘若将尿素作唯一氮源,可篩選出尿素分解菌,倘若将纖維素作唯一碳源,則可篩選出纖維素分解菌。

8.純化菌種的接種方法可包括平闆劃線法(工具為接種環)和稀釋塗布平闆法(工具為塗布器),後者可用于活菌計數。

9.在篩選纖維素分解菌的過程中,采用剛果紅染色法,在培養基中會出現以纖維素分解菌為中心的透明圈。

10.常用的剛果紅染色法有兩種,一是先培養微生物再加入剛果紅進行染色,另一種是在倒平闆時即加入剛果紅。

11.運用稀釋塗布平闆法進行計數,每克樣品中的菌株數=(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釋度下平闆上生長的平均菌落數,V代表塗布平闆時所用的稀釋液的體積(mL),M代表稀釋倍數。

12.當菌落數目穩定時,選取菌落數在30~300的平闆進行計數,在同一稀釋度下,至少對3個平闆進行重複計數,然後求出平均值,并根據平闆所對應的稀釋度計算出樣品中細菌的數目。

13.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餾、壓榨和萃取等,由于水中蒸餾會導緻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的水解,因此,檸檬芳香油的制備通常使用壓榨法。

14.萃取胡蘿蔔素的有機溶劑,應該具有較高的沸點,能夠充分溶解胡蘿蔔素,并且不與水混溶,故石油醚較适合作為萃取劑。

15.萃取的效率主要取決于萃取劑的性質和使用量,同時還受到原料顆粒的大小、緊密程度、含水量、萃取溫度、時間等的影響,一般來說,原料顆粒小、萃取溫度高、時間長、需要提取的物質就能夠充分溶解、萃取效果就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