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就是很巧。正值愛國月,剛步入的小學的閨女在國慶期間才學會國歌,今天作為少數民族一員的老爹(畲族),正想再教給她一首《愛我中華》鞏固一下愛國情懷,萬萬沒想到,百度複習歌詞看到第一句,就懵圈了。
為什麼是“56個星座56支花”?不應該是“56個民族56支花”嗎?這還能有錯?!看下一條求證一下,還是“星座”,都是“星座”!而且看信息源也都是很官方的。沒道理是“星座”啊,怎麼解釋?全天星座88個,為什麼單拿出56個說事?那一瞬間,真的有點細思恐極!時間線出錯了?我當選《楚門的世界》男主角了?
再往下看,居然還有微博争議!進微博一看,沒想到就這句歌詞的争議,剛好這兩天就炸開鍋了。可能有九成以上網友跟我一樣,包括我很喜歡的科幻作家寶樹也承認,記憶出錯了——正解竟然是“星座”!當然是“星座”!那麼多官方信息源不會同時犯這樣的錯。可是我都唱“民族”20多年了。
凡事講究個“為什麼”。為什麼大家都會錯得這麼坦然和自然呢?
有網友說,這就是“曼德拉效應”。
科普一下:這種現象之前因為“對事情持有錯誤的印象”而知名,曼德拉效應隻是一個新名字而已。這個理論假設小量子波函數允許人們在宇宙的縫隙間穿越,達到一個此刻情景類似的時空,那個時空裡的人們也都不是他們的朋友。
對于曼德拉效應的解釋有三種,科幻迷可以拿出小本子記了。
一、多元宇宙理論,同時運行的多個宇宙記憶互蹿(例如A宇宙的記憶傳播到B宇宙中)造成了所謂的‘曼德拉效應’。
二、未來人類對于曆史的修改遺留下的漏洞。
三、這也是比較科學的解釋說法,例如标題的曼德拉效應。2013年曼德拉去世的新聞發布之後,世界各地的人發現自己對曼德拉的記憶出現了混亂,從死亡時間到死亡原因都出現了不同的記憶,許多互不相識的人回憶稱自己看過紀念曼德拉的電影,包括電影的名字和内容都大體一緻,然而這部影片從未上映,甚至從未拍攝過。曼德拉出獄時的名氣并不像現在這麼舉世聞名,而且當時的人們也并不會關心如此,所以出獄的迎接會則被錯誤的理解為葬禮,而且在朋友親友互相攀談的時候這種錯誤的記憶鍊接被不斷加強導緻了現在的錯誤理解。總會有那麼一天,時間會逐漸解開現在我們無法理解的事物。
而“丁香醫生”給出的“科學解釋”是,這并不是曼德拉效應,而是一種記憶消退,并且在消退過程中遭受到了信息幹擾——大家對于“56個民族”的印象太深刻了。
大概如此吧,反正成年人的世界已經大抵知道“不能過于相信自己的記憶”這件事了,中年人更是非常謙虛——記錯事一點不新鮮,我們還經常壓根記不起事呢。
然而再細想一下,為什麼作詞的時候是“56個星座”而不是“56個民族”呢?既然大家對“56個民族”這麼耳熟能詳。
後來我翻到這麼一條信息: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是一首創作于80年代的歌曲,它本來就是一首歌,且早于《愛我中華》;而《愛我中華》是為1991年召開的第四屆中國少數民族運動會創作的會歌。簡單推理一下,當時已經有一首“同名曲”了,作者可能就是想避嫌,比如怕蹿歌,才特意不用“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支花”這一說法,而且“星座”這種借代又顯得相當有意境。
最後,我衷心希望是你們大家合起夥來騙我,誰還不想當回男主角來着?另外,有人知道選中的是哪56個星座嗎?
細思還是恐極——萬一這就是《銀翼殺手2049》裡類似的一段植入記憶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