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過分,鼓勵中學生戀愛,強烈建議查封并關閉該公衆号!”
最近,一個名為“魔都中學生**牆”的公衆号引起家長注意,該微信公衆号引導中學生在後台留下個人信息,用于交友、表白。許多學生更是直接把自己的正面照和姓名、學校、年級信息提交給組織者,被編輯後公開在該平台上。
我喜歡你”
“真的好喜歡好喜歡你呀,不要讨厭我了好不好!”
“我對你的熱愛從預初開始就沒有停下過”
……
進入該公衆号,标題名為“上海表白牆”的内容已經更新至190期,僅這一期的留言就有約60餘條。每一條都包括了被表白人信息、表白内容和留言者信息三部分。
這些留言猶如學生們的“樹洞秘密”一樣,一條條排開列出。
被表白人一欄,有的隐晦地全部用字母縮寫代替,有的則明确地寫着學校、年級和名字的字母縮寫,許多學校耳熟能詳。從校名來看,參與的中學生分布廣泛,在這裡留言、活躍的學生不局限于某校、某區。
除了“表白”,該公衆号還提供“交友”報名入口。
記者打開其主頁的交友報名表,一張麥客CRM表單彈出,要求學生必填“昵稱”“微信号”“所在城市、學校、年級”“自我介紹”“交友宣言”以及近照上傳。
學生們的信息經整理後,在另一個微信公衆号“中學生校園**牆”上展示。在該号推文中,中學生們的正面照羅列排開,下面跟着自己的名字、學校、年級、交友宣言等内容——
昵稱:XX
學校年級:上海 XX附中 初一
進入公衆号發送XX
交友宣言:美女帥哥快來!
自我介紹:憨憨”
記者發現,該公衆号上展示的學生,不僅來自上海,還有廣州、杭州、深圳、大同、清遠、佛山等地。
推文下面還會提示學生,想提高“上稿率”,就要把信息填全、照片露臉。
以4月3日推出的最新一期《【全國中學生爆照交友第98期】你是我生活裡的甜味劑》為例,10個爆照的學生中,上海地區的學生就有4個。
而想要獲得當期爆照學生的聯系方式,隻要在公衆号發送對應學生的編号,就會收到其微信号。
表白、交友,這樣的字眼,對正在青春期的中學生們似乎具備天然的吸引力。
在“魔都中學生**牆”公衆号的“表白牆”推文,單篇閱讀量基本都在兩千以上;而在“中學生校園**牆”公衆号裡,“爆照交友”的推文,單篇閱讀量則高達1萬以上。
“這種公号不懷好意,有些人為了錢毫無底線,舉着自由的旗号,真的是贻害無窮!”一位家長對公衆号組織者的用意表示質疑。
記者打開這兩個公衆号介紹,都顯示賬号主體為個人,2020年6月注冊。此外,相關的公衆号還有幾個,如“中學生**牆”“QYuan中學生**牆”。它們采取相同頭像,僅更改文字部分,主體都為個人,注冊時間集中在去年四月到七月份,注冊地都不在上海。
幾個公衆号之間互相聯系,其中“中學生校園**牆”為“主陣地”,其宣稱主導的賬号已經覆蓋全國各主要城市,溝通服務近百萬學子。其他各号分别承擔不同的功能,比如“魔都中學生**牆”主要針對上海地區學生發布表白内容,“中學生**牆”則主要發布全國各地區的表白内容。
不僅是幾個公衆号之間相互分工,吸引中學生為主要受衆群體的流量,更在無聲無息地大量收集着學生的個人信息。
前面我們提到的“魔都中學生**牆”中“交友”功能的信息填寫,在“中學生校園**牆”中也有相同的麥客CRM表單。這些不同公衆号入口的表單格式、表頭等完全一樣,記者分别提取兩個公号中的表單鍊接,顯示為同一網站地址。
可以理解為,這一系列注冊主體不明的個人公衆号從全國各地搜集學生信息,學生們的信息從不同的公衆号彙入了同一個後台當中。
參與進相關公衆号活動的學生,不僅個人信息在後台被集中獲取,去向及用途不明,而且自己的信息被公開發布後,也便将自己暴露于未知觀衆的眼皮底下。
實名注冊,學校姓名都寫上去了,很不安全,容易成為犯罪分子尋找引誘目标的平台!這種一定要遏制,現在學生各個機構上課,傳播起來很快的。”
一位家長擔憂地表示。
家長們的擔心并不是多餘,就在3月31日和4月7日,“魔都中學生**牆”發布了兩條網課廣告,将學生引流至教育機構平台。
盡管在以往該公号幾乎沒有廣告,但近期接連出現的廣告證明了,公号組織者并非隻是“單純地”提供社交平台,而是打着“表白”“交友”的噱頭吸引眼球、積累粉絲,當到達一定流量後,可以換取廣告價值,最終轉化為商業用途。
“這些公衆号對未成年人的信息收集并不合法,并且學生的肖像及可識别的個人信息都存在安全風險。”上海大學法學院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法學博士陳吉棟分析。
在去年公布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中,明确要求處理14歲以下未成年人個人信息需經監護人同意,在該法未正式實施前,按照《民法典》規定,所有未滿18歲未成年人均應由監護人同意。
“魔都中學生**牆”等公衆号在收集信息階段,并沒有公開處理信息的規則、明示處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未成年人即便主動提供相關信息,由于未經監護人同意,相關信息收集不合法。
不僅如此,隻要輸入編号就可以獲得相關學生的聯系方式,也就是說,對于學生信息向第三方提供時,沒有設置審查驗證等程序,如果提供的學生信息确為真實,則有極大的安全風險。
“表白功能,須搜集表白對象的學校、姓名,本人姓名(可匿名)等信息。從公衆号實際呈現來看,涉及姓名相關信息均以縮寫表示,但也存在經由表白者、學校信息等結合推測出被表白對象身份的可能;還有抽獎活動,無論活動本身是否真正提供了相關獎品,就中獎者收集必要信息應為必要步驟,至少需要收集到中獎者姓名、住址、聯系方式等信息,如果和前述收集到的肖像、就讀學校等信息結合,不排除對用戶人身與财産安全造成威脅。”
還有為了“交友”而上傳的照片,也存在着肖像權侵犯風險、隐私權侵犯風險、個人信息權益侵犯風險。
“照片信息與其他個人信息結合可以定位個人,導緻人身侵害乃至犯罪行為;也存在一些網絡黑色産業利用上述信息對個人進行騷擾、侮辱等,造成人格權侵害。”陳吉棟介紹,照片中的人像信息屬于個人生物識别信息,可能造成财産與人身風險。
對于未成年學生用戶,其個人信息洩露後主要可能被用于教育培訓、商品銷售推廣,屬于傳統灰色産業内容。而盡管這些公衆号均顯示為個人主體運營,但并不影響對其處理個人信息的行為進行規制,《民法典》《網絡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對此均有相關規定。
好過分,鼓勵中學生戀愛,強烈建議查封并關閉該公衆号!”
一位家長表示,自己已經舉報該公号誘導中學生早戀、套取學生個人信息,并呼籲家長們共同投訴。
陳吉棟認為,微信平台在其《服務協議》中主張其僅提供平台,用戶對其發布的内容自己負責,但其屬于網絡運營者,如接到用戶舉報投訴等,有義務審查相關内容并停止信息傳輸,采取删除、屏蔽、斷開鍊接等必要措施防止進一步損害。如經審查發現存在個人信息、隐私侵權而未采取必要措施,須與涉事微信公衆号承擔連帶責任。
江甯學校心理教師杭藝分析,從中學生個體發展來看,進入初中的男女生已經進入性成熟發育期,對異性的交往需求日益加劇。青少年沖動、情感體驗強烈、表達欲強烈,在現實校園主流生活中,中學生壓抑個體表達與情感,在網絡中,出現了這麼一個平台,青少年在這裡自我宣洩與自我表達,同時也會引發一些模仿效應。
她提到,2018年在上海對1800名中學生的調研中,17%的初中生與34%的高中生表示談過戀愛。中學生戀愛的現象已經不是個例現象。
“社會需要監管網絡環境,限制低齡化青少年的網絡參與。引導青少年加強法律意識,保護個人隐私,預防不法侵害。”杭藝分析,對于過度成人化與追求強烈關注需求的青少年,往往是家庭情感缺失的表現,家長應及時給予家庭的關注與關愛。
家長可以講講自己青春時的情感故事,男生談談責任、尊重與控制;女生談談自信、自尊與自我保護。引導孩子理智看待異性情感,追求自我認識與自我發展,樹立更高層次的生涯發展目标。
來源:周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