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運用之人生指導篇:學會待機而發,善于用巧勁,做事遊刃有餘。
我每日清晨5點起床,到戶外轉一圈,看看天地萬物。
昨夜天氣顯著升溫,今早看到平時一朵花都沒有的桃樹,突然開滿枝頭,桃花朵朵。
我驚豔于萬物對“timing”的敏銳。溫度和時間,就是一朵花開的時機。
在宇宙中,動植物都順應天地規律,因時而動;然而,人作為高等智慧物種,心智進化過于物質,忘記了自己的天性。
《易經》可以幫助我們,找回人與生俱來的潛能。學會待機而發,我們做事更輕松,遊刃有餘。
1、等待時機。
《禮記》說:“天有四時,春秋冬夏,風雨霜露,無非教也。”
古人認為,天有四季,萬物有時,聖人無非是順應這些自然規則,進行教化。
這就是:順其自然。
我們常以為,“順其自然”,是一句安慰人的口頭禅。
真正的順其自然,是不用主觀頭腦幹涉,讓天地造化自然運作。
萬物有時,我們隻需要遵循這個“時”,就可以善用巧勁,輕松成事。順其自然,是最好的自然選擇。
《易經》64卦的衍變,也是順其自然而動。
如何才能洞察到萬物的時機?
答案在:屯卦。
屯,屯積。我們要有充分的耐心,等待時機。
《易經》屯卦說:“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用現代的話說,就是要通過學習和進修,不斷提升自己的實力。因為,時機的到來,和你的本事互相呼應。
時機來了,你的實力不足,駕馭不住,那麼就不可以發動。
時機要等,更重要的,不是空手等,而是不斷強大自己,有備而戰。這是順其自然的前提。
2、辨别時機。
《易經》的規律,是“無勢不起”。
打太極拳的人,都懂,第一招就是:起勢。
宇宙萬物,隻有起勢,才能動起來,然後有4種自然結果:吉、兇、悔、吝。
《系辭》說:“吉兇者,得失之象;悔吝者,憂慮之象;變化者,進退之象。”
我們讀《易經》,需要轉變自己的思維:吉兇悔吝,并沒有好壞之分,隻是規律變化,僅此而已。
比方說:
有個人,不小心丢了錢包,對他而言,就是失去;與此同時,有另一個人,剛好撿到這個錢包,對另一個人而言,就是得到。
當你有這種“事情兩面看”的思維時,才能客觀地看待規律。
時機在哪裡?怎麼辨别時機?
時機,就在:吉兇悔吝,進退變化的任意一個節點。
上面的案例,别人失去之時,就是你得到之時,這個變化,就是一個時機。
理解這點,你就能明白這個道理:“一切危機之中,都孕育着商機。”
萬事萬物,隻要發展,隻要在動,都會變化。把握任何一個“變”的節點,你就能找到時機。
3、待機而發。
大多數人做事,不看時機,他們很努力,但用的是蠻力,經常吃力而功少。
這就是為什麼:努力和回報,不成正比。
隻有在你的努力,是順應時機的前提下,才能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做任何一件事,待機而發,非常重要。
時機沒到,你要等,不要妄動。
有的人說,我怎麼知道,時機到了還是沒到?
回到前面的話,我已經教過大家,總結為三步:
以上就是《易經》運用的分享,喜歡的可以關注。學點易變思維,讓自己做事更順,一生受益無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