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各省高考模拟作文題及範文

各省高考模拟作文題及範文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07 00:39:14

【高考作文備考】2022年全國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題立意專家解析61

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材料二:考察一個人判斷力,主要考察他信息來源的多樣性。有無數可憐人,長期生活在單一信息裡,而且是一種完全被扭曲颠倒的信息。這是導緻人們愚昧且自信的最大原因。——[印度]阿瑪蒂亞·森(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材料三:法國社會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衆:大衆心理研究》一書中指出,當個人為孤立個體時,有着自己鮮明的個性特征;當個人融入群體後,其所有個性都會被群體湮沒,個體思想就會迅速被群體思想取代。

這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與聯想?請寫一篇文章,表達你的感悟與體驗。

要求:結合材料,選準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體,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題解析】:

這是一道言論組合類材料作文題。材料一是中國古代名句,意思是說: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明辨是非;隻聽一方面的話容易産生片面性。材料二解說了個人判斷力與信息來源多寡(多樣與單一)的關系,诠釋了導緻愚昧、自信的最大原因。材料三指出作為孤立個體的個人的思想與融入群體之後的個性被群體思想替代的現象。三則材料都涉及個體與外在信息的聯系,指出信息對個體判斷、認知與思想的複雜影響。

生逢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公民當如何應對紛至沓來的各種信息,如何分清是非善惡美醜,如何對外界信息兼收并蓄、集思廣益、斟酌取舍,如何對紛纭信息做出科學理性的判斷,如何做一個有主見的、又能善于聽取意見的人,如何不人雲亦雲、盲目從衆……這些問題既關乎個體自我的健康成長,也關乎社會和諧與國家穩定。寫作這道作文題,我們不妨聯系當下社會各種蕪雜、多元信息“喧嘩”的輿論場中的相關案例,比如“雞蛋返生”論文現象等,采用破立結合的方式,闡明自己的主張,并闡述具體理由。也可采取記叙類文體,如小小說,通過講述故事,來诠釋自己的見解。

立意:

1.青年人應恪守真理、尊重事實、講求邏輯。

2.甄别取舍,學會獨立思考、理性判斷。

3.君子須有不和衆嚣、獨具我見的膽識。

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楊振甯先生曾對弟子翟荟說,做科研要“甯拙勿巧”。翟荟教授也說,“甯拙勿巧”是一種科研态度,一方面是說做科研不要投機取巧,必須誠實;另一方面是說做學問沒有捷徑可走,必須一步一個腳印。

俄羅斯諺語:“巧幹能捕雄獅,蠻幹難捉蟋蟀。”這句話道出了一個普遍的真理,即做事要講究方法,巧幹勝于蠻幹。

讀了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請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體,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題解析】:

審材料:材料一,重點在翟荟教授對“甯拙勿巧”的解說,“甯拙勿巧”是一種科研态度,一方面是說做科研不要投機取巧,必須誠實;另一方面是說做學問沒有捷徑可走,必須一步一個腳印。顯然,這“甯拙勿巧”的态度就是誠實、不投機取巧、一步一個腳印、踏實等等。

材料二,重點在做事要講究方法,巧幹勝于蠻幹。

審要求:“讀了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可以從某一則材料入手,也可結合兩則材料。最佳角度應該是結合兩則材料,辯證地思考“拙”與“巧”的關系,并結合現實談自己的看法。“請寫一篇文章”,沒有限定文體,議論文和記叙文均可。“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寫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最好結合現實,使文章更有針對性,内容更充實。

【參考立意】

(1)既要腳踏實地,又要講究方法

(2)踏實做事,靈活處事

(3)誠實為人,不投機取巧

(4)腳踏實地,甯拙勿巧

(5)講究方法,提高效率

(6)重視巧幹,輕松獲勝

各省高考模拟作文題及範文(2022年全國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題立意專家解析61)1

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材料一:近日,出現在西安一小區物業垃圾分類提示闆上的标語,讓不少住戶稱感到不适。“電梯裡抽煙得肺癌晚期死絕”“違者豬狗不如,全家年年倒黴”等,短短幾個字,足以讓人不寒而栗,感歎語言組合出來的驚人震懾力。

材料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實驗人員在街角安裝了攝像頭,每個走過的人都很安靜優雅,舉止文明,甚至還會撿起地上的垃圾。可當監控被收走後,街角的地上卻多了不少的垃圾。

材料三:文明是一種道德、一種性格、一種理念。一個人的文明,不僅僅關乎自身的品格,更會影響一個城市的文明,乃至一個國家的文明。在構建“文明中國”的過程中,每一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述材料引發你怎樣的感悟與思考?請結合個人與社會實際,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體,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題解析】:

第一則材料,從設置标語的初衷來看,是為了提醒人們做文明市民。但這種驚悚的語言表達不僅起不到什麼效果,還會激化矛盾、影響市容。因為如果标語本身就是不文明的,很難說它所追求的目标就是真正的文明。第二則材料,在鏡頭前,每個人都會習慣性地展示出自己美好的一面,文明、優雅而得體,而一旦沒有了這份約束,很多人的不文明的行為就會出現。文明反映着一個人的精神面貌、文化涵養和文化素質,是一個人心靈美、語言美和行為美的和諧統一。它既需要鏡頭前的約束,更需要人後的自律。第三則材料肯定了“文明中國”構建中個人的重要性。

三則材料都圍繞“文明”一詞展開,“文明”本身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如何提升自身文明素養、提升城市文明、建設文明中國是每一個人需要思考的問題。

因此,在寫作中,要緊扣“文明”二字,從“文明中國”構建的角度,來闡述自己對于提升文明素養、構建文明社會的認識。行文中要緊扣材料,并能夠聯系社會現實提出自己對建設文明社會的思考。比如在文明城市、網絡文明建設等層面闡發個人的價值等。

參考立意:

①提升個人素養,樹立文明新風;

②文明需倡導,方法要适宜;

③自我優雅,文明相伴;

④以我之文明,助力國之文明;

⑤文明社會,你我共築;等等。

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火箭發動機焊接車間班長高風林在一次演講中分享了一組數據:火箭燃料輸送管厚度僅0.08毫米,比一張普通的A4打印紙還薄,焊點寬度0.16毫米,要在這毫發之間完成焊接,誤差時間必須控制在0.01秒以内,且一組發動機3萬次的焊接過程中,不允許一次失敗。這是中國航天人的嚴謹。

2004年“嫦娥工程”正式啟動,2011年“天宮一号”發射升空,2020年“北鬥三号”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通,2021年“祝融号”成功登陸火星。“嫦娥”問月,“天宮”攬勝,“北鬥”指路,“祝融”探火……這些大國重器被一個個中國傳統神話刻下詩意的符号。這是中國航天人的浪漫。

請綜合以上材料,以“嚴謹與浪漫”為主題,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體,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題解析】:

本題材料首先通過實例展現中國航天人的“嚴謹”與“浪漫”,提供了寫作情境:其次勸導考生思考材料:最後明确寫作主題為“嚴謹與浪漫”.

考生寫作時需要思考兩個核心概念之間的關系:“嚴謹”意味着嚴密、謹慎、細緻,道沒當深味着富有詩意、充滿想象力,二者并不矛盾,互為補充。寫作

任務要求“綜合以上材料”,不是選擇其中的一句話或幾句話,也不是選擇一個方面,材料中的兩個方面要兼顧到,可以以一方為主,但不能将另一方棄之不顧。考生不能僅僅就事論事,需要從航天方面延伸出去,展開豐富聯想,呈現辯證思考。

5、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德”字

甲骨文“德”字,甲骨文中從“彳”,“直”聲,意指眼中隻有直到、正道,大道直行,按正道行事。金文時,又在“直”下加一個“心”,突出直行者還要心胸坦蕩。

各行各業都有各自的德,官員有官德,醫生有醫德,教師有師德,商人有商德,演員有藝德……

“得”字

甲骨文“得”字,甲骨文中字形為一隻手拿着“貝”。貝是古代的一種貨币,表示珍貴的東西,因而“得”有獲得、取得之意。《禮記》中有雲:“德者,得也。”

請結合以上的圖文材料,以“德與得”為主題,寫作一篇文章。

要求:選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體,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題解析】:

本題為圖畫式材料作文題。

材料給出了“德與得”的甲骨文以及它們的含意。當今時代,面對多種思潮文化和多元價值觀的交織激蕩,我們在追求美好生活,追求“得”時,依然要保持“德”與“得”相通的思想。

“德”是“得”的前提,是有所得的底線。從政有官德、為醫有醫德、演出有藝德……做人有品德,一國人民有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核心價值觀,那麼,社會才能安定,國家就能興旺,個人也能有廣闊而光明的發展空間。而在“德”的保駕護航下去積極主動追求有所得,社會才會健康發展,社會财富得以積累,民族得以延續,同時,個人也能充分體會個體的價值和生命的美好。

因此,心胸坦蕩,依正道行事地去追求、獲得美好的事物,這應是全人類所共同倡導的有所得的最佳途徑。

要求以“德與得”為主題,寫一篇文章。考生要有思辨能力,“德與得”的辯證法 “德”是指道德、品行 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所形成的價值取向。“得”是指獲取、得到 是人們生活幸福的必要條件。“德者得也” 是中國道德精神的精髓。“德”與“得”是相輔相成,息息相關的。老子說:“小德小得,大德大得,有大德的人,才能大得;大得的人,必有大德。”

參考立意:

1.“得”不配“德”,必失所得,應取之有“德”。

2.依“德”謀“得”,方可長得、真得。

3.以“得”促“德”,德行可彰,人人向“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