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長恭,又叫高孝瓘、高肅,北齊神武帝高歡的孫子,父親為文襄帝高澄。從這裡可以看出高長恭出身尊貴,但高長恭在年少時并未受到重視,他的生母曆史上沒有記載,應該是身份低微吧,而且高長恭雖是高湛的侄子,但高湛更喜愛另一個侄子,受此影響高長恭為人有禮,行事謹慎。
高長恭在曆史上最有名的便是他的容貌,《北齊·高長恭傳》裡說:“長恭貌美心壯,音容兼美”,容貌俊秀,還有一副好聲音,放在現代應該是妥妥的一枚小鮮肉啊。
《蘭陵王妃》陳奕飾高長恭
高長恭剛開始的仕途發展并不順利,直到乾明元年(560年)三月二十一日,高長恭受封為蘭陵王,他的仕途才出現了轉機。
後來高長恭累次升任至并州刺史,曆任尚書令、大司馬、太保、太尉等,在數次戰争中立下汗馬功勞。
高長恭在戰場上打仗有一個習慣,就是要戴上“面具”。史載“長恭免胄示之面”,這在北齊其實是一種帶有面甲的頭盔,可以遮擋面部,隻露出一雙眼睛,為了保護将士們在戰場上的安全,其他将士們也會佩戴。但在曆史的演繹下,蘭陵王戴“面具”有了不同的說法。
一種說法是因為容貌過于突出,戰場上是殘酷無情的,尤其是面對兇神惡煞的敵軍時,但高長恭是一個俊朗的美男子,在兩軍對陣時絲毫起不到震懾的作用,和那些五大三粗的糙漢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反而會受到恥笑和輕視,這些取笑讓高長恭感到困擾,于是便戴上了兇神惡煞的面具,充滿了神秘感又使敵人恐懼,起到了震懾敵人的作用。
《蘭陵王》馮紹峰飾高長恭
另一種說法是蘭陵王在軍隊中的威望很高,地位高權力重,有人說他是帝王之相,蘭陵王為了保命,這才戴上了面具。
《蘭陵王》馮紹峰飾高長恭
邙山之戰時,北周攻打洛陽,北齊武成帝高湛派高長恭和并州刺史段紹、斛律光前去救援,北齊的軍隊懼怕北周的軍隊,一直不敢進擊,高長恭帶領五百騎兵沖進北周軍隊,因為高長恭戴着面具,士兵們不知道他是哪國的人,高長恭便揭下面具,露出了面貌,北齊的士兵便派弓箭手射箭保護高長恭,高長恭順利替金镛解圍。邙山之戰的勝利,高長恭在軍隊中的威望大增,士兵們還專門為他作《入陣曲》,是戴假面指揮擊刺的男子獨舞,曲調悲壯雄厚,描寫了戰場上的壯烈場面和激烈情感,在民間廣為流傳。不過此曲在中國已經失傳了,但唐朝時傳入日本的《蘭陵王入陣曲》尚且保留了一些,在日本奈良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舉辦的日本古典樂舞表演中,《蘭陵王入陣曲》就是一個表演節目。
《蘭陵王》林依晨飾蘭陵王妃
高長恭不僅家世好,而且顔值高,更令人羨慕的是他還擁有一身的打仗本領,但這也為高長恭帶來了禍端,高長恭威望高,仕途平順,正所謂功高蓋主,高緯懼怕高長恭的勢力。于是,武平四年(573年),高緯賜毒酒給高長恭,高長恭對他的王妃說:“我對國家如此忠心,哪裡有辜負皇帝,而要賜我毒酒?”鄭氏對高長恭說:“為什麼不親自去向皇帝解釋呢?”高長恭回答說:“皇帝怎麼可能會見我?”于是就飲酒死了。
可憐這位将才隻在人間呆了短短的三十三年,令人唏噓,不過他卻在曆史上留下了一抹亮麗的色彩,為後人所謹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