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春申君黃歇的下場

春申君黃歇的下場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2 07:16:29

文:立早閑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韓必為關中之侯。”這是記載在《戰國策·秦四·頃襄王二十年》裡的一句話。公元前272年,楚國使者春申君黃歇出使秦國時,對秦昭襄王嬴稷的說辭。說辭,雖有“辯解或推托”的嫌疑,但“關中”一詞畢竟是從春申君口中誕生的。

關中,至出春申君之口以來,就頻繁出現在史書中。《史記》就是最早頻繁使用“關中”這一概念的文獻。“關中”一詞在《史記》出現達92次,而在《三國志》被提及也是比比皆是。關中一詞,在史書當中,不僅是秦國的替代詞,是秦人的用語;還是曆史地理範疇,是軍事地理範疇。要想充分認識關中,就必須先了解其在不同時期的範圍界定。有關關中地界的叙述,雖然有紙制留傳,也有口頭相傳;但是不管是紙制,還是口頭,均不相同。故關中,至誕生以來,其地界從始至終都是一個變量,不同時期,不同方式,有不同的畛域,紙制記載也不例外。

春申君黃歇的下場(春申君黃歇口中的關中究竟在哪)1

有關關中範圍的紙制記載,大多是在兩關之間,現存有兩種文本記載。

即第一種,西晉潘嶽《關中記》雲:“秦西以隴為限,東以函谷為界,二關之間是謂關中之地。”隴,指隴關,又稱大震關,西漢初年設在隴山梁旁。隴關,雖具體位置不确定,有一說在今陝西隴縣固關鎮關山頂東坡洪家灘,另一說在今甘肅清水縣東隴山東坡;但始建時間和得名是确定,因處隴山,故得名。《通典·卷一百七十四》曰:天水郡有大阪,名曰隴坻,亦曰隴山,即漢隴關也。秦人始居犬丘(西周邑名,今陝西興平市阜寨鎮南佐村),與戎人雜居錯處;後因養馬有功,被周孝王封于秦 (今甘肅天水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東),成為西周的附庸。《史記·秦本紀》:非子居犬丘,……周孝王召使主馬于汧渭之間,馬大蕃息。孝王欲以為大駱适嗣……分其土為附庸,邑之秦,使複續嬴氏祀,号曰秦嬴。由此可見,秦最初的領地為甘肅東南部,興盛于陝西關中一帶。因此,潘嶽《關中記》中的關中地區是以秦國的發家地及興盛地為界限。西周時的秦地,今天的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位于隴山西麓,東接隴山東阪的陝西省隴縣,南鄰隴山西南麓的甘肅清水縣。

春申君黃歇的下場(春申君黃歇口中的關中究竟在哪)2

第二種,清代張澍撰著《三輔舊事》曰: “西以散關為界,東以函谷為界,二關之中謂之關中。”散關,也稱大散關,建在秦嶺北麓大散嶺上今陝西寶雞南郊川陝公路19.5公裡處的清姜河岸。散關,雖始建時間未确定,一說是西漢時期,另一說最晚應始于秦代;但位置及得名是确定,因為周朝散國之關隘,故得名。《後漢書•卷十四•宗室四王三侯列傳》:複與延岑連戰,岑引北入散關,至陳倉,嘉追擊破之。唐朝李賢注《後漢書》:散關,故城在今陳倉縣南十裡,有散谷水,因取名焉。唐朝陳倉縣,是隋大業十年(614年)移治留谷城(今寶雞市區)。散關所在地,在周厲王時期(前878年—前842年)是周朝散國的封疆,後在秦國穆公稱霸期間(前659年-前621年),被秦國吞并。因而,張澍撰《三輔舊事》中的關中地區是以散國未被秦國吞并前為界限,即秦文公十六年(前750年)打敗西戎,收集周朝遺民,疆域擴展東到岐山(今陝西寶雞市東),西至大散嶺。

綜上所述,紙制記載中的關中區域,不管西是以隴關,還是以散關為界,反正東确定以函谷關為界。因此,兩關之間,關中的地界就是一條較為狹長的地帶。

春申君黃歇的下場(春申君黃歇口中的關中究竟在哪)3

(注:隴關、散關的位置圖)

筆者按:界限,是指不同事物的分界。關中,至誕生以來,二千多年來,其範圍都是一個變量。因此,特定時期内在特别地面上發生特殊的曆史事件,就必須準确确定關中的範圍,方能得到精确的結論。正所謂:百裡不同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