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鸢和鹞的區别

鸢和鹞的區别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30 13:15:27

鸢和鹞的區别?作者:吳玲玲(南通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鸢和鹞的區别?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鸢和鹞的區别(占盡東風第一鹞)1

鸢和鹞的區别

作者:吳玲玲(南通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

風筝,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玩具。一根長線連接手心與遙遠的天空,借由風筝,“天人合一”的想象似乎變得有迹可循。

“風筝”一詞較早出現在明代陳沂的《詢刍錄》裡:“五代李邺于宮中作紙鸢,引線乘風戲。後于鸢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如鳴筝,故名風筝。”可見鳴唱的“紙鸢”才叫“風筝”。

這種設計思路一直延續到宋代。宋人将安裝在風筝上的笛子或琴弦改造成了發音可控、傳音悠長的哨子。這樣的哨子被稱為“宋哨”,并且很快流行開來。這種風筝在北宋時傳入南通,南通人将其發揚光大。

在兩千多年的曆史中,風筝有不同的稱呼,南方稱鹞,北方稱鸢,故有“南鹞北鸢”之說。風筝形成了不同的風格流派,其中以北京、天津、濰坊、南通四大産地的風筝最具有代表性。南通的闆鹞風筝以其碩大簡樸的造型和獨特的哨口設計而著稱。南通闆鹞的基本形态結構是矩形,通過兩個矩形的不同組合形成六角星和八角星這兩種基本造型單元,再将基本單元進行穿插組合,形成七聯星、九聯星、十九聯星等多種造型。這樣的風筝因大而直挺,形似門闆而被稱作闆鹞。

在曹雪芹所著《南鹞北鸢考工志》中提到的“南鹞”一派,如今隻有南通闆鹞為其代表。“曹氏風筝”的工藝包括“紮糊繪放”,南通闆鹞風筝的核心技藝是“紮繪糊雕搓放”,比前者多了“雕刻哨口”和“搓鹞尾”兩項古老工藝。

南鹞北鸢雖同根而生,但因地域風土不同,其工藝特征差異很大。南通闆鹞的闆式造型、高低音交彙的葫蘆配置和色彩濃郁的工筆彩繪風格與北派風筝風格迥異。近代以來,人們熟悉的“南鹞北鸢”中的南鹞,往往就是指南通的闆鹞風筝。其獨特之處在于筝面上布滿大小不一的哨口,放飛時風力鼓蕩百哨齊鳴,聲線似古筝奏響天籁。南通闆鹞具有輕風能上天、強風不掉地,一飛沖天的動态美,獨特的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結構美,介于年畫、工筆畫、壁畫、唐卡之間的繪畫美,得風而鳴随風揚抑的音律美四大藝術特色。2006年5月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中即有南通闆鹞風筝制作技藝。這種由動态美、結構美、繪畫美、音律美彙聚而成的藝術審美,形成了它在風筝類别中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特征。

南通臨江靠海,南通的風具有江和海的性格,浩蕩而有力,常常會形成“天風”。所謂“天風”,就是地面上沒有風,而在幾十米以上的高空,出現速度穩定的強氣流。在放鹞子的人眼中,東南風向的高空氣流是放飛風筝的“上品”之風。鹞子一旦進入天風層,哨口響聲大作,經久不息,而鹞子也像挂在天上一樣,絲毫不動,趁這樣的天風放鹞子,被視為是放飛風筝的最高境界。一旦有了這種天風,南通的夜空往往會同時出現千百隻風筝,發出山呼海嘯般的哨聲,被譽為“空中交響樂”。聲浪席卷銀河,流星墜落人間,這是南通特有的星空美景。可以說,每一個南通人都有夜出聽哨觀天,或枕着哨聲入眠的經曆。

在勞動人民的生活生産中,留下了許多與闆鹞有關的故事與記憶。南通臨黃海,漁業資源豐富,在漁業生産過程中,天氣預測是頭等大事,關乎漁民的生命安全。每逢出海前夕,漁民将風筝放上高空,可以據鹞尾的擺動測定高空氣流的緩急和氣流方位的變化,以此作為獲取氣候變化情況的一個參考依據。漁民們還放一種六角形風筝,在風筝上綁上小旗,風筝放上天空後,可以從小旗的飄動情況來判斷風向和風力,這種風筝稱作“順風旗”,有順遂平安之意。還有一種風筝,點上蠟燭後放上天,又叫“天燈”,浮于空中,可以指引漁民深夜歸航。

鄉野村落,普通人家幾乎都有風筝,而擁有闆鹞風筝,則是宅戶富足的象征。風筝承載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希冀,它寓意着谷物豐收、人丁興旺、風調雨順。“鹞子滿天飛,家家有得收”,南通本地有這樣的諺語。傳統節日農閑時節,尤其是春節、清明節,或者田禾收割後,鄉裡有闆鹞風筝的主家就會請鄰人來放風筝,俗稱“背鹞子”。放鹞子在鄉村是非常隆重的大事,給鄉人的生活帶來諸多的儀式感和樂趣。放飛之前,先将紮制完成的闆鹞供奉在堂屋内,以香燭紙馬敬請神明加持,祈求放飛圓滿順利。風筝一飛上天,哨聲如笛似箫,響徹長空。村人一起慶賀歡呼,預示五谷豐登,萬事如意。一般這樣的鹞子會整夜放在天上,夜深人靜時,家家戶戶都枕着哨聲入眠。

闆鹞風筝由幾何圖形構成,帶有抽象的美學意蘊和獨特的視覺美感。其六角、八角和正方形的設計,據說與象數和五行學說一脈相通,象征中國傳統文化中天地人和合共生。幾何圖形構成的外形結構,穩定且富有美感,角角相接,面面相對,筝面上的彩繪題材豐富、色彩瑰麗,表達了人們祈福的美好心理。南通闆鹞源自人們對生活經驗的積累,是人們内心情感物化的體現。心靈手巧的手工藝人用自己的樸素感知和技能去凝結和表現天地之美,在南通闆鹞的造型、色彩、音律等元素方面承載了傳統民間文化的觀念。在小小的風筝中,凝結的是人們的精神祈盼、審美習慣和藝術品位。風筝高高飛上天,承載的是濃郁的鄉土情懷,難忘的童年記憶,還有人們在千百年間傳承的生生不息的中華傳統文化。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02日16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