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漢江生态經濟帶發展

漢江生态經濟帶發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9 20:11:34

漢江生态經濟帶發展(新華全媒漢江源頭)1

晨曦中綠色環抱的甯強縣城,漢水穿城而過(無人機照片,9月6日攝)。甯強縣緊扣綠色循環、生态宜居發展定位,大力推進城市建設,城市面貌日新月異。 地處秦巴山區的陝西省漢中市甯強縣,素有“三千裡漢江第一城”美譽,作為長江最大支流的漢江發源于此,是秦巴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生态功能區。近年來,甯強縣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構建“全領域”生态環境保護網絡,境内生态資源逐步轉化成為生态經濟、生态資本。 為守護一江清水,甯強關閉10家礦山,開展礦山地質環境生态修複,并持續推進天然林、漢水源濕地保護及退耕還林等生态工程。同時“生态茶園、特色菌園、道地藥園、精品果園、放心菜園”五園建設成效顯著,赢得了全域生态經濟的穩步發展。目前甯強縣已完成造林任務33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9.4%。2021年,甯強縣被生态環境部命名為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漢江生态經濟帶發展(新華全媒漢江源頭)2

遊客在位于甯強縣漢源街道漢水源村的漢江源頭拍照(9月6日攝)。此處原始森林、瀑布、碧潭、奇石、秀水交織,構成原生态自然風光景區。 地處秦巴山區的陝西省漢中市甯強縣,素有“三千裡漢江第一城”美譽,作為長江最大支流的漢江發源于此,是秦巴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生态功能區。近年來,甯強縣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構建“全領域”生态環境保護網絡,境内生态資源逐步轉化成為生态經濟、生态資本。 為守護一江清水,甯強關閉10家礦山,開展礦山地質環境生态修複,并持續推進天然林、漢水源濕地保護及退耕還林等生态工程。同時“生态茶園、特色菌園、道地藥園、精品果園、放心菜園”五園建設成效顯著,赢得了全域生态經濟的穩步發展。目前甯強縣已完成造林任務33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9.4%。2021年,甯強縣被生态環境部命名為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漢江生态經濟帶發展(新華全媒漢江源頭)3

甯強縣陝南移民搬遷筒車河安置點(中間道路左側,9月6日攝,無人機照片)。這裡安置了全縣範圍内因地質災害、洪澇災害、扶貧、生态和工程五種類型的移民搬遷戶,入住近2萬人。 地處秦巴山區的陝西省漢中市甯強縣,素有“三千裡漢江第一城”美譽,作為長江最大支流的漢江發源于此,是秦巴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生态功能區。近年來,甯強縣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構建“全領域”生态環境保護網絡,境内生态資源逐步轉化成為生态經濟、生态資本。 為守護一江清水,甯強關閉10家礦山,開展礦山地質環境生态修複,并持續推進天然林、漢水源濕地保護及退耕還林等生态工程。同時“生态茶園、特色菌園、道地藥園、精品果園、放心菜園”五園建設成效顯著,赢得了全域生态經濟的穩步發展。目前甯強縣已完成造林任務33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9.4%。2021年,甯強縣被生态環境部命名為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漢江生态經濟帶發展(新華全媒漢江源頭)4

9月7日,在甯強縣羌族文化博覽園,非遺傳承人童正明(左一)在給前來學習的年輕人傳授羌編技巧。甯強縣在傳承羌編技藝的同時,對傳統羌編産品進行創新,産品深受消費者歡迎。 地處秦巴山區的陝西省漢中市甯強縣,素有“三千裡漢江第一城”美譽,作為長江最大支流的漢江發源于此,是秦巴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生态功能區。近年來,甯強縣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構建“全領域”生态環境保護網絡,境内生态資源逐步轉化成為生态經濟、生态資本。 為守護一江清水,甯強關閉10家礦山,開展礦山地質環境生态修複,并持續推進天然林、漢水源濕地保護及退耕還林等生态工程。同時“生态茶園、特色菌園、道地藥園、精品果園、放心菜園”五園建設成效顯著,赢得了全域生态經濟的穩步發展。目前甯強縣已完成造林任務33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9.4%。2021年,甯強縣被生态環境部命名為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漢江生态經濟帶發展(新華全媒漢江源頭)5

張邦貴的孫女張小翠和丈夫龍明春在漢江源頭撿拾垃圾(9月6日攝)。十幾年前,漢水源村的張邦貴每天拿着火鉗和垃圾袋,在河道旁、山路上往返數公裡撿拾垃圾。如今,老人雖已逝去,張邦貴的後代和越來越多的村民、志願者義務撿拾垃圾,維護漢江源頭的河道清潔。 地處秦巴山區的陝西省漢中市甯強縣,素有“三千裡漢江第一城”美譽,作為長江最大支流的漢江發源于此,是秦巴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生态功能區。近年來,甯強縣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構建“全領域”生态環境保護網絡,境内生态資源逐步轉化成為生态經濟、生态資本。 為守護一江清水,甯強關閉10家礦山,開展礦山地質環境生态修複,并持續推進天然林、漢水源濕地保護及退耕還林等生态工程。同時“生态茶園、特色菌園、道地藥園、精品果園、放心菜園”五園建設成效顯著,赢得了全域生态經濟的穩步發展。目前甯強縣已完成造林任務33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9.4%。2021年,甯強縣被生态環境部命名為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漢江生态經濟帶發展(新華全媒漢江源頭)6

9月7日,遊人在甯強縣千山茶園參觀(無人機照片)。 地處秦巴山區的陝西省漢中市甯強縣,素有“三千裡漢江第一城”美譽,作為長江最大支流的漢江發源于此,是秦巴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生态功能區。近年來,甯強縣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構建“全領域”生态環境保護網絡,境内生态資源逐步轉化成為生态經濟、生态資本。 為守護一江清水,甯強關閉10家礦山,開展礦山地質環境生态修複,并持續推進天然林、漢水源濕地保護及退耕還林等生态工程。同時“生态茶園、特色菌園、道地藥園、精品果園、放心菜園”五園建設成效顯著,赢得了全域生态經濟的穩步發展。目前甯強縣已完成造林任務33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9.4%。2021年,甯強縣被生态環境部命名為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漢江生态經濟帶發展(新華全媒漢江源頭)7

位于漢江源頭的漢源街道漢水源村農舍和農家樂(9月6日攝,無人機照片)。禁伐、禁牧、禁污染企業落戶;改造飲水設施、農村廁所、禁止污水直排……一系列舉措下,漢水源村人居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地處秦巴山區的陝西省漢中市甯強縣,素有“三千裡漢江第一城”美譽,作為長江最大支流的漢江發源于此,是秦巴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生态功能區。近年來,甯強縣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構建“全領域”生态環境保護網絡,境内生态資源逐步轉化成為生态經濟、生态資本。 為守護一江清水,甯強關閉10家礦山,開展礦山地質環境生态修複,并持續推進天然林、漢水源濕地保護及退耕還林等生态工程。同時“生态茶園、特色菌園、道地藥園、精品果園、放心菜園”五園建設成效顯著,赢得了全域生态經濟的穩步發展。目前甯強縣已完成造林任務33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9.4%。2021年,甯強縣被生态環境部命名為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漢江生态經濟帶發展(新華全媒漢江源頭)8

9月7日,年輕人在羌族文化博覽園展銷廳觀看羌編工藝品。甯強縣以“公司 合作社 基地 農戶”的發展模式吸納當地群衆從事羌編,實現居家靈活就業。 地處秦巴山區的陝西省漢中市甯強縣,素有“三千裡漢江第一城”美譽,作為長江最大支流的漢江發源于此,是秦巴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生态功能區。近年來,甯強縣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構建“全領域”生态環境保護網絡,境内生态資源逐步轉化成為生态經濟、生态資本。 為守護一江清水,甯強關閉10家礦山,開展礦山地質環境生态修複,并持續推進天然林、漢水源濕地保護及退耕還林等生态工程。同時“生态茶園、特色菌園、道地藥園、精品果園、放心菜園”五園建設成效顯著,赢得了全域生态經濟的穩步發展。目前甯強縣已完成造林任務33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9.4%。2021年,甯強縣被生态環境部命名為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漢江生态經濟帶發展(新華全媒漢江源頭)9

甯強縣漢源街道西溝村群衆在收獲香谷水稻(9月6日攝,無人機照片)。 地處秦巴山區的陝西省漢中市甯強縣,素有“三千裡漢江第一城”美譽,作為長江最大支流的漢江發源于此,是秦巴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生态功能區。近年來,甯強縣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構建“全領域”生态環境保護網絡,境内生态資源逐步轉化成為生态經濟、生态資本。 為守護一江清水,甯強關閉10家礦山,開展礦山地質環境生态修複,并持續推進天然林、漢水源濕地保護及退耕還林等生态工程。同時“生态茶園、特色菌園、道地藥園、精品果園、放心菜園”五園建設成效顯著,赢得了全域生态經濟的穩步發展。目前甯強縣已完成造林任務33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9.4%。2021年,甯強縣被生态環境部命名為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漢江生态經濟帶發展(新華全媒漢江源頭)10

一縷朝陽照耀着漢江源風景區茂密的森林(9月7日攝,無人機照片)。這裡生物的多樣性與森林的季節變化造就了原始森林、竹林、杜鵑花海和秋山紅葉等豐富景觀,吸引衆多遊客。 地處秦巴山區的陝西省漢中市甯強縣,素有“三千裡漢江第一城”美譽,作為長江最大支流的漢江發源于此,是秦巴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生态功能區。近年來,甯強縣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構建“全領域”生态環境保護網絡,境内生态資源逐步轉化成為生态經濟、生态資本。 為守護一江清水,甯強關閉10家礦山,開展礦山地質環境生态修複,并持續推進天然林、漢水源濕地保護及退耕還林等生态工程。同時“生态茶園、特色菌園、道地藥園、精品果園、放心菜園”五園建設成效顯著,赢得了全域生态經濟的穩步發展。目前甯強縣已完成造林任務33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9.4%。2021年,甯強縣被生态環境部命名為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漢江生态經濟帶發展(新華全媒漢江源頭)11

9月7日,楊小英(左)在甯強縣的千山茶園裡進行網絡直播。 地處秦巴山區的陝西省漢中市甯強縣,素有“三千裡漢江第一城”美譽,作為長江最大支流的漢江發源于此,是秦巴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生态功能區。近年來,甯強縣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構建“全領域”生态環境保護網絡,境内生态資源逐步轉化成為生态經濟、生态資本。 為守護一江清水,甯強關閉10家礦山,開展礦山地質環境生态修複,并持續推進天然林、漢水源濕地保護及退耕還林等生态工程。同時“生态茶園、特色菌園、道地藥園、精品果園、放心菜園”五園建設成效顯著,赢得了全域生态經濟的穩步發展。目前甯強縣已完成造林任務33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9.4%。2021年,甯強縣被生态環境部命名為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漢江生态經濟帶發展(新華全媒漢江源頭)12

9月7日,陝西漢江之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員工在采摘大棚辣椒。 地處秦巴山區的陝西省漢中市甯強縣,素有“三千裡漢江第一城”美譽,作為長江最大支流的漢江發源于此,是秦巴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生态功能區。近年來,甯強縣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構建“全領域”生态環境保護網絡,境内生态資源逐步轉化成為生态經濟、生态資本。 為守護一江清水,甯強關閉10家礦山,開展礦山地質環境生态修複,并持續推進天然林、漢水源濕地保護及退耕還林等生态工程。同時“生态茶園、特色菌園、道地藥園、精品果園、放心菜園”五園建設成效顯著,赢得了全域生态經濟的穩步發展。目前甯強縣已完成造林任務33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9.4%。2021年,甯強縣被生态環境部命名為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漢江生态經濟帶發展(新華全媒漢江源頭)13

9月7日,陝西漢江之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員工在打理無土栽培綠葉菜。 地處秦巴山區的陝西省漢中市甯強縣,素有“三千裡漢江第一城”美譽,作為長江最大支流的漢江發源于此,是秦巴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生态功能區。近年來,甯強縣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構建“全領域”生态環境保護網絡,境内生态資源逐步轉化成為生态經濟、生态資本。 為守護一江清水,甯強關閉10家礦山,開展礦山地質環境生态修複,并持續推進天然林、漢水源濕地保護及退耕還林等生态工程。同時“生态茶園、特色菌園、道地藥園、精品果園、放心菜園”五園建設成效顯著,赢得了全域生态經濟的穩步發展。目前甯強縣已完成造林任務33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9.4%。2021年,甯強縣被生态環境部命名為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漢江生态經濟帶發展(新華全媒漢江源頭)14

9月8日拍攝的雲霧缭繞的甯強縣千山茶園景色(無人機照片)。 地處秦巴山區的陝西省漢中市甯強縣,素有“三千裡漢江第一城”美譽,作為長江最大支流的漢江發源于此,是秦巴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生态功能區。近年來,甯強縣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構建“全領域”生态環境保護網絡,境内生态資源逐步轉化成為生态經濟、生态資本。 為守護一江清水,甯強關閉10家礦山,開展礦山地質環境生态修複,并持續推進天然林、漢水源濕地保護及退耕還林等生态工程。同時“生态茶園、特色菌園、道地藥園、精品果園、放心菜園”五園建設成效顯著,赢得了全域生态經濟的穩步發展。目前甯強縣已完成造林任務33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9.4%。2021年,甯強縣被生态環境部命名為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新華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