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對塵世美好的向往是傳統繪畫題材最基本的價值皈依之一,而子母雞圖這種诠釋母子情深的繪畫主題像涓涓細流,流淌在時光的最深處,總是不經意間給人一種其樂融融溫馨滿滿的感動。
這種相對冷門的題材之所以成為一款爆款,與明代成化皇帝朱見深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正是他在一幅宋人作品《子母雞圖》上的題詩以及以此為藍本而燒制雞缸杯的創舉,加上他本人與萬貴妃匪夷所思的姐弟戀愛情,從而這幅子母雞圖更複雜幽深的涵義,但從本源意義以及畫上題詩來看,母子情深的主題乃是這一題材的初始含義:
南牖喁喁自别群,草根土窟力能分。
偎窠伏子無昏晝,覆體呼兒伴夕曛。
養就翎毛憑飲啄,衛防雛稚總功勳。
披圖見爾頻堪羨,德企慈鳥與世聞。
宋 佚名 《子母機雞》
這幅作品在畫面呈現上在傳統繪畫中并不多見,通過強烈的黑白對比賦予了整個作品靈動傳神的氣息。整個畫面設色溫婉、勾勒細膩,畫上一隻母雞帶着五隻雞雛在地上覓食,肥嘟嘟的母雞和毛茸茸的小雞之間形象和神态的對比,以及特别是對母雞眼神的精心描繪,使整幅作品在生動自然的情趣中流露出那種慈愛溫馨的情緒。而朱見深的題詩中最後一句“德企慈鳥與世聞”對整個畫面主題的描述進一步升華了其中隐含的寓意,那就是傳統文化中雞所代表的“五德”精神:“頭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鬥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時者,信也。”這點在宋徽宗的《芙蓉錦雞圖》上的題詩中更是一目了然。
宋徽宗 《芙蓉錦雞圖》
據考證,畫雞的風俗古已有之,晉代王嘉《拾遺記》中記載堯在位時就有一種形狀如雞的鸾雛,它能搏虎抗狼、驅鬼逐怪,沿至周代黎民百姓往往通過刻木為雞或者畫雞置于窗上,用以祈福。不過從流傳下來的繪畫作品來看,宋代才真正使這種畫雞圖正式登上大雅之堂,而宋畫的寫實性在傳統繪畫中占據着重要的制高點,與這幅畫作異曲同工的是北宋宮廷花院畫家王凝的《子母雞圖》,王凝的作品是宋代翎毛類畫作的典型風格,一隻大母雞和八隻羽翼未豐的小雞構成了作品的畫面主題,而且八隻形态各異的小雞在母雞的庇護下,無憂無慮呆頭呆腦的稚嫩形象看上去十分風趣尤為,一副不谙世事的天真模樣中帶有幾許怯生生的好奇感,整幅作品流露出一種歲月靜好安之若素的韻味,具有濃濃的世俗人情味。這種畫家将自己的主觀情感融于描繪對象和畫面之中,是宋畫獨特的精神氣質,而子母雞圖這樣的通俗題材經過畫家的主觀情感的渲染,從而升華了整個畫面的格調和境界。
北宋 王凝 《子母雞圖》
元畫承接了宋畫的衣缽,在以子母雞為構圖的作品中,整體接續了宋畫溫潤的畫面語言和溫暖的風雅品質,呈現出淡雅和煦的美學特征。比如元人所畫的《花下将雛軸》這幅作品,在牡丹竹石之下,一隻公雞和母雞帶領幾隻小雞覓食,這種“雙雞帶子”的擴大化的子母雞圖在原來的主題之上進一步拓展了整個畫面的寓意,畫面構成元素更為豐富和全面,嚴父慈母的感覺充盈着整個畫面的每一個角落,這種不同維度的父母子女之間的親情之愛更完整無暇,一定程度上這種全家福式的構圖給後來的畫家諸多啟迪,也是後來諸多廣義上的子母雞圖這類畫作的另一個标準範本。
元 《花下将雛軸》
回到朱見深這為天子畫家,他在藝術上的造詣并非浪得虛名,他本人(也有人說是出自明代宮廷畫家之手)也創作了一幅《子母雞圖》作品,這幅作品的畫面構成借鑒了宋人所畫子母雞圖的餘韻,同時結合了元人的構圖精髓,通過細膩的筆觸以白色為主題色構成的公雞、母雞和小雞一家親的畫面,也許有着更多的帝王心思隐含其中。而在明代宮廷畫家呂紀《壽祝恒春》這幅作品中,在畫面背景和主題元素搭配而形成的整體感上更接近元人的《花下将雛軸》,但除了雞之外,畫面上方還有一隻禽鳥,而背景由翠竹、奇石和花卉構成,整個畫面由于諸多吉祥元素的組合,表達出四時同春的吉祥祝壽的意思,但其中的家庭和美的含義仍然是其中的主線,串珠成鍊使整幅作品氣韻生動韻味無窮。而清人所畫的子母雞之類的構圖作品延續了元明風格,比如居巢的《菊下雞雛》圖在構圖和風格上幾乎與元明時期的同類作品如出一轍。
明宣宗《畫子母雞圖》
明 《畫雞》
明 呂紀《壽祝恒春》
明人 《畫雞》
清 居巢《菊下雞雛》
至近現代以來,這類作品在風格上從工筆轉向了寫意為主,借鑒吸收了文人畫的筆墨情趣打破了這類規整細膩的構圖風格,從而使這類作品呈現出更新穎的美學趣味,比如潘天壽、齊白石、李苦禅等大師的這類主題的作品另出機杼,追求更天真随性的筆墨情趣,一舉突破了工筆繪畫的在美學表達上的局限,賦予了這類題材更生動活潑、天趣自成的美學特點,從而另辟蹊徑将這一題材推向了嶄新的高度。但盡管在視覺體驗上截然不同,從畫面之下的寓意來說,其内在的精神和含義依然沒有“跳出三界外,不在無形中”,而是百川歸海、殊途同歸。
潘天壽 《 抱雞圖》
齊白石 《雞籠與雞》
齊白石 《子母雞圖》
李苦禅 《育雞圖》
黃胄作品
黃胄作品
總的來說,在傳統的農業文明的熏陶下,從民俗文化的角度來說,雞與吉同音寓意着吉祥的涵義,而五隻小雞往往又隐含着五子登科的富貴之喻,同時不同的畫家根據表達含義的大同小異注入别的指代性的物象,使這種多重的文化意象的疊加在源遠流長的吉祥文化的整個譜系中具有更豐富抽象的文化指向,在千年的文化積澱和時光流轉中别開生面。無論是以寫實還是以寫意的手法展現子母雞圖這種自然本真的生活情态的畫面,但歸根結底,其中蘊含的深深的祝福和滿滿的感動這一母體與生俱來的象征性根本含義千古不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