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世界科技前沿課題

世界科技前沿課題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3 11:28:43

他和團隊,

已在各類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530餘篇,

含16篇《科學》、12篇《自然》

和40餘篇《科學》《自然》子刊文章,

論文被引用6萬餘次,

他在地球科學領域(ESI,科學網)

的世界引文排名高居第5位。

他,

緻力于建立

“XJTU過去6萬年以來高精度石筍集成序列”,

将西安交通大學的名字

深深刻印在古氣候研究領域中,

讓西安交大地球科學學科走向世界。

他,

2018年當選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會士,

2019年榮獲美國地球物理聯合年會

“Emiliani Lecturer”稱号,

2022年榮獲歐洲地學聯盟

“米蘭科維奇”獎,

同年被增選為奧地利科學院外籍院士。

世界科技前沿課題(刷新全球研究記錄)1

他,

就是西安交通大學人居學院教授程海。

世界科技前沿課題(刷新全球研究記錄)2

西安交通大學全球環境變化研究院同位素實驗室創建于2010年,由人居學院教授程海負責,研究員甯有豐主管,旨在建成國際一流的同位素實驗室。團隊主要研究方向為全球氣候和環境變化,并為相關前沿科學研究提供實驗和技術支撐。團隊成員承擔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并在高精度鈾系質譜測量技術、基于石筍古氣候重建的全球氣候變化研究、14C年代校準、三氧同位素分析測試新技術等方面取得國際領先水平的研究成果。

世界科技前沿課題(刷新全球研究記錄)3

2010年,程海來到西安交通大學,建立了同位素實驗室。當時的西安交大并沒有地學學科的相關基礎,一切都要從零開始。程海顧不上地域、生活方式等諸多不便,馬不停蹄投入工作,把實驗室當家,獨自一人帶領為數不多的團隊成員開始了“創業之路”。

勤字當頭 持之以恒

每天淩晨三四點,天還未亮,程海便準時出現在實驗室開啟一天的工作。這是團隊中每位成員對于他最深的印象,無論來得多早,程老師辦公室的燈,早已點亮。年複一年,程海走過了一個又一個春光、酷暑、大雨、飛雪。即使在萬家團圓的除夕之夜,程海辦公室的燈光也依然會亮着。“勤”是他經常挂在嘴邊的字,也是他對後輩殷切的期望。張海偉于2014年7月從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博士畢業後加入程海團隊,“程老師高度自律的生活作息、高效率的工作方式對我産生了很大影響。”張海偉說:“很多次冬日清晨當我偷懶不想起床時,翻開手機看到程老師的郵件便馬上清醒了起來,當我走向實驗樓遠遠看到程老師辦公室的燈亮着時,心中更多了一份勉勵和堅定,他就像是一座燈塔引導我在學術海洋中前進。”正是在榜樣的感召和指引下,張海偉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快速成長為團隊中堅力量,憑借優異的科研教學實力入選西安交通大學“青年拔尖人才計劃”。

堅韌不拔 持續前行

科學的行進,永遠不會一帆風順,逆風時堅韌挺起的風帆,是支撐團隊不斷前行的動力。

世界科技前沿課題(刷新全球研究記錄)4

野外工作是石筍古氣候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野外探洞過程充滿艱辛。“程老師去過的洞穴洞口低矮,旁邊全是積水,需要趴在布滿碎石的地上緩慢爬行前進才能進入,碎小的石子紮的胸口生疼。”博士後趙景耀至今也無法想象當時已經年近六旬的程海是怎麼爬完這近20米的入洞通道,完成調研任務後再爬出通道的。在之後越來越多的野外探尋道路上,趙景耀逐漸懂得,正是這堅韌前進的一程又一程,才讓團隊獲得了更多優質的石筍樣品,指引着同位素團隊不斷刷新全球古氣候變化研究的記錄。

世界科技前沿課題(刷新全球研究記錄)5

博士研究生田野曾為自己的研究課題止步不前而苦惱,“是程老師一次又一次的鼓勵和以身作則的榜樣力量,讓我終于渡過了瓶頸期。從程老師身上我學到了百折不撓、愈挫愈勇的探索精神,這将是我一生的寶貴财富。”博士研究生董西瑀也曾因自己的文章被拒而感到沮喪,“是程老師平和的開導和鼓勵,讓我迅速調整狀态,積極面對。在程老師永不言棄精神的感染下,我沉下心來,認真修改完善文章,為成果最終發表積攢力量。”

亦師亦友 精勤育人

張海偉回憶,多年前還是一名博士生時前往明尼蘇達大學做實驗,“當我一臉迷茫走出明州機場出口處,看到程老師和闵老師(程老師夫人)親切的面容時,頓時消除了對陌生環境的恐懼。在明州的日子裡,程老師和闵老師親自指導我進行鈾系年代學樣品的化學處理和儀器測試分析,盡管他們工作已經非常忙了,但仍會擠出時間帶我們去超市買東西,到家裡做客,參加志願者活動體驗美國文化等等,每隔4周闵老師還會為我剪頭發,這種關懷和溫暖對于第一次出國的學生來說是永生難忘的。”

世界科技前沿課題(刷新全球研究記錄)6

副教授Kathayat Gayatri來自印度,他說:“程老師就像是我的父親,讓我雖然離家千裡卻仍能體會到家的感覺。當我初次來到中國時,程老師和我在上海的機場碰面,帶我來到西安。從搬運行李到入境體檢,程老師事無巨細地照顧着不知所措的我。如果不是和程老師這樣一種類似于親情的紐帶,我是不可能在中國讀書并繼續工作的。”

世界科技前沿課題(刷新全球研究記錄)7

程海還有一處獨特的魅力,他總能讓枯燥的課堂充滿趣味,讓沉悶的組會具有活力,讓日常嚴謹的讨論變得輕松。正因如此,隻要程海在辦公室,老師、學生都會去找他讨論各種問題,“來來來”,程海總是熱情地為大家答疑解惑。來到同位素實驗室團隊,就能感受到輕松和睦的氛圍,大家敢于表達自我,樂于接受别人的批評指正,共同進步。

世界科技前沿課題(刷新全球研究記錄)8

同位素實驗室入口處的過道牆上,有醒目的幾個大字“勤、思、靜、悟”,程海修改再三,将自己對團隊對後輩的無限期望,融彙在了這四字深意中。

作為程海的學生,博士後李瀚瑛對此深有體會。她永遠記得自己第一次信心滿滿交給程老師的論文被批得滿篇紅字:數據比對不夠全面、數據驗證做得不足、視角太局限……甚至文中每一個為了圖方便暫時簡寫的d18O被程老師逐個修改為了正确的δ18O。程老師的批注給了李瀚瑛巨大的震撼,她認真閱讀程老師的每一處批注,震驚于程老師腦海中對于各類數據豐富的存儲量,以及細緻到每個标點符号的嚴謹。程老師嚴謹的治學作風深深地觸動并激勵着她,現在的她,成為了團隊的“數據擔當、嚴謹擔當”,腦海中海量的文獻存儲讓她能夠通過更可靠的數據、更多元的數據來源,進行多維度的數據分析,讓一組組研究數據在她的文章中,轉化為揭秘百萬年前地球氣候變化帶來的人類活動變遷的密碼。“從程老師身上我學到了如何多維思考,觀察數據間的關聯”,李瀚瑛說,這也正是一名古氣候研究學者需具備的品質。

使命擔當 永攀高峰

近年來,程海緻力于建立“XJTU過去6萬年以來高精度石筍集成序列”,以此作為國際古氣候變化研究年代學領域的重要标準,将西安交通大學的名字深深刻印在古氣候研究領域中,讓西安交大地球科學學科走向世界。程海深知自主創新的重要性,他未雨綢缪,着手布局儀器、技術國産化,力争讓中國技術産出中國成果,以時不我待的精神搶占學術前沿。經過12年的發展,西安交通大學同位素實驗室團隊不斷成長壯大,先後引進多名海内外知名學者和拔尖人才,培養的博士後及畢業生均已在各自領域取得了耀眼成績。

世界科技前沿課題(刷新全球研究記錄)9

世界科技前沿課題(刷新全球研究記錄)10

世界科技前沿課題(刷新全球研究記錄)11

世界科技前沿課題(刷新全球研究記錄)12

世界科技前沿課題(刷新全球研究記錄)13

世界科技前沿課題(刷新全球研究記錄)14

世界科技前沿課題(刷新全球研究記錄)15

世界科技前沿課題(刷新全球研究記錄)16

程海團隊的貢獻在國際上獲得了廣泛影響,已在各類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530餘篇,含16篇《科學》、12篇《自然》和40餘篇《科學》《自然》子刊文章,論文被引用6萬餘次,程海個人在地球科學領域(ESI,科學網)的世界引文排名高居第5位。因帶領團隊在地球科學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程海于2014年被陝西省政府授予“三秦友誼獎”,這是陝西省政府授予來陝外國專家的最高榮譽。2014-2021年,程海連續入選湯森路透/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和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2018年當選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會士,2019年榮獲美國地球物理聯合年會“Emiliani Lecturer”稱号,2022年榮獲歐洲地學聯盟“米蘭科維奇”獎,同年被增選為奧地利科學院外籍院士。程海主持項目研究入選2016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負責的《多尺度全球氣候變化的石筍記錄、變化機理與影響》基礎研究項目榮獲2021年度陝西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世界科技前沿課題(刷新全球研究記錄)17

「出品 / 黨委宣傳部」

内容來源 / 西安交大新聞網

文字 / 人居學院 于緻源 田野

圖片 / 人居學院同位素實驗室

責任編輯 / 譚金巍 崔可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