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薯類食物是我們通常認為的主食,主食的意思就是膳食結構中的主要食物。
想必很多人認為主食就是精白米面,但事實上,主食種類很多,包括谷類(稻米、小麥、玉米、高粱等)、雜豆類(除大豆之外的芸豆、紅豆、綠豆等)及薯類(土豆、甘薯等)食物。
主食類食物對人體的主要膳食貢獻是提供碳水化合物。此外,粗糧主食(全谷物、雜豆類)也是 B 族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的重要食物來源。
碳水化合物的營養作用是為人體提供能量。七大營養素中有三大産能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脂類和蛋白質,其中産能主力軍還要數碳水化合物。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碳水化合物應提供每日總能量的 50%~65% 的能量。而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的主食,就是人體獲取能量最經濟和最主要的來源。
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一般在谷類食物中為 70%~80%,雜豆類中為 50%~60%,薯類中為 25% 左右。
常見食物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碳水化合物是一大類有機化合物,也被稱為“糖類”,包括葡萄糖、果糖、麥芽糖、澱粉等,是人類生命細胞結構的主要成分及主要功能物質,為細胞活動提供重要能源。碳水化合物從口腔到胃部再到腸道的過程中,不斷被分解為人體可以直接吸收的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這類單糖分子和有益于腸道健康的雙歧杆菌、 乳酸杆菌等,葡萄糖是我們的大腦和心肌的主要能量來源。
人體一段時間不吃主食會導緻身體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出現低血糖症狀,會有精神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心慌、心律失常等表現。但是,主食吃多了也不是什麼好事兒,能量過剩就會肥胖。
作者:王旭峰 主編 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會長
來源:《中國人該怎麼吃?》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