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神手(文章原創首發,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一、導入
同學們,渑池之會,趙國又占了上風,蔺相如又立新功,封為上卿,這是渑池之會的結果。這裡蔺相如當然起了決定作用,但廉頗的功勞也不能忽視。因為在背景介紹時同學們已經了解到,廉頗是一位英勇善戰的大将軍,他為趙國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戰功。
秦王之所以放趙王回去,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廉頗在邊境做好了準備,萬一有什麼情況,廉頗會拼力殺過來,保護趙王的,到時危險的是秦王。因此說,趙王安全回國,廉頗的作用也不容忽視。
“完璧歸趙”、“渑池之會”,蔺相如大智大勇,連連立功,職位比老将廉頗都高了,這樣就引起了“将”和“相”之間的什麼問題呢?
學生可能說是“矛盾”,也可能說是“不和”,于是教師随機闆書“不和”。那麼,在處理這場内部矛盾中,蔺相如又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呢?從中能體會出他的什麼品質呢?請同學們自學第16、17、18段。
二、賞析
1、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讀課文。畫出有關的重點詞句,談出自己的體會,随後教師檢查、指導。
2、檢查自學情況
師: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怎樣?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找出來。
師:我聽同學們讨論的聲音漸漸小了,下面請同學們來說一說。你來說,事情的起因是:……
生:蔺相如的職位比廉頗高,廉頗不服氣,總想尋機羞辱蔺相。
師:你是在哪裡找到的,第16自然段,請同學們都看到第16自然段。讀一讀:廉頗很不服氣得給他個下不了台。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廉頗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性格直爽。面對廉頗的不服氣,蔺相如又是怎麼做的也就是事情的經過,請你來回答……
生:事情的經過是:蔺相如處處避讓,并對下人講清了避讓的原因。
師:你是從哪個自然段找到的?
生:第17自然段。
師:我們分角色朗讀,男生讀蔺相如的話,女生讀旁邊,我讀他們說的話。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顧全大局,識大體,以國家利益為重。
從蔺相如的言語中,我們可以找到他避讓廉頗的原因很簡單:秦王比廉頗厲害得多,但蔺相如都不怕,他也就更不會怕廉頗。因為他深深地知道,秦王不敢進攻趙國,就是因為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蔺相如。如果将相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會乘機攻打趙國。蔺相如避讓廉頗,完全是為了趙國的利益。
師:請同學們齊讀蔺相如的話。如果你是廉頗,聽了蔺相如的這番話你會怎麼想?
生:慚愧,難過,無地自容,蔺相如的心胸真寬闊。
師:是呀,蔺相如真是宰相肚裡能撐船,廉頗是怎麼做的,也就是事情的結果如何。老師看你的手舉得高高的,就你了。
生:事情的結果是:廉頗負荊請罪,将相和好。
師:“負荊請罪”是什麼意思?廉頗為什麼會向蔺相如負荊請罪呢?從中你能看出他的什麼好品質呢?
從詞的本意上講,“負荊請罪”就是背着荊條請求責罰、賠禮道歉的意思。因為廉頗居功自傲,與蔺相如鬧不團結,而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處處避讓廉頗。他的那些深明大義的話和處處避讓的行為深深地感化了廉頗,使他覺得自己心胸狹窄、羞愧難當。于是去向蔺相如負荊請罪。
師:從廉頗的這些舉動,我們也不難看出,廉頗是怎樣的一個人?
生:勇于認錯,知錯就改,也同樣有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好思想。
師:哪一個詞最能概括将相和好?如何理解這個詞呢?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讓學生體會到蔺相如不計個人恩怨的品質,接着找出“同心協力”一詞,讓學生理解詞意,最後說出他們和好的根本原因都是以國家利益為重。
師:這個故事可用什麼做小标題?
學生回答後,教師闆書:負荊請罪。
三、總結全文,揭示中心
用填空的方式總結:
本文通過完璧歸趙,渑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表現了蔺相如顧全大局,注重團結,機智勇敢的品質和廉頗勇于改過的精神。闆書設計
小神手:80後的時代記錄者,跌跌撞撞寫實抒情!人,活着,即修行!深耕教育、投資、世故等領域。喜歡我的文字,獲取更多相關資料,就敬請在篇首點擊“關注”我哦,有話要說煩請評論……
(圖片來自網絡)
多謝點評,關注“教育小神手”了解更多内容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