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清可 ©
明日節氣,雨水。你那裡,開始下雨了嗎?
生于南方,從小就習慣了把下雨叫作“落雨”,如今再沐浴春雨中,輕輕潤潤,才發覺雨落下來,是有溫度、有情意的。
春風化雨,雨落成水,繼而有淡煙拂柳、苔痕階綠、杏花疏影。
圖|青簡 ©
春雨至,萬物生。
所以白居易會說,春天是遇物盡欣欣。人也變得活潑潑了起來,入眼皆是歡喜。
好雨下在好時節,心中便有理由相信:被這場雨淋灑過的人,也必然有許多好事正要發生!
圖|清可 ©
當東風裹挾着綿綿細雨,沾衣欲濕,撲面還寒,我們亦想知道,這雨從何而來?
《曆書》中說:“東風解凍,冰雪皆散而為水,化而為雨。”此時氣溫回升,北方冰河解凍,南方的雨量卻增多了,才有節氣名為“雨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
雨水一落,便可生養春之“木”,萬物生長的宿命自此輪轉,氣象意義上的春天也就正式來臨了。
圖|莫修-文 ©
“天地之交而為泰。”天地聯手相交,釀造了這場雨水,所以春之水為泰。泰者,小往大來,原來,世間一切交往都是吉祥的新生。
水與木交往,就有了青;桃花與流水交往,就有了春天;愛情與雨水交往,就有了希望......
圖|莫修-文 ©
一陣杏花風吹過,是雨落春來時。
動物醒了,它們感知到春氣,入水捕食的捕食,乘風北歸的北歸;
草木活了,經過久蟄的冬天,更愛這潤澤之氣,迫不及待探出小腦袋,綠出嫩嫩的歡喜;
春花開了,一汀煙雨杏花寒,風雖料峭,擋不住少年遊,隻愛杏花吹滿頭……
一候獺祭魚|春河解凍,水獺入水捕魚,将魚擺在岸邊祭拜之後再食用。
圖|青簡 ©
二候鴻雁來|春暖回溫,南方的大雁開始遷徙,陸陸續續飛回北方,重新安置生活。
三候草木萌動|春雨貴如油,草木得到滋潤,逐漸抽出嫩芽,欣欣綠意覆蓋大地。
一候菜花丨“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經此雨水澆灌,金黃色的油菜花早已按捺不住,在鄉間的田頭開得熱烈又野性。春日靜好,但且前行。
二候杏花丨杏花是十二花神之二月花,或是“沾衣欲濕杏花雨”,或是“杏花煙雨江南”,第一朵杏花開放時,總有朦胧春雨落之不盡。綿綿膩膩,洩露了春光,也打濕了旅人的衣裳。
三候李花丨春風送暖時,“李花怒放一樹白”。仿佛詩仙李白,一樣地仙風道骨,白衣勝雪。縱然常被路人誤認櫻花,我亦有我姿态。
圖|青簡 ©
熬過了冬,就等來了春,物候年年總如此。去年枝頭,又有今年新花簇簇開。
風有信,花有期。看花人啊,還是那個你我,等閑若得春雨顧,不負時光不負卿。
圖|青簡 ©
雨水可貴,落在田間地頭,更是滴滴如油。
“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這是讓人歡喜的可耕之候,經過一整個冬天的幹旱,雨水一落,農家便可着手準備春耕了。
就連詩人也說,“我看到好的雨落到秧田裡,我就贊美。”這種浪漫,是屬于人間的衣食與飽暖。
圖|清可 ©
莫急,莫懶怠,人間的事,總是“先施肥,再祈禱”。萬物逢春而生,并非真的靠天就可以吃飯,需得掌握農時、好好耕耘、身體力行。
人生亦複如是,春種一粒粟,才能秋收萬顆籽。
圖|柏文 ©
萬物得春而生,而居于天地之間的人,也感應天地春信,萌生出對于生命的種種期盼。在雨水這一天,以不同的形式嘗春,不過是希望雨潤人生,順利安康。
【食春芽】孔子說“不時不食”,在雨水這天,就要吃幾口剛冒頭的春芽。荠菜、香椿、豆芽、豌豆尖,一口下去水靈靈,便是占盡最好的春光。
李煜認為最會吃的人應當要吃春筍。燒竹葉煨熟,直接切片入口,滿是清脆的口感,帶來雨後山林的清新,正好舒緩了春節魚肉帶來的油膩。
“雨水節,回娘家。”在川西一帶,雨水節這天,出嫁的女兒都會回娘家感恩父母,也期盼于春孕育新生命。
生了孩子的婦女,會帶上炖好的香噴噴的“罐罐肉”,即用砂鍋炖了豬腳、雪山大豆、海帶等,再用紅紙、紅繩封了罐口送給父母,感謝養育之恩。
未孕的女子,會有母親為其縫制一條紅褲子,貼身穿着,祈願早日孕育。
圖|清涼地兒-了琹 ©
【春養生】“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養生之“生”,本就注重生發之象。春季主萌生,更要順應天時,好好将養。
《黃帝内經》有:“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應早睡早起,穿衣寬松,使身體舒緩,精神愉悅,保持生機。
若有“倒春寒”,也不急于脫掉棉衣,适當地捂一捂,等待真正的春暖花開。
圖|莫修-文 ©
日長長,雨綿綿,守着春日的新生,人心也仿佛變得童真起來,開始相信愛情,相信一切美好之事。
哪怕一位出租車司機,也會和乘客聊起他的情調,“早春在柳樹下談戀愛,深秋在桦樹林裡寫情書。”
亦如海子所寫,“活在這珍貴的人間,人類和植物一樣幸福,愛情和雨水一樣幸福。”
圖|清涼地兒-了琹 ©
人間珍貴,萬物可期,一顆萎靡的心也會重新潮濕起來,去擁抱雨水,擁抱春天,擁抱愛情。
願一切美好的事情,都在這個春天發生吧!
圖|柏文 ©
參考資料:
1.餘世存,《時間之書》,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2.宋英傑,《二十四節氣志》,中信出版集團
文字為物道原創,轉載請聯系作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