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中考物理臨考前基礎知識

中考物理臨考前基礎知識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2 03:52:46
探究實驗一: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

1.提出問題

固體熔化時總要吸收熱量,不同物質在由固态變成液态的熔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律相同嗎?

2.猜想與假設

熔化過程中一定要加熱,所以物質熔化一定要吸收熱量,這時溫度可能是不斷上升的。

3.設計并進行實驗

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實驗可分兩次進行,分别探究海波(晶體)和石蠟(非晶體)的熔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律。參照圖選擇需要的實驗器材。

中考物理臨考前基礎知識(中考物理基礎知識手冊)1

(l)将溫度計插入試管後,待溫度升到40℃左右時開始計時,每隔1 min記錄一次溫度,在海波或石蠟完全熔化後再記錄4~5次。

中考物理臨考前基礎知識(中考物理基礎知識手冊)2

(2)圖中方格紙上的縱軸表示溫度,溫度的數值已經标出,橫軸表示時間,請你自己寫上,根據表中各個時刻的溫度在方格紙上描點,然後将這些點用平滑曲線連接,便得到熔化時溫度随時間變化的圖象。

中考物理臨考前基礎知識(中考物理基礎知識手冊)3

記錄的圖象大緻如圖所示。

中考物理臨考前基礎知識(中考物理基礎知識手冊)4

4.分析與論證

海波:熔化前溫度上升,熔化中溫度保持不變,熔化後溫度上升。

石蠟:熔化前、熔化中及熔化後溫度一直上升。

不同物質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可能會不同。

晶體(如海波)有固定的熔化溫度,在熔化過程中盡管不斷吸熱,溫度卻保持不變;非晶體(如石蠟)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在熔化過程中,隻要不斷吸熱,溫度就會不斷上升。

5.交流與評估

(1)實驗時,要注意将海波碾成粉末。由于石蠟不便碾成粉末,可以在實驗前先将石蠟熔化後插入溫度計至中間偏下位置再凝固,然後用此石蠟做熔化實驗(當然海波的熔化實驗也可以照此準備)。

(2)嚴禁用一個酒精燈直接點燃另一個酒精燈,酒精燈要用燈帽蓋滅。

(3)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

探究實驗二:光的折射規律

1.提出問題

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有什麼特點呢?

2.猜想與假設

猜想1 折射光線可能與入射光線關于法線對稱。

猜想2 折射光線可能與入射光線關于界面對稱。

3.設計并進行實驗

如圖所示,把實驗儀器組裝好,探究光在水中折射的光路,找出折射規律。

中考物理臨考前基礎知識(中考物理基礎知識手冊)5

(l)觀察折射光線、法線與入射光線之間的位置關系。

(2)比較折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

(3)改變入射角大小,觀察折射角的變化情況。

(4)讓光從水中斜射到空氣中,觀察入射角和折射角的變化。

4.分析與論證

光折射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别位于法線的兩側。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變而改變。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減小時,折射角也減小。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質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當光從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5.交流與評估

(1)當光斜射入水中,就能夠觀察到光在水中的傳播現象。光在水中的可見度較小,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碳素墨水。

(2)該實驗叙述時,要注意斜射的含義,隻有斜射時才發生偏折,當光垂直入射時,傳播方向不發生變化,是沿直線傳播的。

(3)在利用玻璃水槽做實驗時,光屏要豎直放置。

探究實驗三: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1.提出問題

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會怎樣運動?

2.猜想與假設

猜想l 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會做勻速直線運動。

猜想2 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會越來越慢,最後停下來。

3.設計并進行實驗

(1)如圖所示,讓小車從斜面頂端滑下,滑到鋪有毛巾的水平面上,觀察小車前進的距離。

中考物理臨考前基礎知識(中考物理基礎知識手冊)6

(2)讓小車從斜面頂端滑下,滑到鋪有棉布的水平面上,觀察小車前進的距離有何變化。

(3)讓小車從斜面頂端滑下,滑到水平木闆面上,觀察小車前進的距離有何變化。

4.分析與論證

在相同條件下(同一斜面、同一高度、同一初速度),接觸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它運動得越遠。

可以進一步推斷:如果表面絕對光滑,小車将做勻速直線運動,并将永遠運動下去。

我們可以想象:原先靜止的物體,如果不受外力,它将永遠靜止。

總結以上結論可得: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态或靜止狀态。

5.交流與評估

(l)小車每次都要從同一高度自由滑下,以保證小車在到達三種水平表面上的初速度相同。

(2)給水平桌面鋪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體,目的是使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時所受阻力不同。

探究實驗四: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1.提出問題

在地面上的小車同時受到兩個推力作用,它們在同一直線上,且方向相同,它們的合力多大呢?若它們方向相反,它們的合力又是多大呢?

2.猜想與假設

猜想l 方向相同時,合力等于兩個力的大小之和。

猜想2 方向相反時,合力等于兩個力的大小之差。

3.設計并進行實驗

(1)如圖甲所示,橡皮筋原長AE,它在同方向力F1和F2的共同作用下伸長到E’,記錄下此時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

中考物理臨考前基礎知識(中考物理基礎知識手冊)7

(2)如圖乙所示,橡皮筋原長AE,它在兩個方向相反的力F1和F2的共同作用下伸長到E’,記錄下此時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

(3)如圖丙所示,撤去力F1和F2後,用力F作用在橡皮筋上,使橡皮筋也伸長到E’,記錄下此時F的大小和方向。

(4)比較當力F1和F2同向的情況下,F1、F2和F之間的大小與方向的關系。

(5)比較當力F2和F2反向的情況下,F1、F2和F之間的大小與方向的關系。

(6)在三次實驗中,橡皮筋都被拉伸到F,每次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因此,力F就是力F1和力F2的合力。

4.分析與論證

(1)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即F=F1 F2。

(2)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較大的那個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

5.交流與評估

(1)該實驗也可以用彈簧測力計代替鈎碼表示力的大小。

(2)在使用彈簧測力計拉橡皮筋的過程中,一定要使彈簧測力計的軸線與拉力的方向一緻,以免由于與彈簧測力計外殼發生摩擦而影響測量的精确度。

(3)本實驗中,“結點F”是參考對象,它的位置是兩個力的合力F的作用效果的具體體現。每次均在同一位置,說明兩個力的作用效果與隻用一個力F的作用效果相同,這就是同一直線上的二力合成實驗中的”等效替代法”。

探究實驗五: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1.提出問題

用食指和拇指壓圖釘的尖與帽,壓力相同,但兩個手指所受壓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2.猜想與假設

壓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與壓力大小有關,還可能與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3.設計并進行實驗

(l)按照圖甲所示将小桌放在海綿上。觀察海綿被壓下的深淺。

中考物理臨考前基礎知識(中考物理基礎知識手冊)8

(2)在小桌上放上砝碼,按照圖乙所示将小桌放在海綿上。觀察海綿被壓下的深淺。

(3)在小桌上放上砝碼,按照圖丙所示将小桌放在海綿上。觀察海綿被壓下的深淺。

4.分析與論證

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l)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2)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5.交流與評估

(l)實驗中,各器材的作用是什麼?

①海綿:通過海綿發生的形變顯示壓力産生的作用效果。

②砝碼:改變壓力的大小。

③小桌:改變受力面積。

(2)實驗中,為什麼選用海綿做實驗器材,而不選用木闆?

因為此實驗是通過受力物體的形變程度來體現壓力的作用效果的,海綿之類的物體易發生形變,而木闆等一些較硬的物體形變程度不明顯,故不選用木闆等一些較硬的物體代替海編。

探究實驗六:探究液體内部的壓強規律

1.提出問題

由于液體受重力,有流動性,所以液體内部存在壓強。那麼液體内部的壓強有什麼規律?

2.猜想與假設

液體内部的壓強跟深度、方向及液體的密度大小有關。

3.設計并進行實驗

(l)如圖所示,觀察壓強計的構造,熟悉它的使用方法。用手指輕輕按金屬盒上的橡皮膜,橡皮膜受到手指按壓(即壓強的作用),觀察壓強計U形管兩邊液面高度有何變化(橡皮膜把受到的壓強作用傳遞給密閉金屬盒和膠管裡的空氣,然後作用在U形管左端的液面上)。手指按橡皮膜的壓力稍有增加,觀察發生的現象。

中考物理臨考前基礎知識(中考物理基礎知識手冊)9

(2)将水倒入水槽,把壓強計的金屬盒放入水中,觀察U形管兩邊液面是否出現高度差,水的内部是否存在壓強。

旋動金屬盒支架上的旋鈕,改變橡皮膜所對的方向,觀察壓強計,看水的内部各個方向上是否都有壓強。

(3)保持壓強計金屬盒所在的深度不變(9 cm),使橡皮膜朝上、朝下或朝任何側面,如圖所示,分别記下U形管兩邊的液面位置,并求出液面高度差,記錄數據,填入表格I中。

中考物理臨考前基礎知識(中考物理基礎知識手冊)10

中考物理臨考前基礎知識(中考物理基礎知識手冊)11

4.分析與論證

液體對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壓強,液體内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液體深度增大,壓強也增大;液體壓強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在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5.交流與評估

(l)壓強計放入液體前,應檢查連接處是否漏氣(檢查方法,可以用手持續壓住橡皮膜一段時間,觀察左、右液面高度差是否變化),不受力時U形管兩邊的液面高度差是否為零,若不為零,則應拔下膠管重新連接。

(2)在測試同一深度、不同方向的壓強時,要改變金屬盒上橡皮膜的方向,這時應注意保持金屬盒中心位置的深度不變。

(3)觀察U形簪兩邊液面的高度時,視線應與液面相平。

探究實驗七: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

1.提出問題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有什麼關系?

2.猜想與假設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大小可能相等。

3.設計并進行實驗

(l)将小石塊用細線系住,挂在彈簧測力計下,如圖所示,測出石塊所受的重力G;

中考物理臨考前基礎知識(中考物理基礎知識手冊)12

(2)将小燒杯用細線系好,挂在彈簧測力計下,測出其所受的重力G1;

(3)将水倒入溢水杯中,使水面恰好到達溢水杯的溢水口,并在口下放小燒杯,放在水能正好流入小燒杯的位置,然後将小石塊慢慢地浸入水中,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

(4)利用公式F浮=G-F,算出小石塊此時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5)測出此時小燒杯和溢出的水所受的總重力G2,并計算出溢出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G2-G1;

(6)換用不同質量的小石塊,重複以上實驗步驟,再做幾次實驗。

4.分析與論證

比較石塊受到的浮力與溢出的水重的大小,發現受到的浮力大小都等于它們各自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5.交流與評估

(1)小石塊浸入水中時,要緩慢平穩,不要上下抖動,不要使小石塊接觸杯壁或杯底。彈簧測力計要保持豎直方向,彈簧伸縮時,不要與外殼摩擦。

(2)使用溢水杯,—定要細心,同時還要掌握使用溢水杯的技巧,即要确保溢水杯中水面與溢水口相平,而且要将物體輕輕浸入溢水杯中,不要過急,使水從溢水口溢出,直到不再溢出水後,将小石塊拉出放在一邊。

探究實驗八: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1.提出問題

運動的物體具有動能,能對物體做功。動能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2.猜想與假設

物體動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物體的運動速度有關。

3.設計并進行實驗

(1)如圖所示,讓鋼球從斜面上滾下,打到小木塊上,推動小木塊做功,記下小木塊移動的距離。讓同一個鋼球從不同高度滾下,看哪次小木塊被推得遠,說明了什麼問題?

中考物理臨考前基礎知識(中考物理基礎知識手冊)13

(2)如圖所示,換用質量不同的鋼球,讓它們從同一個高度滾下,看哪個鋼球把小木塊推

得遠,比較動能的大小,得出結論。

中考物理臨考前基礎知識(中考物理基礎知識手冊)14

4.分析與論證

運動物體的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

5.交流與評估

(l)實驗中用到了控制變量法,在圖甲和圖乙中,鋼球質量不變,但從不同的高度下滑,到達水平面時,速度不一樣。驗證質量相同時,動能的大小與物體的運動速度是否有關。

在圖甲和圖乙中,兩鋼球質量不同,從同一高度下落,到達水平面時速度一樣大。驗證速度相同時,動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是否有關。

(2)實驗中判斷運動鋼球動能的大小,就看被撞擊小木塊運動距離的長短,被撞擊小木塊運動的距離越長,運動鋼球所具有的動能越大。運用了轉換法。

探究實驗九:重力勢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1.提出問題

高處的物體具有重力勢能,能對物體做功。重力勢能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2.猜想與假設

物體的重力勢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物體所處的高度有關。

3.設計并進行實驗

(1)同一重物從不同高度自由下落沖擊小方桌(小方桌的桌腿是四根釘,并放置在沙箱的沙面上)。如圖所示,比較小方桌下陷的深度,進而推斷重物具有的重力勢能與重物所在高度的關系。

中考物理臨考前基礎知識(中考物理基礎知識手冊)15

(2)從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的兩個不同質量的重物沖擊小方桌,如圖所示,比較小方桌下陷的深度,進而推斷重物具有的重力勢能與重物的質量的關系。

中考物理臨考前基礎知識(中考物理基礎知識手冊)16

4.分析與論證

物體所處的高度越高,質量越大,重力勢能越大。

5.交流與評估

重力勢能與質量和所處高度有關,因此實驗中用到控制變量法,如圖的實驗是保持物體的質量不變,同一物體從不同高度下落,觀察小方桌下陷的深度。圖的實驗是保持高度不變,讓不同質量的物體從同一高度落到小方桌上,觀察小方桌下陷的深度。

通過小桌下陷的深度比較重力勢能的大小應用了轉換法。

探究實驗十:機械效率總是一定的嗎

1.提出問題

同一個機械的機械效率是否會變化?

2.猜想與假設

猜想1 不會變化。

猜想 2會變化。

3.設計并進行實驗

由可知,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G、h、F、s都是可以改變的,因而有用功和總功也是變化的,那麼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變不變,怎樣變,這是本實驗要探究的問題。

步驟:

(1)用彈簧測力計測出一個鈎碼的重G1和兩個鈎碼的重G2。

中考物理臨考前基礎知識(中考物理基礎知識手冊)17

(2)如圖甲所示,組裝好滑輪組,并提升一個鈎碼,記下F1,并用刻度尺測出h1、s1。

(3)如圖乙所示,提升兩個鈎碼,記下F2,并用刻度尺測出h2、s2。

(4)整理好實驗器材。

中考物理臨考前基礎知識(中考物理基礎知識手冊)18

探究實驗十一:電阻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1.提出問題

我們一般不用鐵做導線,空調電源線比台燈電源線粗得多,電阻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2.猜想與假設

電阻的大小可能與導體的材料有關,還可能與導線的粗細、長短有關,也許還與溫度有關。

3.設計并進行實驗

導體兩端電壓保持不變(裝置圖如圖所示)。

中考物理臨考前基礎知識(中考物理基礎知識手冊)19

(1)讓導體的長度、橫截面積相同,改變導體的材料,如選用導線CD和MN,比較電流的大小和燈泡的亮度。

(2)讓導體的材料、長度相同,改變導體的橫截面積,如選用導線CD和EF,比較電流的大小和燈泡的亮度。

(3)讓導體的材料、橫截面積相同,改變導體的長度,如選用導線AB,讓鳄魚夾在A、B之間移動,比較電流的大小和燈泡的亮度。

現象分析:(1)将CD和MN接入電路時,MN的電阻小,燈泡較亮,電流表示數較大。

(2)将CD和EF接入電路時,EF的電阻小,燈泡較亮,電流表示數較大。

(3)AB接入電路的部分越短時,燈泡越亮,電流表示數越大。

(4)把白熾燈的燈絲(鎢絲)或用細鐵絲繞制的線圈,按圖接入電路。緩慢地給燈絲或線圈加熱,注意觀察加熱前後電流表的示數有什麼變化。我們看到,導體被加熱後,電路中的電流減小了,表明導體的電阻增大了。可見,導體的電阻還跟溫度有關。

中考物理臨考前基礎知識(中考物理基礎知識手冊)20

4.分析與論證

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于導體的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導體的電阻還跟溫度有關,對大多數導體來說,溫度越高,電阻越大,但也有少數導體,電阻随溫度的開高而減小。

5.交流與評估

這是一個多因素問題,應當使用控制變量法來研究每一個因素對電阻大小的影響。

探究實驗十二: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1.提出問題

将軟鐵棒插入一螺旋狀線圈内部,則當線圈通有電流時,線圈内部的磁場使軟鐵棒磁化成磁鐵,這就是電磁鐵。電磁鐵在電話、起重機、開關中有很多應用。在實際中有時需要增強電磁鐵的磁性,有時需要減弱電磁鐵的磁性。

那麼哪些因素影響電磁鐵磁性的強弱呢?

2.猜想與假設

電磁鐵的磁性可能跟電流的強弱、線圈的匝數有關。

3.設計并進行實驗

在一個鐵釘上用漆包線繞50圈,另一個鐵釘上繞100圈(鐵釘上要包好墊紙,免得碰破漆皮)。這就是匝數不同的兩個電磁鐵。

(1)按圖連接電路,試着讓它吸引曲别針。斷開電路再試試。

中考物理臨考前基礎知識(中考物理基礎知識手冊)21

(2)調節滑動變阻器,使電流變大或變小,讓電磁鐵去吸引曲别針,觀察磁性的變化。

(3)減少或增加線圈的匝數,讓電磁鐵去吸引曲别針,觀察磁性的變化。

4.分析與論證

電磁鐵通電時顯磁性,斷電時不顯磁性;通入電磁鐵的電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強;在電流一定時,外形相同的電磁鐵,線圈的匝數越多,它的磁性越強。

5.交流與評估

(1)該實驗中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有兩個,因此我們在研究過程中要采周控制變量法。

(2)我們仔細考慮會發現這兩個影響因素是一對矛盾體:匝數越多,電阻越大,電流越小。反過來,要想電流大,就要減小電阻,減少匝數,因此磁性不會無限增大,實際制作電磁鐵時要注意線圈匝數的多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