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神一樣的心靈預言術揭秘

神一樣的心靈預言術揭秘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9 15:38:57

當一個業内著名專家在台上講得激動無比、吐沫橫飛時,台下聽衆昏昏欲睡、一臉懵懂、哈欠連連、了無生趣,專家有點氣憤和困惑,我這麼努力,這麼重要而淺顯的内容,大家咋聽不懂呢?

戀愛中的男女總以為對方能明白自己的意思,一個眼神瞄過去,必然是心有靈犀一點通,未料對方是直男、榆木腦袋,絲毫不懂自己的心,哎,這樣的男朋友到底要不要呢?是他不愛我了嗎?戀愛中的小女生心裡糾結無比。

生活中是這樣的,職場此類情況也是“遍地開花”——上司給下屬布置任務,上司認為自己說得清楚,下屬也應該聽得明白,可事臨結束發現南轅北轍。老員工聽到新人的請教,有點不屑,“這麼簡單的問題你都不了解”。

以上案例中與人之間的溝通,到底發生了什麼?

神一樣的心靈預言術揭秘(如影随形的知識的詛咒)1

溝通無處不在

《粘住》的作者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組織行為學教授奇普·希思認為:以上的案例均指向同一個心理學現象,即位大多數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成為某方面的專家意味着對細微差别和複雜事物的執著,這就是所謂的“知識的詛咒”。正是這個心理學現象解決了作者在溝通出現諸多問題的困惑。

神一樣的心靈預言術揭秘(如影随形的知識的詛咒)2

中信出版社《粘住》

說者清楚,聽者糊塗,這便是無處不在的知識詛咒,我們可以從三個特征去識别它、正确認知它

1990年,斯坦福大學研究生伊麗莎白·牛頓做了一個實驗。實驗内容為:受試者分别扮演敲擊者和聽猜者兩類角色,敲擊者拿到一份列有25首耳熟能詳的歌曲清單,每位敲擊者選定一首,然後在桌上把曲子的節奏敲給聽猜者聽,聽猜者要根據敲擊的節奏猜出歌名。敲擊者一共敲擊了120首歌曲,聽猜者隻猜對了3首,猜中率僅為2.5%,遠遠低于實驗前大家預測50%的猜中率。

敲擊者對此表示不理解,他的疑問是:我敲擊得這麼清楚,聽猜者卻不理解,在敲擊和猜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最後,伊麗莎白·牛頓認為知識的詛咒這心理學現象是客觀存在的。

說者清楚,聽者糊塗,用業内專業術語來解釋這個現象,這就叫做知識的詛咒,人們往往不自覺地把自己的所知映射到他人身上,認為自己了解的東西,他人也應該了解。

恰恰,這種心理學現象如影随形,影響了我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章晦澀難懂,發言内容專業費腦,溝通不在一個頻道,工作指引不夠清晰,軟件界面操作困難,工作文件寫得雲山霧罩、夫妻關系因了解不到位惡化,家長和孩子持續對抗……

神一樣的心靈預言術揭秘(如影随形的知識的詛咒)3

知識的詛咒毫不留情增加我們的挫敗感。它時刻在我們身邊發生,如何去識别到它呢?如何自查自己是否也發生了知識的詛咒,我們可以從三個特征說起:

特征1:你以為你以為的,其實是你腦補的。實驗證明,他的不理解是由于信息不對等造成的。敲擊者腦補旋律,大腦告知他已按旋律敲擊清楚了,沉醉其中,而且他堅定認為在此情況下聽猜者應能聽出是什麼歌曲。兩者之間的鴻溝腦補者心裡,恰恰這是他人無法深入的地方。

特征2:溝通不在同一個頻道上。有人對開會發生争執,争執到會議結束,仍不知道争執什麼内容表示不理解,實則為知識的詛咒惹得禍,因為與會人員的溝通不在同一個頻道上,大家認為他人應該了解提出的事情和觀點,并予以支持,這樣的會議顯得相當糟糕。

特征3:太多知識也可能造成知識的詛咒。相信很多人有疑問,不是越有知識越好嗎?有知識當然好,但是知識能用出去那才叫知識,用不出去隻能算是廢物,以知識的詛咒讓很多知識成為廢物。說到這,你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的博士同事在團隊中的作用有時不如一名本科生同事?為什麼自認為很聰明的同事寫出來的郵件别人看不懂?為什麼有的領導給下屬布置工作他總認為清楚表達了意圖但是下屬依舊不明白他希望大家做什麼?

一念通,百念達,無處不在溝通問題,如人際關系中的相互不理解、醫患糾紛、上下級矛盾、下級無法領會上級、作家和讀者、夫妻矛盾等等,這些情況的發生與“知識的詛咒”有密切關聯。

神一樣的心靈預言術揭秘(如影随形的知識的詛咒)4

知識的詛咒引發溝通大問題

你知道嗎?跨層級溝通、缺乏同理心和知識越多這三類人是知識詛咒的高發人群

哪些情況下容易發生知識的詛咒?

其一,跨層級溝通。同等認知水平的人交流通暢,而跨層級溝通就會出現高層級的人覺得菜鳥太菜,低層級人覺得這說的是什麼,完全聽不懂。不僅造成了溝通困難,還帶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

其二,缺乏“同理心”的人也容易産生知識的詛咒。心理學上認為,有人習慣自以為是,并未站在對方角度看問題,缺乏同理心,将會産生不管對方聽懂與否,我說完拉倒的心理狀态。

其三,知識豐富的人易引發知識的詛咒。根據知識的詛咒特征描述我們知道,知識豐富的人引發知識的詛咒。因為知識多容易使人陷入到自我麻痹狀态,就認為這些東西别人也應該懂,忘掉自己當初學習知識時的那些困頓。

神一樣的心靈預言術揭秘(如影随形的知識的詛咒)5

三方法或能破解詛咒,助力溝通

基于以上關于知識的詛咒定義,影響、特征和發生範圍,形成逃脫知識的詛咒的辦法。有四點建議。

第一,掌握信息溝通規律,注重溝通效果。

百勝餐飲集團董事長兼CEO大衛.諾瓦克在《帶誰都能帶到心坎裡》書中講到一個理念為:留意其他人使用過的有效方法,并加以改良實踐,是幫助你和團隊達成遠大目标的一種最佳途徑。

所以,要破解知識的詛咒,逃避溝通的障礙,必須留意溝通規律。

我們把信息溝通分為生産、傳播、接受三個階段。你是生産者,通過一定方式傳播給對方,對方根據你的信息和自己的解碼能力進行匹配,開始接受動作,這信息溝通完成了大半。但是本質上,溝通不是你說了什麼,而是别人聽到了什麼。也就是說溝通本身也是一個雙向的過程,要根據對方的反映來調整生産的内容,那些自我陶醉,孤芳自賞的信息溝通都是無效單向的,違背了信息溝通規律。

第二,消除信息不對等。

我在授課前安排培訓需求調查,了解下學員對即将授課的内容熟悉程度,這動作雷打不動,唯有這樣才進而消除信息不對等。事實上,唯有在對對方足夠材料時,才能進行知識降維處理,盡量照顧到對方大部分人的認知,确保絕大部分人可以聽懂。

舉個例子:你要上台做一份演講報告,若台下聽衆是相對對你演講涉及領域比較了解的同事,你演講内容涉及專業術語應問題不大。然而,若台下聽衆絕大部分為非專業人士,請照顧到他們的接受能力,有意識消除你們的信息不對等問題。

再說個廣告方面案例:在你構思廣告文案前,請先要了解下此廣告的受衆情況,将受衆和廣告内容結合思考,盡量小區兩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等問題。農村刷牆廣告,受衆廣告訴求在于實惠,以順口溜、術語、優惠信息展示等方式效果要好于“高大上”的品牌诠釋。

消除消息不對等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是了解它再去解決它。在你溝通前要了解對方接受情況,是否接受過專業訓練?與你是否在同一文化氛圍中?是否了解過該領域知識内容?從而判斷你溝通的對方是該領域的小白,還是有一定經驗的人;二是适時減少專業術語的使用。我們把使用專業術語叫做拽詞。在與别人交談、演講中,即便下面有專業人士,也盡量少用特别高大上的專業術語,晦澀難懂的東西,宣傳途徑會大幅度下降。

神一樣的心靈預言術揭秘(如影随形的知識的詛咒)6

第三,站在對方角度看問題。

鞋合适不合适,隻有腳知道。你需要換上對方的鞋子,才能體驗到他的處境和實際情況。你表達觀點的目的是為了讓對方接受你,再說的辦法也抵不過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問題,我們知道這一點會比較難,因為同理心、換位思考不僅需要言語上的調整,更需要你在骨子裡确實為對方考慮,并落實于行動或有落實于行動的想法。如何能實現換位思考,小技巧有三:

——1、多用“您”或“你”。在演講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則是“多說你,少談我”,此原則也适用于日常溝通。建議話術為:“您是這樣考慮的嗎?”“我理解您的難受,如果我是你的話,一定也會覺得不開心。”“關于這個問題,如您一樣,我當初也是覺得太難了。”

——2、用對方的知識範疇理解這問題。有人覺得費解,自己表達地非常清楚,為何對方仍是一臉懵懂的樣子。此類情況較為常見,多發生在知識層次不對等的人們之間,如你能意識到這一點,請嘗試站用對方的知識範疇去解讀你們遇到的問題。當然,這有點難度,但并非無法實現。正如,技術專家要給技術小白講課,他一定不能用特别專業的名詞一直講下去,對方聽不懂,且感受不到你對他們的尊重,容易造成失敗。

——3、觀點具象化。通過表達形式的調整,提升你要表達内容的可傳播性。比如,多運用比喻、講故事、舉例子等方法來引起對方的共鳴,使你想傳達的信息更加形象具體,容易被人理解。

第四,确認對方是否了解。

當你對某事爛熟于心之後,别人可能一無所知,所以,當你講完自己的觀點時,要及時确認對方是否聽得懂。還有什麼問題?可有意見或建議?要明白一點, 隻有确認,才能了解。隻有了解,才能有效溝通。

神一樣的心靈預言術揭秘(如影随形的知識的詛咒)7

結語

溝通的本質不在于你說了什麼,而在于對方通過你所說的了解了什麼。知識的詛咒是溝通的大殺器,它的影響無處不在,影響了溝通效果,也使得關系惡化。幸運的是,可以有多種方式解決這個麻煩,簡單地說,通過掌握信息溝通規律,注重溝通效果,消除信息不對等,嘗試站在對方角度看問題,了解對方的想法,确認對方是否了解,最後消除詛咒。

切不可讓知識成為我們溝通的障礙,遮擋我們的視線,了解它,發現它,解決它,無時無刻捍衛我們溝通的權利。

神一樣的心靈預言術揭秘(如影随形的知識的詛咒)8

——全文完——@藍胖說說一起聊聊職場、思維和成長的那些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